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峇巨灾理论

✍ dations ◷ 2025-10-07 22:35:56 #多峇巨灾理论
根据多峇巨灾理论,史前人类受到近期一次在印尼苏门达腊岛北部的多峇湖(2°37′N 98°49′E / 2.617°N 98.817°E / 2.617; 98.817)大型火山爆发造成的巨灾所影响。这个理论由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的史坦尼·安布鲁士(Stanley H. Ambrose)最先提出。人类在最近三至五百万年的世界上生活发展。根据这理论,一次大规模的火山爆发使那时的世界人口大为减少。这火山爆发可能在七至七万五千年前在印尼多峇湖发生,强度为火山爆发指数的8级,即超大规模(mega-colossal)级数,喷出了2400立方千米的火山物质,释放的能量达到十亿吨烈性炸药量,或为1980年圣海伦火山爆发的三千倍。大量的火山灰令全球温度在之后数年间下降了3至3.5摄氏度,在地球北部甚至下降了10-15度,引起一次冰河时期。巨灾之后一段时间,气候及环境好转,劫难后的幸存者们,在各自的不同地域发展繁衍,最后人类再次遍布整个地球。破火山口长100公里、宽60公里、面积1,130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火山湖,印度尼西亚最大的内湖——多巴湖。最深处505米,海拔905米。 多巴火山似乎已在这次大爆发中耗尽了动力,此后不仅没有再次喷发,而且火山周围地质状况也稳定异常。一些地理证据及电脑模拟支持多峇巨灾的可能性。基因遗传证明现在的人类虽然表面看来分别颇大,但根据遗传基因突变的平均速率推算,现代人全都是源自一个在多峇巨灾发生的年代只有一千至一万人的群体。如果按这理论,全世界只有非洲一地的史前人类幸存了下来,巨灾之后一段时间,气候及环境好转他们再从非洲出发,先到达印支半岛及澳洲,然后再往中东双子河流域,及亚洲其他各地。突然的巨大环境改变可能令当时各种物种进入种群瓶颈,导致分散的人类群体加速异化,最终使现代人的先祖以外的人类绝种。

相关

  • 毒性毒性(英语:Toxicity)是毒物的化学分子或化合物到达生物敏感部位引起机体损害的能力。毒物的联合作用有以下四种:协同作用、相加作用、独立作用和拮抗作用。
  • 替普瑞酮替普瑞酮(Teprenone)是一种萜烯类衍生物,属于胃黏膜保护药,临床用于治疗胃溃疡。 它由卫材制药以Selbex(セルベックス)的商品名于日本首次上市,而在中国则由卫材制药以施维舒的商品
  • 伪阴性第一型及第二型错误(英语:Type I error & Type II error)或型一错误及型二错误为统计学中推论统计学的名词。在假设检验中,有一种假设称为“零假设(虚无假设)”;假设检验的目的是利
  • 张纲张纲可以是下列人物:
  • 蜂毒蜂毒是蜜蜂尾部毒腺分泌的液体,它除了含有大量水分外,还含有若干种蛋白质多肽类、酶类、组织胺、酸类、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在多肽类物质中,蜂毒肽(英语:Melittin)约占干蜂毒的50
  • 人属人属(学名:Homo)是灵长目人科的一属。今天生活在世界上的现代人即智人是其唯一幸存的物种。然而,有一些学者认为,依DNA的差异性而言,黑猩猩属和人属,在生物学分类上,实在应该归为同
  • 宗教旅游朝圣是宗教或灵性生活寻觅灵性意义的过程,通常是到一处圣地或者是对某人信仰有重要意义的地方。各大宗教都有朝圣的活动。从世俗的角度而言,朝圣是一种族群的认同,而非基于信仰
  • 赖氨酸赖氨酸(英语:Lysine,简称为Lys或者K)是一种α-氨基酸。它的化学式表示为:HO2CCH(NH2)(CH2)4NH2。赖氨酸是一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赖氨酸的遗传密码是AAA和AAG。赖氨酸与精氨酸,组
  • 植物学名命名法学名(scientific name),按字面即为科学名,也就是在科学,特别是生物学上使用的名称。此为一正式、广为人所接受的植物(生物)名称,此名称受到国际植物命名法规(ICBN)之规范。生物物种依
  • 集成电路集成电路(英语:integrated circuit,缩写作 IC;德语:integrierter Schaltkreis),或称微电路(microcircuit)、微芯片(microchip)、芯片(chip)在电子学中是一种将电路(主要包括半导体设备,也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