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弗哈特-索恩利探测器

✍ dations ◷ 2025-10-03 08:55:56 #显微镜,传感器,电子显微术

埃弗哈特-索恩利探测器(Everhart-Thornley Detector)或E-T探测器是一类可以探测二次电子和背散射电子的传感器,被用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中。埃弗哈特-索恩利探测器得名于其设计者托马斯·E·埃弗哈特和理查德·F·M·索恩利。他们在1960年发表的设计中把光管(light pipe)加入到真空腔外的光电倍增管,以处理来自于SEM真空腔中闪烁体探测器的信号,由此提升了二次电子探测器的效率。此前,埃弗哈特已经对弗拉基米尔·佐利金和J·A·拉哈彻曼(J. A. Rajchman)设计的二次电子探测器做出改进,将其中的电子倍增管改为光电倍增管。包含光波导(lightguide)和高探测效率的光电倍增管的E-T探测器已经成为了SEM中最常用的探测器。

E-T探测器位于样品腔中,主要部分是一个包含在法拉第笼之中的闪烁体探测器。对法拉第笼通入较低的正电压可以将能量较低(<50 eV)的电子吸引进入探测器,其中主要是二次电子;其他能量较高的电子则不会被这一电势所吸引。而闪烁体探测器则被设置为极高的正电压以加速这些被吸入的电子,并将其转变为光子。光子进一步被闪烁体探测器中的金属层构成的镜面聚焦到光波导中。这些光子最后通过光管被传输出真空腔,然后进入光电倍增管进行放大。

若去掉法拉第笼上的正电压,或对法拉第笼施加一个负电压,E-T二次电子探测器还可以用于探测背散射电子。但相比于运用E-T探测器获得的背散射电子图像,更高质量的背散射电子图像需要使用专门的背散射电子探测器来进行成像。

相关

  • THB/BHsub4/sub四氢生物蝶呤(tetrahydrobiopterin),又称沙丙蝶呤(Sapropterin),简称BH4, 是三种芳香族氨基酸羟化酶的一种重要辅酶:苯丙氨酸羟化酶将苯丙氨酸转化为酪氨酸;酪氨酸羟化酶将酪氨酸转化
  • 加西亚阿方索·加西亚·罗夫莱斯(1911年3月20日-1991年9月2日)是一名墨西哥外交官和政治家,在1982年,他与瑞典的阿尔瓦·米达尔共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他出生于米却肯州的萨莫拉,在加入
  • span class=nowrapXeClsub2/sub/span二氯化氙,化学式为XeCl2,它是唯一一种能用化学方法制得的氙氯化物。对氙和氯的混合物微波放电,并在20K下用冷凝阱隔离,可以制得二氯化氙。红外光谱证实,二氯化氙是一种直线型分子
  • 伟大艺人号大艺术家号轰炸机(英语:The Great Artiste)是美国陆军航空军银盘计划中的一架B-29超级堡垒轰炸机(B-29-40-MO 44-27353,Victor number(英语:Unit identification aircraft markings
  • 男性气质男性气质(Masculinity,Manliness或Manhood),也称作男子气概、男性化或男人味,是指通常与男孩或者男子相关的一组特质、行为和角色。男性气质包括生理决定的因素和社会决定的因素,
  • 伊利诺伊利诺伊州(英语:State of Illinois,i/ˌɪləˈnɔɪ/),简称伊州,是一个位于美国中西部的州,州名源自曾在此居住的伊利尼维克(Illiniwek)印第安人部落。“Illinois”这个名字就是法
  • 陆小荣陆小荣(1952年-),中华民国陆军中将,台湾人,籍贯上海市。毕业于陆军官校43期(同期同学有李翔宙、吴斯怀、陈再福、程士瑜等人)、美国陆军战争学院、台大EMBA硕士,为中华民国国军留美将
  • 大马哈鱼Salmo keta Walbaum, 1792大马哈鱼(学名:Oncorhynchus keta),又称日本鲑鱼、狗鲑、秋鲑、白鲑,为马哈鱼属的一个种。分布于北太平洋,从韩国、日本、西伯利亚东岸到白令海、中国黑
  • 托米斯拉夫二世托米斯拉夫二世(Tomislav II.,1900年3月9日-1948年1月29日),原名艾蒙内·罗伯托·玛尔格利塔·玛利亚·朱塞佩·迪·托林诺·迪·萨伏依(Aimone Roberto Margherita Maria Giusepp
  • 库阿努阿语库阿努阿语是住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东新不列颠省加泽尔半岛上的托赖人所说的一种语言。这种语言在文献中常常被称为托赖语,但托赖其实是族群的名称,而托赖人将他们自己的语言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