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额我略一世

✍ dations ◷ 2025-10-08 08:46:43 #教宗额我略一世
教宗圣额我略一世(拉丁语:Sanctus Gregorius PP. I;约540年-604年3月12日)于590年9月3日至604年3月12日岀任教宗。他是以一致欢呼的方式当选教宗。教宗额我略一世出生于罗马。初任职罗马总督;后弃俗隐修,晋升执事。579年奉命出使君士坦丁堡;586年回到罗马,并当选为圣安德勒修道院院长。590年被选为教宗,并于同年建立教宗国。他处事贤明,以坚强的信德传播福音,照顾穷人。593年伦巴第族侵犯罗马,最终由于教宗额我略一世的劝说,使得罗马免遭劫难。他对新拜占廷皇帝福卡斯极为支持,使得福卡斯在教会内的绝对权利并授予他普世牧首的头衔;同时教宗也很重视西方的蛮族,一直重视建立与伦巴第王后和墨洛温王后的关系;随后并派遣传教士到不列颠传道,克尽司牧圣职。他曾发扬教会礼仪生活,整理拉丁圣乐,是罗马天主教所封的四大“教会圣师”之一,创制了公众礼拜仪式;额我略赞美圣咏天主教教会单声部或齐唱的礼拜仪式音乐。在弥撒或祈祷仪式中用于伴唱,这也是教宗额我略一世在位时收集和整理的因而以他得名;同时有关伦理学及神学著作甚多。在604年逝世。在西欧向封建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教宗额我略一世利用当时的形势进行了一些改革,从而使罗马教会势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罗马主教获得了西欧教会的首席权威,这为基督教的广泛传播和奠定中世纪教宗制的雏形,打下了深厚的基础,也对后世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传言教宗十分谦逊,对于普世牧职之首他却称作为“天主众仆之仆”这种定义一直沿袭至今。从8世纪时他就被尊为教会圣师由于业绩卓重影响久远,故别名又叫作圣大额我略。

相关

  • 横膈膜在哺乳动物的解剖学中,横膈膜(英语:Thoracic diaphragm)是一层骨骼肌薄膜,延展及肋骨底部。横膈膜将胸腔与腹腔相分隔,并对呼吸执行重要功能。解剖学中的膈膜(英语:Diaphragm)也可以
  • 无壁菌门柔膜细菌目(英语:Mollicutes)软壁菌门(Tenericutes),又译作无壁菌门,是细菌界下的一个门。该门下有一个纲,即柔膜细菌纲(英语:Mollicutes)(Mollicutes)。该门命名于1984年。该门下的典型
  • 水部,为汉字索引中的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个部首中的第八十五个(四划的则为第二十五个)。就繁体和简体中文中,水部归于四划部首。水部通常是从上、下、左方均可为部字。当上、下
  • 唇炎唇炎,也就是嘴唇发炎,主要症状为嘴唇干燥、脱皮、皲裂、结痂,有时还出现水泡、渗出液。引发唇炎的病因很多,其中以嘴唇受到口水或外物刺激,及嘴唇对外物过敏较为常见。如果患者平
  • 卡门氏综合征卡尔曼综合征(英语:Kallmann syndrome)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其特点患者是无法进入青春期或青春期发育不完全。该疾病也伴随着嗅觉丧失或嗅觉减退。此种疾病男女皆可发病,但多
  • 蒙特利尔大学蒙特利尔大学(法语:Université de Montréal,简称UdeM)是一所以法语为教学语言的加拿大公立大学,位于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利尔市皇家山脚下。学校由13个学院以及2个著名的附属学
  • 副甲状腺甲状旁腺或称甲状旁腺(英语:parathyroid gland)是脊椎动物的一种内分泌腺,主要调节体内的钙和磷代谢。人类和一些真兽类的甲状旁腺与甲状腺有一定解剖学位置关系,在其他动物的甲
  • 快中子增殖反应堆快中子增殖反应堆(Fast breeder reactor),或称快中子滋生反应堆、快滋生反应堆、快堆等,是一种核子反应器,核燃料和一颗快中子在核分裂后产生更多的中子,且利用增殖性材料吸收快中
  • 山药薯蓣(学名:Dioscorea polystachya;chinese yam;cinnamon-vine)又称为“蒣”,是薯蓣科薯蓣属的一种植物。 薯蓣的块茎称为山药,冬季采挖。原产地位于中国豫西北的焦作地区附近,古称怀
  • 国王君主是指从一个家庭或家族中挑选成员来任职的国家元首或政权领袖。其职位之传承以直系血亲世袭为主,也可采选举或禅让方式产生;其中实行世袭制度者若无直系血亲之继承人,一般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