1991年苏联公投

✍ dations ◷ 2025-10-12 15:36:46 #东欧剧变,1991年苏联,1991年公民投票,苏联公民投票,苏联解体,改革重组

1991年苏联公投是苏联举行于1991年3月17日的公民投票,以决定是否建立新的一个主权共和国联邦以保全苏联作为一个国家。


您是否认为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保留,并将其更新为一个任何民族的个人权利和自由都得到充分保证的,各个主权共和国平等的新联盟是必要的?


俄文原文:“Считаете ли Вы необходимым сохранение Союза Советских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их Республик как обновлённой федерации равноправных суверенных республик, в которой будут в полной мере гарантироваться права и свободы человека любой национальности?”

举行全民投票的目的是希望苏联公民批准“主权国家联盟”——对苏联体制改革而保持苏联完整。尽管部分加盟共和国当局抵制了此次公投,包括波罗的海三国、高加索地区的亚美尼亚、格鲁吉亚(阿布哈兹及南奥塞梯除外)以及摩尔多瓦(除德涅斯特河沿岸及加告兹地区),此次公投的投票率高达80%。这是苏联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全联盟公民投票。在参与公投的九个加盟共和国的投票者中70%投了赞成票,使得公投得以通过,苏联得以保留。但因为随后的八一九事件使得苏联政局更加不稳定,从而导致苏联最终于1991年12月26日解体。

1990年12月24日,第四次苏联人民代表大会(Съезд народных депутатов СССР)代表以记名表决,决定认为必须保留苏联并将其更新为平等的主权共和国联盟,以充分确保任何民族公民的人权和自由。投票中审议了五个问题:

同一天,在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总统的倡议和坚持下,国会通过了两项决定,即就土地私有制举行全民投票,以及保留苏联并将其转变为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第一项决议投票有1553名代表出席并决议通过,其中反对84票,弃权70票;第二项决议则有1677名代表出席并投票通过,其中反对32票,弃权66票。

立法机构最高苏维埃主席卡尔梅科夫(Ю. Х. Калмыков) 在一次会议时解释,总统要求停止第一项决议的投票。

第二项决议因获得批准而通过主席令签发,上书“由于工人的无数呼吁,他们对苏联的命运表示关切,并且鉴于单一联盟国家的存续是公共生活的最重要问题而影响到每个人的利益,影响了全体苏联人民的利益”,苏联人民代表大会决定:

——苏联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1990年12月24日,第1856-1号

在1990年12月27日,苏联人民代表大会决定根据苏联宪法第一章第5条“关于全民投票”执行。苏联公投送达终点为苏联人民代表大会,在与人民代表大会专属管辖权无关的事项,以及在两次代表大会之间的时期——则为苏联最高苏维埃”。 “根据事实,除人民以外,没有人对苏联的命运负有历史责任,根据苏联第四次人民代表大会关于苏联公投的法律作出的决定”。1991年1月1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决定:

——苏联最高苏维埃决议,1991年1月16日,第1910-1号

在官方抵制苏联公投的加盟共和国境内,亲苏联的志愿者组织起了志愿投票箱,政府当局并未给与制裁。出席投票者人数远远少于有公民权的一半人数,但苏联公投委员会官方结果中并未提及此事。


在哈萨克斯坦,全民投票的措词用“平等主权国家”代替“平等主权共和国”。在一些其他加盟共和国,公投另有附加问题询问共和国的主权和完全独立性。

在1991年2月7日,俄罗斯最高苏维埃决定在全苏联公投的投票当天同时进行全俄罗斯公投,即关于引入俄罗斯总统职位的全俄公投。

乌克兰在苏联公投的当天,也在选票上添加了第二个问题,即全乌克兰公投。“在乌克兰主权独立宣言的基础上,您认为乌克兰应该作为苏维埃主权国家联盟的一部分吗?”。在第二个问题上,赞成乌克兰留在苏联内者多于81.3%。在乌克兰西部的加利西亚地区,另有第三个附加问题“您是否希望乌克兰成为一个可以独立决定国内国际政策,给与任何民族宗教公民平等权利的独立国家?”赞成乌克兰独立者高达88.3%。


在乌兹别克斯坦,选民还有一个附加问题“您是否同意乌兹别克斯坦应继续作为一个拥有平等权利的主权共和国加入新的联邦?” 94.9%的选民投票赞成,投票率达到95.5%。然而同年12月29日,98%的乌兹别克斯坦人投票赞成完全独立。

