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馆

✍ dations ◷ 2025-10-12 13:53:34 #北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国家图书馆

坐标:39°55′22″N 116°23′07″E / 39.922681°N 116.385332°E / 39.922681; 116.385332

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馆,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文津街7号,为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分馆,专门收藏古籍。

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如今的所在地在1987年以前是中国国家图书馆的主馆。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前身是创建于清朝的京师图书馆。1909年9月9日,宣统帝御准兴建京师图书馆,馆舍设在北京广化寺,1912年8月起接待读者,1916年起正式接受中国国内出版物呈缴本。该图书馆自成立后,经过多次更名,后更名为“北平图书馆”。

1924年成立中华文化教育基金董事会,是负责保管和处理美国第二次退还庚子赔款的机构。1926年组成建筑委员会,决定建设京师图书馆,聘周诒春、丁文江、戴志骞、任鸿隽、袁同礼、刘复、孙洪芬为委员。选定北海西墙外御马监西马场(明朝时为玉熙宫)约四十亩土地以及养蜂夹道南侧公府操场约三十亩土地为建设馆会地址,这里位于金鳌玉�桥西、北海西岸。地属公产,可无偿拨交图书馆,但因为北洋政府陆军部勒索地价,乃由基金会付二万元,才拨交图书馆。此后,建筑委员会委托北平长老会建筑师丁恩(S. M. Dean)丈量基地并设计图纸。委托协和医院建筑师安那(C. W. Anner)征募图案。1927年收到十七份图案,寄到美国建筑学会评审。同年8月,该会选中莫律兰(V. Leth Moller)的图案,遂聘莫律兰为新馆舍建筑师。1928年春,莫律兰制成样图,经委员会讨论修改,设计书库可容纳四十万册图书,阅览室可容纳二百人。

1928年5月北洋政府倒台。南京国民政府接管北京并改名北平。7月18日,京师图书馆奉命改为国立北平图书馆。国立北平图书馆办公地址暂设中南海居仁堂。1929年3月新馆正式开工建设。1929年5月11日,举行新馆建设奠基典礼。1931年6月完工。新馆原计划建筑费是60万到65万,实际用费137.4万余元。

在馆舍工程即将完工时,经北平市政府批准,新馆从圆明园遗址移来若干文物;主楼前立一对华表;圭形昆仑石一块,上面刻有乾隆帝御制诗;大门内左右两侧各有一通石碑,一是乾隆帝御制《教谕骑射碑》,一是乾隆帝御制文源阁前的石碑,都是满文、汉文合璧;大门外的一对石狮原来是长春园东大门前的石狮。1931年6月25日,举行新馆落成典礼,蔡元培参加并致辞,中外来客约二千人。自6月25日至28日参观者一万多人。7月1日正式开馆阅览。文津阁《四库全书》全部移入新馆收藏。北平图书馆迁入新馆后,废除了过去的购票入馆办法。新馆内的阅览室共200余个座位,环境幽静,花木繁茂,是当时中国乃至远东规模最大且最先进的图书馆。

为纪念文津阁《四库全书》在国立北平图书馆入藏,馆方于1931年4月10日致函北平市公安局,拟将馆舍门前大街定名“文津街”。5月18日,北平市公安局函复国立北平图书馆,同意将其馆舍门前大街定名“文津街”。并立即着手安装路牌标志和门牌等事。

1950年9月16日,经呈报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批准,在馆东侧建展览厅一座。1952年1月9日,馆呈文化部拟在原文津街1号“工”字楼后增建一栋六层及过道四层的书库,同年3月8日文化部批准,10月20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1955年6月1日竣工使用。现在古籍馆1号楼“王”字楼便是这两次建筑的结果。

1953年4月8日,北京图书馆呈报拟在1号楼西侧平房处建二层办公楼一栋,4月30日获文化部社管局批准, 6月24日获财政部批准,7月29日获北京市计委批准。1954年新建的2000多平方米二层办公楼竣工,即现在古籍馆3号楼。

1963年9月7日经馆方申请,文化部计划司同意改建北图照相室及阅览室。1964年8月18日经文化部文计光字同意,改建照相室、复建阅览用房1400平方米,1965年12月20日完工使用,即现在古籍馆2号楼。

1981年,为解决北图新馆建成前的用房困难,同时为新馆工程设立一试验基地,乃在一号楼东侧北海西岸增建阅览楼(即6号楼)一栋,计4000米,1982年竣工使用。

1987年,北京图书馆迁往白石桥的新馆(今为中国国家图书馆总馆南区),位于文津街的馆舍成为北京图书馆分馆。1988年,分馆正式对外开放。当时组建分馆的指导思想是以保存、研究传统文化为主要任务,同时兼顾城区广大人民群众的阅读要求。业务机构方面组建了地方志组、中文线装书组、家谱中心、敦煌吐鲁番学北京资料中心和中文普通书阅览组;分类管理方面设办公室、总务科、保卫科、水利科等机构,有员工近200人。另外在1号楼东侧、6号楼南侧重建了东部的“文津园”,供读者员工休息。

