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规范理事会

✍ dations ◷ 2025-10-01 18:34:44 #华语规范理事会
马来西亚华语规范理事会(英语:Chinese Language Standardization Council of Malaysia,马来语:Majlis Pembakuan Bahasa Cina Malaysia),也称为大马华语规范理事会,简称语范,是马来西亚官方规范当地华语的组织,隶属于马来西亚教育部。马来西亚华语规范工委会于1997年1月12日召开第一次会议,秘书处设在董教总;因是民间团体,推行华语规范工作方面有相当阻力,而在2003年11月9日解散、由马来西亚新闻部接手。马来西亚新闻部于2004年2月12日成立马来西亚华语规范理事会,下设5个小组,即译名组、语音组、语法组、文字与词语组及出版组。创设当时理事会成员涵盖了马来西亚新闻部、内安部出版管制组、教育部属下的课程局、考试局及课本局和高教部代表等官方机构;民间组织则有华总、董教总、翻译协会、广播界、出版界及东西马各华文报章的代表。2004年2月13日由马来西亚新闻部副部长拿督林祥才宣告成立,并于当天举行第一次会议,以统一马来西亚国内各个政府部门、地方及非华裔领袖之中文名字。第一次会议在马来西亚联邦政府政府行政中心布城举行。同年4月28日召开第二次会议,通过及公布马来西亚内阁包括首相、副首相、部长、副部长和政务次长的统一华文译名。首任主席为新闻部副部长拿督林祥才。2006年2月改隶教育部,其副部长拿督韩春锦于同年3月15日受委为第二任主席,并设置常务委员会由副主席担当委员长。随着内阁更替,教育部副部长拿督斯里魏家祥在2008年3月29日接下第三任主席。2017年1月1日,由教育部副部长拿督张盛闻出任现任主席职务。理事会成立迄今推动多项活动,如于2004年4月完成联邦政府部门和部长名字统一译名,5月举办由3位中国教授主讲的华文规范讲座,6月,10月和12月份统一各州地方及政府机构名称等,已发行《华文译名手册1》(2005年)、《华文译名手册2》(2010年)。译名工作大纲如下:最新一届的理事会和常务委员会于2017年生效,至2019年。截至2017年2月13日 (2017-02-13))林毓聪陈春福陈春福范忠星备注:

相关

  • 鱼肝油鱼肝油(也称“肝油”)是一种从鳕鱼等海洋鱼类肝脏中提取的油,通常为黄色到橙红色的透明油状液体,带有鱼腥味。1848年挪威开始用水蒸汽加热法制造鱼肝油。1880年日本采用水煮法制
  • 鸟击鸟击,或称鸟撞、撞鸟,航空界俗称吸鸟。此指鸟类与飞行中的飞机、高速运行的火车、汽车等发生碰撞,造成意外的事件。飞机起飞和降落过程是最容易发生鸟击的阶段,超过90%的鸟击发
  • 李亚栋李亚栋(1964年11月-),安徽宿松人,中国无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86年7月,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化学系。1991年7月,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学位。1998年6月,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
  •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英语:Victory over Japan Day,一般简称“V-J Day”)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场中,日本投降从而战争结束的日期及其后每年的纪念日。由于战事
  • 幞状云幞状云(学名:Pileus,缩写: pil ),是一种云的附属结构,主要见于浓积云和积雨云顶。幞状云有一定的水平宽度,形似头巾。幞状云往往层叠着出现在积云的顶部并将其穿透,有时也会与其顶部
  • 阿拉贡王权阿拉贡王权(英语:Crown of Aragon,/ˈærəɡən/;加泰罗尼亚语:Corona d'Aragó;拉丁语:Corona Aragonum;西班牙语:Corona de Aragón),又译作阿拉贡联合王国,是一个复合君主国,同时也是
  • 法器法器或法具,是宗教用语,泛指在佛教、道教里供仪式使用的器具。在佛教里也叫法具、佛器、佛具。佛教常见的法器有法轮、念珠、袈裟、钵、八吉祥、摩尼宝、法鼓、木鱼、佛足石、
  • 西番莲果西番莲(学名:Passiflora edulis),又名百香果、热情果、鸡蛋果,产于美洲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原产于巴西,巴拉圭,1610年间传入欧洲,当时西班牙传教士发现其花的形状极似基督之十字架
  • 贯众贯众(学名:Cyrtomium fortunei)为鳞毛蕨科贯众属下的一个种。维基物种中有关贯众的数据
  • 东非高原东非高原是非洲中部东部的高原,海拔高度1,000至1,500米,北面有梅鲁火山、肯雅山、乞力马扎罗山和维多利亚湖,是尼罗河、刚果河和尚比西河的发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