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无为而治
✍ dations ◷ 2025-10-09 16:20:05 #无为而治
道家系列条目无为指经过有为的思考,以时势、趋势的判断做出顺势而为的行为,即顺应自然的变化规律,使事物保持其天然的本性而不人为做作,从而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是中国先秦时期道家思想术语。根据处理问题不同,“无为”的态度即可用于政治的政策方针,政府无为,百姓自治;也可以用于修心养性。道家中的“无为”一般包含着两层含义:一是崇尚天道(自然法则),即人与自然界之间的自然无为。提出“道法自然”、“天地生万物,然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二是崇尚人道(人事规范),即人类活动应与天道般自然无为。提出“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也”。其中在崇尚人道方面又有两层意思,一即提倡人应顺应自然界,随缘而动,不要随意破坏自然的和谐与平衡;二即社会人际关系方面,提倡应统治者效法“道”的自然无为精神,尽量简化社会的各种制度与规范以保持民间民风单纯朴实。因此无为不能理解为无所作为,《淮南子·原道训》:“无为为之而合于道”。 道家的“无为”,是清静自守之义,是道家以“道”修身所要达到的“合于道”的理想境界。能达到这种理想境界便无所不能为(“无为而不无为”)。儒家所讲的无为而治,如《论语·卫灵公》:“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认为“圣人德盛而民化,不待其有所作为也”,实为儒家的“德治”主张,其是汉代道家结合了老庄中的“出世思想”和儒家“经世致用”结合起来的政治理念,该思想强调的是社会的和谐与自然、与民休养生息而不扰民、从而促进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的发展。因此与道家的“道”所倡导的“无为而治”实不相同。道家要求人们学习大自然的纯朴和谐,让一切事物都回复到其原始的自然状态,让事物显示其本来的面目,人与自然不应视为一种对立、紧张的关系,人的文化创造不应无视自然之理,而是应当尊重自然,遵循客观规律,人类应该通过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消除人类的自我中心主义,回归到人与自然融合无间的和谐状态,故为“道法自然”。到了现代,由于其思想与关心地球环境的环保主义相通而得到认同。另一方面,现代物质的膨胀,使得现代人自我丧失,从而陷入迷茫与痛苦,道家的“返璞归真”、重视清净与个人修养思想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另可参阅: 诸子百家
相关
- 禁止化学武器组织禁止化学武器组织(英语:Organization for the Prohibition of Chemical Weapons,缩写:OPCW),是一个于1997年成立的国际组织,总部设于荷兰海牙,与联合国密切合作,是为执行《禁止化学武
- 绩效奖金绩效工资(英语:Performance-related pay, PRP)是根据员工在工作场所的表现付出的金钱。比如汽车销售人员、生产线工人的工资可能以这种方式或佣金支付。商业理论家弗雷德里克·
- 化学史化学史的范围从远古时代一直延伸到今日。到了公元前100000年,各个古文明的科技,像是从矿石提炼金属、制作陶器、酿酒、制作颜料、从植物中提取香料和药物、制备奶酪、染布、制
- CD33n/an/an/an/an/an/an/an/an/an/aCD33或称为Siglec-3(唾液酸结合Ig-样凝集素3,SIGLEC3,SIGLEC-3,gp67,p67)是一个粒细胞系的细胞表面表达的跨膜受体。它通常被认为是髓源性细胞所特
- 第三产业第三级产业,又称服务业,是指位处一件产品的生产链中最上层的行业,这些行业在一件产品的生产链中担任物流、分销、中介等工作。第三级产业需要接触产品的终端顾客,是该产品自生产
- Ssub2/subFsub2/sub二氟化二硫是一种硫的卤化物,化学式为S2F2。在严格干燥的容器中用二氟化银和硫单质,可得结构式为FS-SF的二氟化二硫:存在碱金属氟化物时,二氟化二硫会发生分子内重排,转变为S=SF2
- FeOsub4/sub四氧化铁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FeO4,结构简式为(O2)FeO2,其中铁的氧化态为+6。它是铁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1987年时由金属铁制成的阳极在强碱性溶液中溶解制得,也有用激光蒸发
- 纤毛亚门纤毛虫是纤毛虫门(学名:Ciliophora)生物的通称,是一类较复杂的原生动物,主要特点是以纤毛作为运动器,细胞核一般分化出大核(营养)、小核(生殖)、摄食胞器等,无性生殖为横二分裂,有性生殖
- 短串联重复微卫星(英语:Microsatellite,亦称为简单重复序列(英语: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s)或短串联重复序列(英语:short tandem repeats,STRs))是多型性的一种类型。指两个或多个核苷酸重复
- 疱疮神疱疮神(日语:ホウソウシン或ホウソウカミ)乃是日本及琉球民间将天花(日语称为疱疮)拟神化的凶神,别名为笠神、芋明神((日文)イモミョウジン)、裳神、痘鬼神等。据成书于平安时代的《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