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黑碳
✍ dations ◷ 2025-10-02 23:27:20 #黑碳
黑碳(Black carbon)是一种悬浮粒子,源自于含碳物质(主要是石油、煤、木炭、树木、柴草、塑料垃圾、动物粪便等)不完全燃烧和氧化形成的产物。在扫描电镜下观察,黑碳呈现出亚微米级的颗粒物聚合体(团状或者链状)。黑碳表现为斥水性,由于结合了吸湿性有机碳成分而很快转为亲水性粒子。根据2004年发布的一份排放清单资料,按地理区域划分,中国的黑碳排放贡献量最大,约占全球总排放的1/5;而按燃料种类,生物质燃烧的排放量最大,占全部燃烧的60%黑碳是一种强吸收性气溶胶,可强烈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加热大气,它在大气中留存时间为数日至几周,因而可对区域大气产生增温效应。国际上已有很多研究对黑碳的大气辐射强迫给出了不同的结果,同时不确定性也很大,范围大至在0.4 W/m2到1.2 W/m2之间。黑碳如果沉降到冰雪表面,可降低表面反照率,从而对冰雪消融有正反馈作用。从黑碳的影响角度,目前北极海冰和高亚洲冰川的国际主要关注的热点区域。有人认为北极大气中和沉降下来的黑碳加速了海冰的消融。实际根据观测数据,北极大气中的黑碳浓度二十年来(自1989年)处于下降态势(据加拿大环境部);而2005年后雪冰中的黑碳浓度与1980年代相比也没有明显变化。因此,没有证据表明黑碳加速了北极海冰的消融。高亚洲冰川海拔大多在3000米以上、对流层中部或者上部,高于边界层;而且周边直接人类活动少,空气清洁;大气黑碳的区域增温效应大多在3000米以下,因此不太考虑大气黑碳的区域增温对高亚洲冰川的影响,只考虑沉降冰川表面的黑碳的效应。现有研究显示,高亚洲冰川黑碳浓度与全球其他高山和北极地区相当,比平原地区低一个数量级,当前浓度水平的黑碳对冰川表面辐射能量平衡的影响可能在5%以内。
喜马拉雅山冰川的状况格外引人瞩目,自1950s以来的退缩被认为与温室气体和南亚棕色云中的黑碳的共同增温作用有关。在喜马拉雅山钻取的多支冰芯记录的黑碳显示,喜马拉雅山中段冰川黑碳记录过去40年间没有明显趋势,而东段增长趋势明显。根据目前观测数据,黑碳对珠穆朗玛峰北坡东绒布冰川辐射平衡的影响不到2%。另外,卫星数据显示,喜马拉雅山中段冰川的上部自2000年以来有变暗(反照率降低)现象,意味着消融加速;很少量的观测显示,似乎黑碳在春季消融季节对这一现象贡献显著。由于黑碳的增温效率高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而且排放量很大,加上大气存留时间较温室气体短,减排可能会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发达国家正在呼吁发展中国家改良能源结构,加大绿色和可再生能源在国民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在中国大陆,黑碳气溶胶观测数据为涉密气象资料。
相关
- 相似疾病或共病的百科知识|相似疾病或共病的意思解释|相似疾病或共病是什么意思指的是将某个特定疾病从其他展现类似症状的疾病中区分开来。医师对病患作鉴别诊断,诊断特定的疾病,或著至少消除立即致命的情有时每个可能的病因都被称为一个鉴别诊断(例如:在评
- 胸膜腔胸膜腔(pleural cavity)为壁层胸膜和脏层胸膜之间反折包围的一对空腔,左右胸腔各有一个。脏层胸膜紧紧被覆于肺脏表面,而壁层胸膜则紧贴于胸壁(英语:thoracic wall)上。胸膜腔内含
- 精神病精神障碍(英语:mental disorder),或称精神疾病,俗称心理疾病,主要是一组以表现在行为、心理活动上的紊乱为主的精神症状。目前研究所得到的结果认为主要是由于家庭、社会环境等外
- 营养失调营养不良(英语:malnutrition)是一个描述健康状况的用语,是指由不平衡饮食所造成的营养素缺乏、过剩、或比例失调。重要的营养成分包括:产生热量的蛋白质、脂质与糖类,还有不产生热
- 眼部疾病ICD-10 第七章:眼和附器疾病,为世界卫生组织编写的ICD-10中关于眼和附器疾病的分类。眼睑、泪器系和眼眶疾患(H00-H06)结膜疾患(H10-H13)巩膜、角膜、虹膜和睫状体疾患(H15-H22)晶状
- 心胸外科手术胸腔外科学或称心胸肺外科(英语:Cardiothoracic Surgery),是一门医学专科,专门研究胸腔内器官,包括心脏、肺、气道与呼吸系统、胸壁、纵隔、膈肌和食道等,以及这些器官与部位的诊断
- 繁殖繁殖,或生殖,是透过生物的方法制造生物个体的过程。繁殖是所有生命都有的基本现象之一。每个现存的个体都是上一代繁殖所得来的结果。已知的繁殖方法可分为两大类:有性生殖以及
- DNA测序DNA测序(DNA sequencing,或译DNA定序)是指分析特定DNA片段的碱基序列,也就是腺嘌呤(A)、胸腺嘧啶(T)、胞嘧啶(C)与鸟嘌呤(G)的排列方式。快速的DNA测序方法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生物学和医
- 接合菌毛菌毛(拉丁文pilus,复数pili)是一些细菌(包括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表面的毛状物,可用于和其他同种细菌细胞接合(conjugation)。菌毛的主体由蛋白质“菌毛蛋白(pillin)”通过聚合
- 戴维·巴尔的摩戴维·巴尔的摩(英语:David Baltimore,1938年3月7日-),美国生物学家,197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之一。他是加州理工学院生物学教授,并曾在1997年到2006年期间担任校长。他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