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松山疗养所所长宿舍
✍ dations ◷ 2025-09-30 17:03:11 #松山疗养所所长宿舍
松山疗养所,亦称为松山养生园,为台湾日治时期位于台北市南港区的结核病疗养所,其原本为1914年设立的锡口养生院,是台湾第一个专门治疗结核病的医疗院所。松山疗养所在战后持续相同的功能,为卫生福利部胸腔病院的前身之一。其馆舍在医院迁出后,曾作为荣民的住所。现在仅存的松山疗养所职员宿舍与所长宿舍,皆为台北市历史建筑。锡口养生院1914年,日本内地发布《结核预防法》,台湾基于此也设立相关机构。1914年11月,锡口养生院竣工,位在当时台北市区郊外的内湖庄东新庄子,隶属于台北厅,最初只设有28个病床,为台湾最早的结核病患收容机构。1915年,日本赤十字社台湾支部病院(现台北联合医院中兴院区)也开始设置结核病房。松山疗养所1925年,锡口养生院改称为松山疗养所,并改隶于台湾总督府,由中央直接管理。1930年,新增一病栋,总病床增至52床,并新设X光摄影设备和上水道自来水设施。1934年,“台湾结核预防协会”设立。1937年3月,日本内地的《结核预防法》沿用至台湾,于台北、台中、台南开始计划兴建州立结核病疗养所。后来为了扩充计有医疗环境,在原本的旧馆北侧兴建新馆,由总督府营缮课设计,1937年12月开始整地工程,1938年4月动工、1940年9月完工,包含了本馆、诊疗室、第一病栋(80病床)、第二病栋(20病床)、炊事场、所长官舍(高四种)、职员官舍(丁种)、护士宿舍,总病床增至152床。1945年11月,国民政府接收后改为省立松山疗养院。1950年5月,改称为台北结核病防治院,此处作为结核病患者疗养病房,并在台北市青岛东路另设置门诊部门。此时,台湾在台北、台中、嘉义、台南各有四处结核病防治院。1967年,四处结核病防治院整合为台湾省防痨局,本局位于台北。1989年,改为台湾省慢性病防治局。1998年,台北的院区迁至深坑。2019年1月,松山疗养所仅存的馆舍建筑拆除。松山疗养所所长宿舍建于1940年,入口有八角形小柱,柱基为贴附13沟面砖的装饰风艺术风格(Art Deco) 。2006年,松山疗养所所长宿舍登录为历史建筑,最后的居住者亦于同年迁出。2016年,卫福部胸腔病院无偿拨用给台北市文化局,计划打造为“南港艺文疗养所”。松山疗养所宿舍位于所长宿舍对面,2018年登录为历史建筑。
相关
- 约翰威立约翰威立(英语:John Wiley & Sons, Inc.,简称威立、Wiley)(NYSE:JWA)是一个世界性的出版社,专注在学术出版,且出版品主要客户是专业人士、消费者、高等教育学生与教职员。约翰威立
- 卡尔文途径卡尔文循环(英语:Calvin cycle,或简称卡氏循环,又译作开尔文循环)是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梅尔文·卡尔文、安德鲁·本森和詹姆士·巴沙姆 3 人发现。梅尔文·卡尔文于1961年
- 太空航行对人体的影响人类在生理学上能够良好地适应在地球上生存。载人太空航行会对人体产生许多负面影响。最显著之长期影响是肌肉萎缩(英语:muscle atrophy)以及骨骼退化(英语:spaceflight osteopen
- 巫医神医,又称巫医,是透过神明、邪灵、符咒、巫蛊等超自然力量来行医治病的人。巫医起源甚早,《大荒西经》云:“有灵山,巫咸、巫即、巫彭、巫姑……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离骚》
- 抱朴子《抱朴子》为东晋时期葛洪所著,分为内外两篇,后来被道教作为经典。其中《外篇》主要是对葛洪生平的自述和谈论社会上的各种事情;而《内篇》是葛洪对道家思想和丹道修炼方法的阐
- 双链RNA核糖核酸(英语:Ribonucleic acid),简称RNA,是一类由核糖核苷酸通过3',5'-磷酸二酯键聚合而成的线性大分子。自然界中的RNA通常是单链的,且RNA中最基本的四种碱基为A(腺嘌呤)、U(尿嘧
- 全球灾难危机全球灾难危机(Global catastrophic risk)是一个假设人类于未来将遭逢全球灾难性的事件,导致现代文明毁灭、倒退或衰落的概念,又称为世界末日。 而任何能让人类灭绝或永久减损人
- 1095年重要事件及趋势重要人物
- 特遣队特遣队,为军事术语,相近用语有分遣队、特支队、特勤队及特攻队等,然而内涵不同。在中华民国国军中,系指因应特定任务而临时组织而成的遣派部队。其特性有特遣队因应军种与任务别
- 吕宋海峡吕宋海峡(Luzon Strait),是台湾本岛和吕宋岛之间的海峡,被其中的巴丹群岛和巴布延群岛又分为巴士海峡、巴林塘海峡和巴布延海峡三条水道。吕宋海峡东接太平洋,西通南海,全宽约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