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扬·弗美尔
✍ dations ◷ 2025-10-09 03:05:36 #扬·弗美尔
约翰尼斯·弗美尔(荷兰语:Johannes Vermeer,荷兰语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Gentium","Gentium Alternative","TITUS Cyberbit Basic","Arial Unicode MS","IPAPANNEW","Chrysanthi Unicode","GentiumAlt","Bitstream Vera","Bitstream Cyberbit","Hiragino Kaku Gothic Pro","Lucida Grande",sans-serif;text-decoration:none!important}.mw-parser-output .IPA a:link,.mw-parser-output .IPA a:visited{text-decoration:none!important},又称扬·弗美尔(Jan Vermeer)、约翰·弗美尔(Johan Vermeer),1632年10月31日-1675年12月15日),是一位17世纪的荷兰黄金时代画家。他毕生工作生活于荷兰的代尔夫特(Delft),有时也被称为代尔夫特的弗美尔(Vermeer van Delft)。弗美尔与伦勃朗经常一同被称为荷兰黄金时代最伟大的画家,他们的作品中都有透明的用色、严谨的构图、以及对光影的巧妙运用。弗美尔善于精细地描绘一个限定的空间,优美地表现出物体本身的光影效果及人物的真实感与质感。1632年,弗美尔生于荷兰代尔夫特一个中产阶级新教家庭;10月31日,他在代尔夫特的新教堂受洗。他的父亲雷尼耶·弗美尔(Reynier Vermeer)是一个丝绸织造商和艺术品商,母亲迪赫纳(Digna)来自比利时的安特卫普。父亲给予弗美尔最初的艺术启蒙。1641年,其父在市中心买下一幢大房子,名为梅赫伦,并可能就在此处卖画。1652年,其父去世,弗美尔继承梅赫伦的旅馆和卖画生意。1653年4月,弗美尔娶了一位信仰天主教的女孩,是他当时作画的模特卡特琳娜·博尔内斯(Catherina Bolnes)。他的岳母比他富有很多,这可能是弗美尔在结婚前的4月5日改信天主教的原因。同年,弗美尔加入了代尔夫特的画家行会圣路加行会,并于1662年、1663年、1670年及1671年四次当选为会长。他最初打算专攻历史和宗教题材,后来开始画风景画和肖像。1672年,灾难年在荷兰爆发,社会经济陷入困境,而弗美尔因婚后逐渐坐吃山空,不得不将父亲留下的房子出租,然后搬到岳母玛丽亚·廷斯(Maria Thins)家里,并常得到她的接济。1675年12月15日,弗美尔去世,年仅43岁。用他妻子的话来说,弗美尔是由于“庞大家庭的重负,没有谋生手段,使他陷入萎靡和沮丧,进而谵妄,好端端的人一、两天之内就突然病死。” 弗美尔去世前,不但无法卖掉自己的作品,经销的油画也无人问津,结局相当凄凉。弗美尔留下他的妻子卡特琳娜和11个孩子,其中8个尚未成年。因为负债累累,卡特琳娜不得不申请破产。次年,代尔夫特市议会处理了弗美尔的遗产,卡特琳娜继承了19幅作品。其作品流传至今者仅35幅,据专家考证,其一生作品大概也仅40余幅。由于资料的缺乏,不能确定对弗美尔产生直接影响的是那些画家。但最常见的说法是,他一生都在代尔夫特生活,以下人物对其绘画风格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弗美尔被称为荷兰黄金时代最杰出的画家,与伦勃朗齐名。他的作品展示了荷兰代尔夫特市民的日常生活,他的作品和生活曾经被人遗忘了一个多世纪,直到19世纪中期,他的才华和成就才被认同。