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海盗

✍ dations ◷ 2025-07-08 02:08:58 #生年不详,卒年不详,1450年逝世,1445年出生,1525年逝世,1556年逝世,1559年逝世,1586年出生,1625年逝世,1628年逝世,1629年逝

明朝海盗,指于明朝(1368年1月23日-1644年4月25日)年间活动的海盗,他们往往亦商亦盗,一面贸易一面从事走私甚至是劫掠,台湾作家毓纶称此种经营模式为武装海商集团。

明朝多次实施海禁令,他们统治著当时海上所能航行的一切海面。而第一次实施海禁令为1371年,海禁政策导致明朝时大量海盗出现。当时某些海盗被抓拿后一般报称自己为日本人,因为当时日本当局容忍海盗来报复元朝的水军进攻,在东亚地区对东亚海盗贬称为倭寇,惟历史上倭寇来源众多,成分复杂,倭寇不一定都是来自日本的海盗。在倭寇最强盛之时,他们的活动范围远至东亚各地、甚至是内陆地区。

前期倭寇,确实以日本人为主体,被称为“真倭”;后期倭寇,以中国人为主体、其他东亚族裔为辅,被称为“假倭”,《明史日本传》有云:“大抵真倭十之三,从倭者十之七”。朝鲜正史《世宗实录》(二十八年十月壬戌)亦记载“然其间倭人不过一二而本国民假著倭服成党作乱” 。可见于后期倭寇(假倭)时期,根据《明史日本传》记载日本人比例大约只有3成,根据《世宗实录》记载日本人比例亦不过2成。

自明成祖发动内战,夺取政权,迁都北京后,在中国东南沿海进行报复性侵扰。由于这些南方人体型上也比北方人矮小,比北方人更难与日本人区别,所以沿用“倭寇”这名词来称呼由日本人与南方中国人所组成的海盗集团。可是,后期倭寇集团的海员有不少是南方中国人、韩国人以及其他东亚民族,货真价实的日本人只占少数。

明朝海盗横行大明帝国沿岸数个世纪,日后于清朝时亦出现了以打劫外国商船形式的海盗,当中以华南海盗中最为著名。

相关

  • 鞭毛鞭毛是很多单细胞生物和一些多细胞生物细胞表面像鞭子一样的细胞器,用于运动及其它一些功能。在三个域中,鞭毛的结构各不相同。细菌的鞭毛是螺旋状的纤维,像螺丝一样旋转,属于生
  • KCNH21BYW, 1UJL, 2L0W, 2L1M, 2L4R, 2LE7, 4HP9, 4HQA· inward rectifier potassium channel activity · voltage-gated potassium channel activity · delayed rectifier
  • 磷酸酶磷酸酶是一种能够将对应底物去磷酸化的酶,即通过水解磷酸单酯将底物分子上的磷酸基团除去,并生成磷酸根离子和自由的羟基。磷酸酶的作用与激酶的作用正相反,激酶是磷酸化酶,可以
  • 氧化剂氧化剂是一类具有氧化性的物质。在化合价有改变的氧化还原反应中,由高价变到低价(即抢到电子)的物质作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可以被还原,其产物叫还原产物。另一方面,氧化剂也是一类危
  • 火烧寮火烧寮,台湾地名,位为新北市平溪区东势里火烧寮溪上游,基隆、新北二地的交界处。火烧寮的地形对地形雨的形成十分有利,加之季风、台风等因素的影响,火烧寮的降雨量十分充沛,是台湾
  • 伟大的于格伟大的于格,又称大于格或于格大公(法语:Hugues le Grand,拉丁语:Hugo Magnus,898年-956年6月16日),是西法兰克王国的贵族和权臣,任法兰克公爵、巴黎伯爵,历仕加洛林王朝三代国王,为卡佩
  • SunSun可以指:
  • 沈万三沈万三(?1306年-?1394年),传说为明初富商,一名秀、富,字仲荣,小名万三,又号万山,本浙江乌程县南浔镇人(今湖州)人,父亲沈佑,始徙居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苏州)东蔡村。据说其富,胜于
  • 火与剑《火与剑》(波兰语: Ogniem i mieczem )是波兰作家亨利·显克微支在1884年出版的一部历史小说。其次是洪流(英语:The Deluge (novel))(Potop ,1886)和渥洛杜耶夫斯基先生(英语:Fire in
  • 潘叔直潘叔直(越南语:Phan Thúc Trực/.mw-parser-output .han-nom{font-family:"Nom Na Tong","Han-Nom Gothic","Han-Nom Ming","HAN NOM A","HAN NOM B","Ming-Lt-HKSCS-UNI-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