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节

✍ dations ◷ 2025-09-27 11:24:09 #植树节
植树节,是一些国家为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感情,促进国土绿化,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通过立法确定的节日。近代最早设立植树节的是美国的内布拉斯加州。1872年4月10日,莫顿在内布拉斯加州园林协会举行的一次会议上,提出了设立植树节的建议。该州采纳了莫顿的建议,把4月的第3个星期三定为该州的植树节,并于1932年发行世界上首枚植树节邮票,画面为两个儿童在植树。民国4年(1915年),参与制定《中华民国森林法》的著名林学家凌道扬,有感于国家林业不振,“重山复岭,濯濯不毛”的林业现状,便开始实践他所提出的《森林救国论》,致力于森林科学的研究和宣传普及工作。凌道扬连同韩安及裴义理(Joseph Bailie)等林学家,上书当时袁世凯的北洋政府,将美国“植树节”的推行办法向农商总长张謇提出,希望政府仿效,在中国推行植树节。由于中国民间有在清明节植树插柳的习俗,所以凌道扬等林学家倡议以清明节为中国植树节。同年7月31日,北洋政府批准以清明节为“中国植树节”。1916年4月6日清明节,北洋政府在北京西山马金顶举行了中国第一个植树节庆典,同时要求全国各级地方政府部门都要在植树节期间广泛植树造林。这项活动每年照例举行,持续多年,但以后渐渐流于形式。国民革命军北伐成功之后,民国18年(1929年)国民政府农矿部呈请行政院,鉴于国父孙中山生前积极倡导国家造林运动以改善民生,因此,明订每年3月12日(即孙中山逝世当天)为植树节(国民政府和中华民国政府称该日为“国父逝世纪念日”),并在行政院院会中通过《植树节举行造林运动办法》,通令全国实施。1979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植树节;次年3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了“植树造林,绿化祖国”邮票一套4枚。1981年,在邓小平的倡议下,第五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1990年3月12日,邮电部又发行了“绿化祖国”邮票一套4枚,第一枚为“全民义务植树”。据联合国统计,现在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设立了“植树节”。由于各国国情和地理位置不同,植树节在各国的称呼和时间也不相同,如:

相关

  • 创伤受伤或创伤,是生理创伤、损害,身体受外物力量侵害,身体功能丧失、流血、断裂、骨折等。在工作时的受伤,称为工伤;在运动时受伤,称为运动创伤,学科名为运动创伤学、运动医学,总称创伤
  • 未知的南方大陆未知的南方大陆(拉丁语:Terra Australis Incognita)是15世纪至18世纪时,于欧洲地图上出现的假想大陆。又称为“麦哲伦洲”(拉丁语:Magallanica / Magellanica)。明代《坤舆万国全图
  • 东部非洲东非即东部非洲地区,根据联合国的次分区共有19个国家或属地:亚洲东亚 · 东南亚 · 南亚 · 中亚 · 西亚/西南亚 · 北亚/西伯利亚  · 东北亚 其他:近东 · 中东
  • 瞳孔瞳孔(英语:Pupil)又称瞳神,是眼球血管膜的前部虹膜中心的圆孔。沿瞳孔环形排列的平滑肌叫瞳孔括约肌,收缩时使瞳孔缩小,沿瞳孔放射状排列的平滑肌叫瞳孔放大肌,松弛时使瞳孔放大,调
  • 大臼齿大臼齿,简称臼齿,俗称磨牙(客语:撞牙),是人类和其它哺乳动物的一种牙齿。大臼齿位于口腔后方,因上端扁平而且主要用来研磨和咀嚼食物而得名。臼齿由于随使用而被磨损,可以被用来判定
  • 大盆地沙漠大盆地沙漠为大盆地的一部分,位于内华达山脉与瓦萨奇山脉之间,沙漠的地理区范围近似世界自然基金会定义的大盆地灌木草原地区以及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与美国地质调查局定义的中
  • 洛阳桥坐标:24°57′20″N 118°40′37″E / 24.95556°N 118.67694°E / 24.95556; 118.67694洛阳桥,又名万安桥,是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泉州市的洛阳江入海口处的一座跨海石桥,
  • 法国-印第安人战争英法北美战争(英语:French and Indian War),或加拿大所称的征服战争(英语:War of the Conquest),是1754年至1763年间大不列颠王国和法兰西王国在北美的一场战争。1756年,战争扩大至世
  • 聚缩醛聚甲醛(英文:Polyoxymethylene,以下简称POM),又称聚氧化亚甲基、聚缩醛,是一种在工程中使用的热塑性塑料,适用于高刚性,低摩擦和优异的尺寸稳定性的场合。聚甲醛典型的注塑成型应用
  • 视网膜显示器Retina显示屏(英语:Retina Display)是一种由苹果公司设计和委托制造的显示屏,具备足够高像素密度而使得人体肉眼无法分辨其中单独像素点的液晶屏幕,最初采用该种屏幕的产品iPh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