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单鞭毛生物
✍ dations ◷ 2025-10-06 17:33:23 #单鞭毛生物
后鞭毛生物 Opisthokonta
变形虫界 Amoebozoa单鞭毛生物(英语:Unikont)是指细胞中拥有(或其祖先拥有)单个鞭毛的真核生物。现今的研究猜测单鞭毛生物会是后鞭毛生物(动物、真菌和其他相关类型)和变形虫的祖先,而双鞭毛生物(有两个鞭毛的真核细胞)则是泛植物(植物和其近亲)、古虫界、有孔虫界和囊泡藻界等生物的祖先。单鞭毛生物中存在一个三基因的融合:与嘧啶生物合成的有关的氨甲酰磷酸合成酶Ⅱ(C)、天冬氨酸转氨甲酰酶(A)和二氢乳清酸酶(D)融合成了一个CAD基因,而这三个基因在原核生物或双鞭毛生物中是单独表达的。这必定包含有两次的融合,一对很稀少的事件,使之成为了后鞭毛生物和变形虫的共同祖先。汤玛斯·卡弗利尔-史密斯曾认为单鞭毛生物的共同祖先有单一个中心粒,然而最近的观点是单鞭毛生物的共同祖先是有两个中心粒但只有一条鞭毛的生物,双中心粒(如动物细胞内由两个中心粒组成的中心体)的来源和双鞭毛生物上的不同,为趋同进化的一种。
相关
- 细菌性疾病病原细菌(英语:Pathogenic bacteria)是指能导致传染病的细菌病原体。本条目主要针对会造成人类传染病的病原细菌。大部分的细菌是无害,甚至是有益的,不过有些细菌是病原体。像结
- 心律失常心脏节律不整(拉丁语:Cardiac Arrhythmia/Cardiac Dysrhythmia; 法语:Rythme cardiaque irrégulier;英语:Irregular Heartbeat,通称:心律不正、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心律不齐),是指心
-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行政总监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英语:Joint United Nations Programme on HIV and AIDS,缩写UNAIDS)是全球范围内组织、推广及协调世界艾滋病运动的机构。规划署旨在唤起全球对艾滋
- 植物病理学植物病理学,是对于引起植物疾病的病原体(感染性微生物)和环境条件(生理因素)的科学研究 。引起感染性疾病的生物体包括真菌,卵菌,细菌,病毒,类病毒,病毒样生物,植原体,原生动物,线虫和寄
- 胰岛胰岛(兰格尔翰斯岛,德语: Langerhans-Inseln 英语: Islets of Langerhans)在1869年由德国病理学家保罗·兰格尔翰斯(Paul Langerhans)所发现。胰岛是胰脏里的岛状细胞团,由一群分
- 听力听觉指声源的振动所引起的声波,通过外耳和中耳组成的传音系统传递到内耳,经内耳的环能作用将声波的机械能转变为听觉神经上的神经冲动,后者传送到大脑皮层听觉中枢而产生的主观
- 烟草烟草(学名:Nicotiana tabacum)为茄科烟草属下的一个种,是人类生产香烟的主要种植型烟草作物。1493年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第一次发现新大陆,伊斯帕尼奥拉岛印第安人就向他介绍了烟
- 耳咽管耳咽管或称听管、咽鼓管、欧氏管(英语:Eustachian tube、E-tube或 auditory tube),是连接咽喉和中耳的管道,在解剖学上属于中耳。成人的耳咽管约3.5厘米长。耳咽管可以维持中耳和
- 异氰酸酯异氰酸酯是一类由异氰酸衍生出的酯,通式为R-N=C=O,是氰酸酯R-O-C≡N的异构体。根据分子中酯基个数的不同,可分为单异氰酸酯、二异氰酸酯等。二异氰酸酯可用于生产聚氨酯。通常
- 死光死光(英语:Death Ray),亦作杀人光线(日语:さつじんこうせん)或死亡射线。在一种理论物理学上,利用粒子束或电磁波(包括光)为基础的武器,其高峰研究期位于1920年代到1930年代。当中以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