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未完整统治全台湾

✍ dations ◷ 2025-09-30 18:34:52 #从未完整统治全台湾
土牛界线又称土牛、土牛沟或土牛红线,是由台湾清治时期普遍设置的界线。清朝政府采原汉隔离政策,承认原住民自治土地权,并有种种措施来防止汉人侵垦台湾原住民生活领域,时称“番地”。该界线主要功能即在在于区分汉人与原住民的生活区域,避免双方的冲突;或是汉人与原住民相结反清,而事实上,土牛红线也代表清朝与原住民政权的分界线。也称为土牛、番界,在日治时期又写做蕃界。(附近有土牛国小)清初康熙以降,闽南与客家移民逐渐迁徙至台湾,并与平埔族或其他台湾原住民在开垦等事务上产生摩擦,尤与生番(高山族)冲突最烈,时有汉人侵犯土地,高山族出草抵御的情况。为解决此冲突,清政府决定以番制番的政策治理,承认番民自治地权,自清康熙61年(1722年)起,采汉番隔离政策,官府于入山的重要路口,以立碑、立界方式来规范汉人生活区域,严禁汉人超越其区域;此碑界建物为“原汉界碑”(如:台北市石牌)。并有种种措施来防止汉人侵垦“番地”。18世纪初左右之清乾隆时期,由于闽南开发已饱和,大量闽南人移民蜂涌来台,与高山族逐渐除原有碑界外,衙门则另加以“挖沟推土”方式,构成原汉界线。土堆俗称“土牛”,加上深沟,故称为“土牛沟”。除此,又因地图上,常以红线延伸其土牛沟所设置区域,因此又称为“土牛红线”,简称“土牛线”。在台湾,也有多处地方直接以土牛作为地名,代表早期位于土牛界沿线。长期以来,土牛界线作为分界,以西为台湾汉人及入籍清朝的平埔族、以东则为高山族。土牛界线随着汉人的拓垦资及清廷的开放,曾多次调整。《大清律例》中虽明文规定“凡民人偷越定界 私入台湾番境者 杖一百”,但仍无法制止汉人越界开垦。1895年台湾日治时期后,部分土牛界线制度改为隘勇制度,仍基本上沿袭旧有武力压制台湾原住民的基本政策。 “蕃界”在日治时期主要是用来指涉关于蕃地的事务,而蕃界一词本身应该是单纯用来指称原住民的生活和活动领域。今台湾桃园市杨梅区或台中市石冈区等地仍可见土牛界线遗迹。另外,许多地名且与土牛界线有关,如:新北市土城区、台中市石冈区土牛里、竹北市隘口 里。

相关

  • 句法句法(英语:Syntax)是一个语言学概念,指一门语言里支配句子结构,决定词、短语、从句等句子成分如何组成其上级成分,直到组成句子的规则或过程;研究句法的语言学分支称为句法学,其终极
  • 尼罗-撒哈拉语系尼罗-撒哈拉语系分布于非洲的尼罗河沿岸,尼日尔河沿岸以及非洲中部的撒哈拉地区,包括了中苏丹语族、东苏丹语族、撒哈拉语族、桑海语族、马巴语族等语族。多为声调语言,名词有
  • 内布拉斯加内布拉斯加州(英语:State of Nebraska)是美国中西部大平原区的一州,它的名称来自美国原住民中的奇维雷语,意为平顺之水。该州有普拉特河贯穿整州。过去曾是美国大荒野的一部分,不
  • 保罗一世保罗一世·彼得罗维奇(1754年10月31日-1801年3月23日),1796年—1801年在位,是俄罗斯帝国皇帝,称号保罗一世,他42岁登基,仅在位5年。保罗一世的父亲是彼得三世,母亲是叶卡捷琳娜二世。
  • 绝缘子绝缘子(英语:insulator)是真核生物基因组的调控元件之一,亦为一种边界元件。功能为阻止临近调控元件,对它所界定基因的启动子起增强或者阻遏的作用。它对增强子的抑制作用具有极
  • 马公市马公市(台湾话:.mw-parser-output .sans-serif{font-family:-apple-system,BlinkMacSystemFont,"Segoe UI",Roboto,Lato,"Helvetica Neue",Helvetica,Arial,sans-serif} Má-k
  • 兰塞奥兹牧草地兰塞奥兹牧草地(英语:L'Anse aux Meadows,源自法文L'Anse-aux-Méduses,即“水母湾”)是处于加拿大纽芬兰与拉布拉多省纽芬兰岛最北端,于1960年由挪威探险家海尔格·英斯塔(Helge I
  • 水半球水半球是地球上以东经178°28',南纬47°13'为中心的半球。该中心点在新西兰的海面上。水半球是相对于陆半球的半球。水半球仅有全球七分之一的陆地,包括大洋洲、南极洲、东南
  • span class=nowrapCusub2/sub[HgIsub4/sub]/spa四碘合汞(II)酸铜(I)(化学式:Cu2),也称四碘合汞酸铜、碘化汞亚铜,为红色固体,有毒。四碘合汞(II)酸铜(I)可由下法制备:四碘合汞(II)酸铜(I)是红色固体,在71℃由红色可逆地变为黑紫色
  • 太阳报《太阳报》可以指以下报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