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2重型坦克是一款由法国于二战前期研制,并在二战中服役的重型战车。它是D1坦克的继任者。其最初准备设计成轻型步兵坦克,但是最后却演变为了重型坦克。相比D1坦克来说,D2坦克装甲更厚,马力更强。
早在1930年代早期,D型坦克还没有量产时,雷诺公司就被要求研发D系坦克的一种改进型和一种殖民地用版本。最终,改进型号发展成D2坦克,而殖民地用版本发展成D3坦克,而原来的D系坦克原型车则演变为D1坦克。
第一辆D2坦克的使用铆接技术的原型车在1932年4月交付使用,这一辆原型车被称作“雷诺UZ”,它安装的是雷诺FT-17的炮塔。随后,法国503坦克团(法语:503e Régiment de Chars de Combat,缩写503e RCC)对其进行了测试。次年(1933年)11月,又有两辆使用焊接技术的原型车下线。法军还利用了这些原型车对汽油机和柴油机进行了比较。最终,D2坦克在1933年12月被法军接受。第一批共50辆坦克的订单在1934年1月14日下达。为了节约成本,这一批D2坦克是在没有制造模型的情况下生产的。最终,这一批坦克在1936年5月到1937年2月间,陆续交付部队使用。第二批50辆坦克则刚好在二战爆发时交付部队使用。
曾经有计划准备为D2坦克装上尾部支架以提高其跨越战壕的能力,但是直到1940年夏,制造工作都没准备好。
D2坦克1935年型选用了铸造的APX-1炮塔配上一门短身管的47mm SA 34战车炮和一挺7.5毫米同轴机枪。其47mm SA 34坦克炮发射“D”型高爆弹时,炮口初速度可达490米/秒,而发射1932年型穿甲弹时则是480米/秒(仅能在100米距离上击穿25mm厚的装甲)。稍晚期的1938年型则是在一门APX-4炮塔上安装了一门长身管型的47mm SA 35战车炮。
和许多安装单人炮塔的坦克一样,D2坦克的车长负担过重。他既要指挥驾驶员驾驶,又要操作主炮,又要为其装填弹药,甚至还要操作同轴机枪。比如说,车长在使用观察塔观察时发现了目标,他必须先进入炮塔,装填应使用的弹药,旋转炮塔,计算射程之后才能开火。因为D2坦克在其它国家同时代坦克安装舱门的地方安装观察塔,因此车长就没法把头伸出炮塔外,导致视野变差。当D2坦克处于非作战状态时,车长常常“骑”在炮塔后部的舱门上。驾驶员和通信兵则坐在车体内。驾驶员坐在左边,通信兵坐在右边。驾驶员需要操作安装在车体中的固定式机枪。
D2坦克曾经被分配给法国第十九独立坦克营和法国第507坦克团。第一批D2坦克在萨拉战役后,全数退役,并被晚期型的D2坦克所取代。曾经有15辆D2坦克被送往挪威,但是因为它们不能适应当地的雪地环境,因此又被送回。
法国战役爆发时,法国第十九独立坦克营的装备情况已不容乐观。在1940年5月,为了保证一部分坦克能正常运转,因此,法军拆除了一部分坦克以获取零件。当年5月24日,法国第345独立坦克连和法国只有17辆D2坦克还能正常使用。同一天,这两个团在亚眠发起了攻势。但因为没有步兵支援,这次攻击行动失败了。随后,剩下的D2坦克因为缺乏维护或过度使用而陆续损失。法国投降之后,纳粹德国掳获了剩下的21辆D2坦克,但是都没有将其再次投入使用。
D2坦克的机械可靠性不佳。早在二战爆发前,戴高乐就已经发现了这一点。在法国战役中,D2坦克常常因机械故障而损失。另外,安装短身管型47mm战车炮的D2坦克 1935年式常常无法击穿德军的坦克。
资料显示,没有任何一辆D2坦克保存到了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