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候风涡旋(英语:Monsoon Gyre)又称季风涡旋或季风环流圈,是一种出现在西北太平洋至南海的大型低压区,由美国气象学者Mark A. Lander发现,他分析了1991年太平洋台风季8月的热带气旋,发表了一篇论文。
构成季候风涡旋的大气环流特征为副热带高压脊分为两面,一面呈东西走向位于较高纬度,而另一面则呈南北走向并位于西北太平洋上。在南北向副热带高压脊之西侧,西南气流势力强大而深厚,它和信风相汇并构成季候风涡旋系统。
季候风涡旋形成后中心会向西移动,气压下降,外围风力增强。副热带高压脊被退至东面,西南季候风横过南海及西太平洋,两者在季侯风涡旋东南侧相遇形成小型热带气旋,但强度不高,随着季侯风涡旋的引导气流向北移动。到了最后阶段,季侯风涡旋中心风力增强,形成一个大型热带气旋。(例如:2001年强烈热带风暴尤特、2004年台风蝎虎和2006年强烈热带风暴碧利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