北图分馆在文津街7号建成开馆后,鉴于馆舍自1931年建成后从未修理,又经1976年唐山大地震影响,主楼多处破裂,虽经加固仍有隐患,需彻底维修,乃多次向上级报告,请拨6000万元解决。经多次联系,1996年获国家批准修复,1998年完工。1997年该馆闭馆修缮三年,遵照“修旧如旧”原则,保持原建筑的古典传统风格。1999年建馆90年之际,北京图书馆更名国家图书馆,原北京图书馆分馆改为国家图书馆分馆。

2001年1月1日,分馆重新开馆,设有6个科组、2个中心(地方志家谱文献中心、清史文献中心)。2005年正式改为国家图书馆古籍馆。

1931年落成的文津街新馆占地面积76亩,建筑外观是华丽的中国传统宫殿式结构,内部设施则全部为当时最先进的西式设备。作家邓云乡描述这座新馆称:“外部完全是中国宫殿式的,而内部则完全是西方式的,在三十年代初,它的内部设备,比之于大洋彼岸的美国国会图书馆毫不逊色。不说别的,单只它那中央大厅左右两侧下楼梯的卫生间。铺地六角小瓷砖,绿色的,外面看不到里面,里面看得见外面的窗玻璃,一色都是美国货,比北京饭店的还讲究。”

如今,古籍馆的馆舍建筑面积为3万平方米,文津楼、临琼楼是主要的读者活动场所。古籍馆的主楼是文津楼,为中国传统宫殿式建筑,仿北京故宫太和殿的风貌。2006年,馆舍以“北平图书馆旧址”之名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籍馆院内的文物有:

古籍馆的馆藏发展可分为八阶段:

参见: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相关

  • 鼻窦炎鼻窦炎(Sinusitis)是描述发生于鼻窦的炎症。常见症状包含浓厚鼻涕、鼻塞,以及脸部疼痛。其他症状包含发烧、头痛、嗅觉减退、喉咙痛,以及咳嗽。咳嗽会于夜间加剧。严重副作用较
  • 手性手性,又称对掌性(英语:chirality、/kaɪˈrælɪtiː/)一词源于希腊语词干“手”χειρ(chir),在多种学科中表示一种重要的对称特点。如果某物体与其镜像不同,则其被称为“手性的(
  • 勃来诺勃来诺(英语:Bolenol,INN,USAN,也被称为17α-乙基-19-去甲雄甾-5-烯-17β-醇,17α-ethyl-19-norandrost-5-en-17β-ol,乙雌异烯醇,ethylnorandrostenol)是一种同化类固醇(AAS)药物,其碳
  • 保安处分客体 · 行为(作为 · 不作为) 危害结果 · 因果关系 · 犯罪主体 主观要件(故意 · 过失) 未遂 · 既遂 · 中止 · 预备阻却违法事由 正当防卫 · 紧急避难心神丧失
  • 李侍尧李侍尧(?-1788年11月20日),字钦斋,汉军镶黄旗人,二等伯李永芳四世孙,清朝封疆大吏,伯爵。历任尚书、总督等,两度犯下死罪,乾隆帝不忍杀他,卒谥恭毅。乾隆八年,以荫生授印务章京。二十年,升
  • 乙酸镁乙酸镁,化学式(CH3COO)2Mg。无色易潮解结晶,溶于水和醇。由氧化镁与乙酸反应而得。用于制备乙酸铀酰镁,后者是测定钠的试剂。
  • 地壳含量地壳含量,是指一种元素在地球表面的地壳中的含量,通常使用百分数表示。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占约48.6%,其次是硅占约26.3%,其他超过百分之一的元素,含数量排列依序为氧、硅、
  • 卡罗·甘比诺卡罗·甘比诺(英语:Carlo Gambino,1902年8月24日-1976年10月15日),绰号唐·卡罗(Don Carlo),生于意大利西西里岛,美国黑手党帮派份子,为甘比诺犯罪家族的老大。电影《教父》就是以他做
  • 凯伊萨·索菲亚·马多麦基凯伊萨·索菲亚·马多麦基(芬兰语:Kaisa Sofia Matomäki,1985年4月30日-),芬兰数学家,专攻数论。从2015年9月开始,凯伊萨·索菲亚·马多麦基以芬兰科学院研究员身份在芬兰图尔库大
  • 快门优先快门优先(英语:Shutter priority)是数码单反相机的一种曝光模式。在尼康相机中以模式转盘上的字母S表示,在佳能相机中以模式转盘上的字母Tv表示。在快门优先模式下,拍摄者可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