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旁氏表
✍ dations ◷ 2025-10-08 16:37:27 #旁氏表
旁氏表(Punnett square),又称棋盘法,是用于预测特定杂交或育种实验结果的一种图表。这种图表以发明者Reginald C. Punnett的姓名来命名,并被生物学家用于确定后代中拥有特定基因型的概率。旁氏表是杂交中研究的每个基因的母系等位基因和父系等位基因的每一种可能组合的汇总。在这个例子中,两个生物都有基因型Bb。他们可以产生包含等位基因B或b的配子(依遗传学惯例,大写字母表示显性基因,小写字母表示隐性基因。)。每个后代个体拥有基因型BB、Bb及bb的概率分别为25%、50%及25%。需要注意的是旁氏表只能给出基因型的概率,而不是表现型。B和b等位基因之间的互作如何影响后代的表现,取决于基因的产物(蛋白质)之间的互作(参见孟德尔定律)。对于经典的显性/隐性基因,如老鼠的黑毛(B)或白毛(b),显性基因将掩盖隐性基因。因此这个例子中75%左右的后代将是黑色(BB或Bb),而只有25%会是白色(bb)。表现型的比例为3:1,为典型的单基因杂交.更复杂的杂交方式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因组成。只有基因之间相互独立分配时,才能使用旁氏表。这意味着基因之间没有相互影响。以下的例子是两个杂合体豌豆的双基因杂交。R代表外形的显性基因(圆粒),而r代表隐性基因(皱粒)。Y代表颜色的显性基因(黄色),而y代表隐性基因(绿色)。如果每个植物的基因型都是Rr Yy,由于形状和颜色基因的等位基因相互独立,分别可能产生以下四种组合类型的配子:RY、Ry、rY及ry。由于显性性状会掩盖隐性性状,共有9个组合会产生黄色圆粒的表现型、3个组合为绿色圆粒、3个组合为黄色皱粒及1个组合为绿色皱粒。比例9:3:3:1是典型的双基因杂交。另一种解决双基因和多基因杂交的方法是使用树方法。这个方法在杂合体生物杂交时优势较为明显。3:1和9:3:3:1的表现型比例是基于等位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假设的理论预测。如果存在以下情形,会出现偏离期望比例:
相关
- 疟蚊见内文疟蚊属(学名:Anopheles),别称按蚊或马拉利亚蚊,是蚊科(Culicidae)下的一属,成虫的特征是翅膀大多数有斑,停留时身体与停留面保持一角度。其中有30—40种是疟原虫属生物的寄主,会
- 核爆核爆炸是剧烈核反应中能量迅速释放的结果,可能是由核裂变、核聚变或者是这两者的多级串联组合所引发。尽管迄今为止几乎所有的聚变核武器都是以裂变装置作为基础的,但实际上纯
- 免疫缺乏免疫缺陷(英语:immunodeficiency)是指免疫系统抵抗传染病的能力失常或欠缺。免疫缺陷还可能降低肿瘤免疫监视功能。免疫缺陷多为继发性(secondary)免疫缺陷,不过也有些人生来就有
- 梦游症梦游症(Somnambulism),在神经学上是一种睡眠障碍,症状一般为在半醒状态下在居所内走动,但有些患者会离开居所或作出一些危险的举动,如翻窗、开车甚至一些暴力活动,如杀人等。1846年
- 异性恋异性恋亦称为异性向,一般指对异性(包括生理性别及性别认同为当事人的异性)能产生爱慕感、建立浪漫关系,或认为异性拥有性吸引力的一种现象。把异性恋视作性倾向时,其定义则为“一
- 量子引力量子引力,是对引力场进行量子化描述的理论,属于万有理论之一。研究方向主要尝试结合广义相对论与量子力学,是当前物理学尚未解决的问题。当前主流尝试理论有:超弦理论、循环量子
- 同中子素同中子素(英语:Isotone),其定义是两个不同质子数的核素,具有相同的中子数。例如:15N与16O都具有8个中子。此词汇是由德国物理学家K.古根海玛所创,是将英文同位素(英语:Isotope)中的“p
- 小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界(Kingdom)是生物科学分类法中最高的类别。一开始人只将生物分为动物和植物两界,微生物被发现后,也长时期被分入动物或植物界:好动的微生物被分入动物界,有色素
- 动植物生物系统层级关系:生物圈 > 生态系统 > 群落 > 种群 > 个体生物 (拉丁语,德语: Organismus, 英语:Organism,又称有机体)是指称类生命的个体。在生物学和生态学中, 地球上约有870万种
- 逸度逸度(英语:Fugacity)在化学热力学中表示实际气体的有效压力,用 f {\displaystyle f} 表示。它等于相同条件下具有相同化学势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