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胰凝乳蛋白酶
✍ dations ◷ 2025-09-29 13:03:23 #胰凝乳蛋白酶
胰凝乳蛋白酶(Chymotrypsin,bovine γ,PDB 1AB9,EC 3.4.21.1),也叫糜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是一种能够分解蛋白质的消化性酶,活性基团为丝氨酸,故属于丝氨酸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在酪氨酸、色氨酸和苯丙氨酸(都是芳香族氨基酸)的羧基处切断肽键,从而裂解蛋白质。如果反应有足够的时间,胰凝乳蛋白酶也可以水解是以亮氨酸为主的羧基端肽键。胰凝乳蛋白酶是在胰脏中被合成。开始合成的是胰凝乳蛋白酶原(胰凝乳蛋白酶的前体),不具有酶活性。在随胰液进入小肠后,被胰蛋白酶剪切为两部分(两部分之间依然通过二硫键相连),随后被剪切的胰凝乳蛋白酶原可以互相剪切去一段短的肽段,形成由二硫键相连的三条多肽链的具有完整活性的胰凝乳蛋白酶。这种活化机制保证了胰凝乳蛋白酶只在体内特定地点获得催化活性,避免对机体造成损伤。胰凝乳蛋白酶是在哺乳动物及其他动物体内的消化系统中发挥作用。它是通过催化一个水解反应(在没有酶催化的情况下,反应速度非常慢)来剪切肽键。胰凝乳蛋白酶的偏好受质包括酪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以及白氨酸和甲硫氨酸。与其他蛋白酶相似,胰凝乳蛋白酶也可以在体外水解酯键;因此可以用一些受质类似物,如N-乙酰-L-酪氨酸对硝基苯酯,来作为酶反应试剂。胰凝乳蛋白酶上195位丝氨酸残基的羟基氧是一个强的亲核物,可以进攻肽键上的羰基碳,使酶与底物共价连接形成短暂的酶-底物中间体,随后不稳定的肽键发生断裂。这一催化机制的发现是基于对酶与底物类似物(N-乙酰-L-酪氨酸对硝基苯酯)反应动力学的研究;由于反应产物对硝基苯酚显黄色,就可以通过在405nm下测量反应混合物的吸光值来计算产物浓度。胰凝乳蛋白酶的催化反应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开始时的快速反应和随后遵从米氏方程的稳定反应,又被称为“乒乓”机制。这一反应模式可以用胰凝乳蛋白酶催化的两个步骤来解释,即先乙酰化底物形成酶-底物中间物;再去乙酰化,酶回复到初始状态。EC 1.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
·
2.1/2/3/4/5/6/7(2.7.10/11-12)/8/9
·
3.1/2/3/4(3.4.21/22/23/24)/5/6/7/8/9/10/11/12/13
·
相关
- 大平原区大平原(英语:Great Plains),多称北美大平原、北美大草原,是北美洲中部一块广袤的平原地区,大致位于密西西比河以西、落基山脉以东、格兰德河以北。自然植被以草为主。大平原东西长
- 常任理事国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中的常任成员(俗称五常),五个创始成员国是二战期间同盟国中的五大国。其中,中国和俄罗斯的代表政权曾有所改变。中国原由中华民国
- 统计图形统计图形,又称为统计图、统计学图形、图解方法、图解技术、图解分析方法或图解分析技术,是指统计学领域当中用于可视化定量数据的信息图形。有时,人们也把统计图形与各种统计学
- 孕酮孕酮(英语:progesterone,亦被称为黄体酮、孕甾酮、黄体甾酮、助孕激素、助孕素、黄体素或助孕酮,其缩写为P4,也被称为(孕甾-4-烯-3,20-二酮),是一种内源性类固醇和孕激素性激素,也
- 中国-康奈尔-牛津计划中国-康奈尔-牛津计划(China–Cornell–Oxford Project)是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农村对于流行病的大型观察性研究,由康纳尔大学、牛津大学和中国政府共同出资1990年5月,《纽约时报
- 无菌技术无菌操作(英语:aseptic technique)是指在执行医疗、护理技术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和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操作技术和管理方法,由约瑟夫·李斯特在1865年首
- 尿布疹尿布疹(英语:Diaper rash, Irritant diaper dermatitis),是指在婴儿的肛门附近、臀部、会阴、生殖器、和大腿根皱褶处等直接接触尿液、粪便的部位皮肤,出现发红发炎的现象,有散在
- 河盲症蟠尾丝虫症或蟠尾丝虫病(拉丁语:Onchocerciasis),又名河川盲、河盲症(river blindness),是一种因感染蟠尾丝虫引起的疾病。病状包括严重搔痒、皮下肿块,以及失明。是全球仅次于沙眼
- 口口腔,简称口,俗称嘴巴、嘴或咀,是指唇、腭、面颊和口腔底之间的空间,向上它与鼻腔相通。向后口腔与两个颌弓后的咽腔相连。口腔的后面的开口是咽峡,前面的开口是嘴。整个口腔的内
- 大气压力气压的国际单位制是帕斯卡(或简称帕,符号是Pa),泛指是气体对某一点施加的流体静力压强,来源是大气层中空气的重力,即为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在一般气象学中人们用千帕斯卡(K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