弗美尔作品大多数描绘宁静、和谐的家庭生活,他尤其喜欢画女性的形像和活动。他流传下来的肖像画中,女性人物有40位,男性人物仅13位。其油画内容通常是一、两个人在室内劳作或休闲,光线一般从左侧照来。弗美尔喜用黄色、蓝色和灰色,他对色彩的把握和光线的处理非常出众。通常布局简单,尺寸不大,但往往给人巨大的视觉冲击。他使用了以微小的画点组合(点画法),并且善于使用光线的来源,使画面产生一种流动、优雅的气氛,因而被称为光影大师。没有人了解弗美尔的技法,但可以肯定的是他经常使用当时罕见的暗箱(Camera Obscura),用以捕捉光线和色彩。当时荷兰著名的科学家列文虎克是弗美尔的好友,此人精通显微镜和光学透视,弗美尔显然从他那里学到了这门技术。他对画面非常讲究,不论是画面构图、人物比例、光影变化都精致得跟照片一样逼真。以致有评论家认为这不是艺术,但在荷兰的黄金时代,人们并没有把绘画当成一种艺术,而只是一种手工艺,一种谋生技能而已。他的画作通常要花很长时间,基本上都需要两三年的时间才能完成一幅作品,但每一幅都堪称精品。今天,弗美尔流传下来的作品为34幅或37幅,因为有3幅的归属仍存疑。
相关
- 蛋白质蛋白质(英语:protein,旧称“朊”)是大型生物分子,或高分子,它由一个或多个由α-氨基酸残基组成的长链条组成。α-氨基酸分子呈线性排列,相邻α-氨基酸残基的羧基和氨基通过肽键连接
- 人类菌群人类微生物群系(Human microbiome)又称为正常菌群(Normal Flora)是某些微生物与宿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共生关系,对生物体无害的一类细菌。它们包括细菌,真菌,古菌,和病毒。虽然
- 丁糖丁糖(Tetrose),又称为四碳糖,是含有四个碳的单糖,分为丁醛糖和丁酮糖两类。D-赤藓酮糖是唯一存在于自然界的丁酮糖。果聚糖:菊粉 · 果聚糖β2→6甘露聚糖:低聚木糖:半乳聚糖:
- 基因家族基因家族(英语:Gene family),是来源于同一个祖先,由一个基因通过基因重复而产生两个或更多的拷贝而构成的一组基因,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明显的相似性,编码相似的蛋白质产物。一
- 被取代的科学理论此条目列出曾获得广泛共识的理论及学说,但被现今科学认定为现实的不完全或错误的解读。因此伪科学和边绿科学等未曾获广泛共识的理论不算在内。另外也不包括李森科主义等部分
- 核仁核仁(nucleolus,复数形式为 nucleoli)是真核细胞细胞核中的一种结构,通过电子显微镜乃至光学显微镜可以观察到细胞核中的核仁呈均匀的球状。核仁是核糖体RNA(rRNA)转录及加工、核
- 卡罗维发利卡罗维发利(捷克语:Karlovy Vary;德语:Karlsbad,曾经以卡尔斯巴德著称)是捷克西部波希米亚地区卡罗维发利州的一座温泉城市,位于奥赫热河(德语为Eger)和Teplá2条河流的汇合处。该市
- 燃素燃素说(英语:Phlogiston theory),是一个已被取代的化学理论,起源于17世纪。这个理论假设,任何物质在燃烧时,都会释放出一种名叫燃素(Phlogiston)的成分。这个学说被安托万-洛朗·德·
- 马赛尔·卡尔内马赛尔·卡尔内(法语:Marcel Carné,1909年8月18日-1996年10月31日),法国电影导演。他一度被推崇为最伟大的法国导演,而后又遭到最严厉的抨击。今天,他的许多影片仍然到处被尊为杰作
- 再摄取抑制剂再摄取抑制剂 (英语:reuptake inhibitor)(RI)是一种再摄取调节剂(英语:reuptake modulator),它可抑制由细胞膜转运体中介的神经传导物再摄取(英语:reuptake),进而增加胞膜外神经传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