1991年3月21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审议了全民投票的初步结果,并指出,1.12亿人即76%的选民支持保留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因此“我们国家人民的命运密不可分,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成功解决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问题”。另外在没有执行最高苏维埃命令的共和国内,仍然有两百万苏联公民前往投票并表达了“是”的意愿,最高苏维埃认为这是“有勇气和爱国主义精神的行为”。


最高苏维埃决定:

——苏联最高苏维埃决议,1991年3月21日,第2041-1号


时间轴 · 俄国革命(二月 · 十月) · 俄国内战 · 苏维埃俄罗斯 · 苏联成立条约 · 新经济政策 · 大清洗(远东华人强制流配) · 东方战线 · 苏德战争 · 冷战 · 赫鲁晓夫解冻 · 去斯大林化 · 1965年改革 · 停滞时代 · 经济改革 · 开放政策 · 解体

宪法 · 法律 · 选举 · 外交 · 内阁 · 政府 · 共产党 · 苏共中央 · 政治局 · 集体领导 · 苏共大会 · 部长会议 · 领导人 · 苏共中央总书记 · 部长会议主席(第一副主席) · 总统 · 党组织 · 最高苏维埃 · 意识形态 · 最高法院

行政区划 · 欧洲俄罗斯 · 乌拉尔山 · 西伯利亚 · 西西伯利亚平原 · 高加索山(北高加索 · 外高加索) · 里海 · 中亚细亚

农业 · 中央银行 · 能源政策 · 五年计划 · 发明 · 苏联卢布 · 交通

苏联人 · 语言 · 苏联工人阶级 · 宗教 · 犯罪 · 1989年人口普查

建筑(斯大林式建筑 · 赫鲁晓夫楼) · 文学 · 芭蕾 · 戏剧 · 电影 · 音乐 · 体育 · 宣传 · 列宁主义 · 马克思列宁主义 · 斯大林主义 · 托洛茨基主义 · 赫鲁晓夫主义 · 勃列日涅夫主义 · 新思维 · 互联网

苏联国旗 · 各加盟共和国国旗 · 苏联国徽 · 各加盟共和国国徽 · 苏联国歌 · 各加盟共和国国歌

相关

  • 原子原子是元素能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单位。一个正原子包含有一个致密的原子核及若干围绕在原子核周围带负电的电子。而负原子的原子核带负电,周围的负电子带“正电”。正原子的
  • 婆罗洲婆罗洲(马来语:Borneo),印尼称之为加里曼丹岛(印尼语:Kalimantan)是世界第三大岛,亚洲第一大岛,面积743,330平方公里,仅次于格陵兰及新几内亚。现全境由印尼、马来西亚及文莱三国管辖,
  • 及物动词在语法学上,及物动词(又叫他动词、外动词)是需要支配一个直接主词和一个或一个以上宾语的动词。此与不搭配宾语的不及物动词相对。一个搭配间接宾语和直接宾语的动词又称“双及
  • 美国国家安全局美国国家安全局(英语:National Security Agency,缩写:NSA)是美国政府机构中最大的情报部门,专门负责收集和分析外国及本国通讯资料,隶属于美国国防部,是根据美国总统的命令成立的部
  • 时间膨胀时间膨胀是一种物理现象:两个完全相同的时钟之中,拿着甲钟的人会发现乙钟比自己的走得慢。这现象常被说为是对方的钟“慢了下来”,但这种描述只会在观测者的参考系上才是正确的
  • 伊斯兰青年党索马里圣战者青年运动(索马里语:Xarakada Mujaahidiinta Alshabaab;阿拉伯语:حركة الشباب المجاهدين‎,Ḥarakat ash-Shabāb al-Mujāhidīn),通称青年党(阿拉
  • 斐波那契数列斐波那契数列(意大利语:Successione di Fibonacci),又译为菲波拿契数列、菲波那西数列、斐氏数列、黄金分割数列。在数学上,斐波那契数列是以递归的方法来定义:用文字来说,就是斐波
  • 卫右渠卫右渠(朝鲜语:위우거/衛右渠 ;?-前108年),是卫满朝鲜的第三代国王。他是第一代王卫满的孙子。前109年,卫右渠与西汉发生冲突,致使汉武帝派兵侵略朝鲜。翌年,卫右渠被属下暗杀,随后卫氏
  • 燕赵文化燕赵文化是指以今中国境内的京津冀三地为中心形成和发展的一种汉族地域文化。燕赵文化分为燕文化与赵文化两部分,燕文化以汉文化为主体,也受到漠北草原文化的影响,在地理上西部
  • 时间悖论时间悖论最早是在科幻小说中提到的。这个悖论的必要前提是:人类可以随心所欲的控制三维空间之后的“第四维”——时间,能够回到过去或者未来。在这个前提下,有多种“时间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