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践剑

✍ dations ◷ 2025-10-02 10:53:20 #禁止出境展览文物,荆州文物,春秋战国青铜器,青铜兵器,湖北省博物馆藏品,江陵县,1965年考古发现,剑,越国

越王勾践剑于1965年12月在湖北省江陵县望山1号楚墓出土,1999年中国国庆日后藏于湖北省博物馆,属春秋时代末年青铜文物,相信为越王勾践所使用。

该剑身长不足1米;长55.7厘米,宽4.6厘米,柄长8.4厘米。剑面铸有黑色菱形暗纹,护手正面镶蓝色琉璃,背面镶绿松石花纹。剑首为圆箍形,内有11道同心圆圈。剑身整体经过硫化处理,耐腐蚀性和强韧程度得到极大地提高,说明中国古人在金属的冶炼和表面处理方面的技术达到了极高的水平。该剑出土时仍寒光四射,锋利无比,反映了中国古代高超的铸剑技术,为古代兵器中的奇宝。

关于越王之剑为什么出现在湖北境内,有多种解释。有些历史学家推测时楚国灭越国之后,此剑作为战利品被楚国收藏,但有历史学家研究发现出土此剑之墓在楚昭王或楚怀王时已存在所以也有一种更为世人接受的说法,认为越国曾经和楚国联姻,此剑为越国公主陪嫁,来到楚国,后世楚王将此剑赐予大臣,后来被人所发现。

其剑身刻有鸟虫书铭文“戉王鸠浅”和“自乍用鐱”,经学者唐兰考证意即“越王勾践,自作用剑”。

另外,同墓亦曾出土与越王勾践剑极为相似的一把铜剑,长60.6厘米,只是没有铭文,现该剑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越王剑实际上有很多,当时春秋晚期,吴越交战,越王曾寻铸剑大师欧冶子到越地铸剑。现在出土的越王剑有四把,其他的分别是越王者旨于赐剑、越王不寿剑、越王州句复合剑。这四把剑曾经在南京博物院一起展出。不过从文物价值来看,越王勾践剑更为知名,称其为“天下第一剑”主要是因为这是勾践的“自用”剑。在剑身上有八个美丽的篆文,而且这种篆文是经过特别美化的,称为“鸟篆”。篆文当时能够明确认出来的只有六个字“越王**自乍用剑”,只能说明为越王用剑,越国有十个越王,但究竟是哪一位越王呢?考古现场专家方壮猷认为这两个字是“邵滑”,是楚国派到越国的“越奸”,最后被封为越王。不过,古文字专家唐兰却认为,这两个字是“鸠浅”,是“勾践”的通假字。这个观点最后也得到了其他专家的认同。:第五章

相关

  • 凯利·穆利斯凯利·班克斯·穆利斯(英语:Kary Banks Mullis,1944年12月28日-2019年8月7日),美国生物化学家。1993年因发明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与迈克尔·史密斯分享诺贝尔化学奖。同年还获得日
  • 节水节水,又称省水,指的是透过科技或是社会性的手段来减少淡水的使用量。省水措施努力的目标包括:行政院在83年2月核定“节约用水措施”,政府开始计划性推动节水措施,经济部随即推广
  • 张锋张锋(1981年10月22日-),河北石家庄人,美籍华裔神经生物学家,现任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2016年盖尔德纳国际奖得主。1981年出生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石家庄市,11岁时随
  • 约瑟约瑟(天主教会译为“若瑟”,但与《新约》中耶稣的养父不同)(SPIRIT公元前 ? ~ 公元前1657年)(希伯来语:יוֹסֵף‎,标准 Yosef Tiberian Yôsēp;"He(主)加添/将增添",阿拉伯语:يو
  • 精神/心理疾患精神障碍(英语:mental disorder),或称精神疾病,俗称心理疾病,主要是一组以表现在行为、心理活动上的紊乱为主的精神症状。目前研究所得到的结果认为主要是由于家庭、社会环境等外
  • 亨利·赫兹利特亨利·赫兹利特(英语:Henry Hazlitt,1894年11月28日-1993年7月8日)是自由意志主义哲学家、经济学家,也曾担任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等报刊的记者。生于一个贫穷的家庭,他的父亲在他
  • 当且仅当↔⇔≡ 当且仅当的逻辑符号当且仅当(英语:if and only if,iff),在数字逻辑中,逻辑算符反异或闸(exclusive or)是对两个运算元的一种逻辑分析类型,符号为XNOR或ENOR或
  • 进化论的社会影响现代生物分类群体从它们的 共同祖先遗传分化的图示。进化论介绍(英语:Introduction to evolution) 演化的证据 共同起源 共同起源的证据群体遗传学 · 遗传多样性 突变 ·
  • 蕉蝠属蕉蝠属(蕉蝠),哺乳纲、翼手目、叶口蝠科的一属,而与蕉蝠属(蕉蝠)同科的动物尚有鼓颏长舌蝠属(鼓颏长舌蝠)、安德列斯长舌蝠属(小安德列斯长舌蝠)、长齿长舌蝠属(暗色长齿长舌蝠)等之数种
  • 阿德里安·德赫罗特阿德里安·德赫罗特 (荷兰语:Adrianus Dingeman(Adriaan) de Groot, 1914年10月26日-2006年8月14日)是一位荷兰国际象棋棋手和心理学家。1914年出生在荷兰费尔森, 毕业于阿姆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