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簧管

✍ dations ◷ 2025-07-21 21:10:40 #双簧管
双簧管属于木管乐器,属于双簧类乐器。“双簧”是以两块簧片缚在一起,并透过簧片振动而发声。它的音质独特,在交响乐团中,经常在其他乐器的伴奏中以独奏的形式出现。双簧管是由萧姆管(Shawm)发展而成的乐器。现今交响乐团演出前,会以双簧管奏出的A(442Hz或440Hz)音来作为其他乐器调音的基础。有一说这是因为在以往的乐器合奏中,旧式双簧管是最难调准音的乐器,所花的时间亦较多,所以演奏前会先让它调准音后才到其他乐器,这习惯后来便成为了乐团的常规;而根据现代的研究,双簧管在演奏这个音高时,乐器的状况最稳定,且音色较具穿透力,故用来作为乐团调音的标准。现代双簧管的管身主要由三节组成,分别为上管、下管及喇叭口。高阶的双簧管管身通常以非洲黑木(Grenadilla)制成,亦有以塑胶或全透明合成树脂制成。双簧管的管身由三部分组成,其上有20多个不同大小的音孔,音孔上装有镀金或镀银的按键,用以覆盖气孔调节音高。整套按键以复杂的杠杆结构组成,吹奏时边按按键,杠杆组合会以连动的方式自动打开或关闭气孔,以改变吹奏出来的音高。簧片是影响双簧管的音质的重要因素。簧片通常以芦苇的茎部(cane)制作,亦有使用竹蔗、竹片等材料制成,下方以尼龙线缠绕固定于铜制的软木管(Staple)上,亦有以金、银制成的软木管。簧片的削法主要分为美式、徳式、法式三种削法,美式簧片削掉的面积较大,德式与法式簧片削掉的面积则较小,完成后的簧片总长度大约为70mm,可依演奏者本身习惯进行调整。簧片使用前,必须先用清水泡数分钟,待变软后,簧片才能充份震动,发出圆润的音色。簧片的厚薄长短,亦会直接影响吹奏时的音质:较薄的簧片较容易发声,适合初学者使用,但出来的音质欠圆润;较厚簧片能吹出响亮而甜美的声音,但难以控制,需要较大的气压才会发声;长的簧片音准偏低,短的则音准偏高。初学者可选择购买现成的簧片以便练习,但由于不同乐曲对双簧管的音质有不同的要求,专业的演奏者通常会自制簧片以配合所需,这也是对双簧管演奏者而言最大的挑战。双簧管的按键方式正不断改良,现时的按键系统有:普遍双簧管都有2个八度音键:第1个用以打开e²至g#²等音的气孔;第2个打开a²至c³的气孔;设计较复杂的双簧管则附设第3个八度音键,用以辅助c³以上音程的发声。 新式的双簧管有3个八度音键,第1个用以打开E5至G#5等音的气孔;第2个打开A5至C6的气孔;第3个则提供另一套高音的按键指法。旧式的双簧管碍于杠杆结构的不足,个别的音高很难、甚至无法产生颤音(trill)效果,如c²-d²、b-c¹等。新式的双簧管附加不同的颤音键,使几乎所有音都能发出颤音。旧式的双簧管,吹奏D-F或F-D两个音时必须使用叉状F(Forked-F)的指法。新式的双簧管附有左手F键,大大减低指法的复杂性,并保持音高、音质的稳定性。另一个为简化吹奏D-F或F-D指法所用的音键。旧式双簧管的叉状F指法需配合右手的Eb键;新式双簧管配合了叉状F共鸣键,使用叉状F指法时便无需按Eb键。双簧管的音域有2个半八度,较其他木管乐器来的窄,由b♭到f³。通常音色最好听的音域为a ¹到c ³之间,超出之外的音域,除了需要较高的演奏技巧之外,也可能会出现较过于尖锐的音色、爆音,或有失音准状况。双簧管采用高音谱号,并使用实音记谱法。相比长笛及其他木管乐器,双簧管的音色较难控制。初学者由于未能有效运气及控制嘴唇的压力,经常会发出如鸭叫般刺耳声音;然而有经验的双簧管演奏者,只要配合上下嘴唇的压力,即可控制音色,发出美妙的音色。吹奏双簧管需要身体多方面的配合,包括有:以上提及吹奏时牵涉的各个身体部分,由于存在着很大的个人差异,吹奏时身体各部分的协调亦因人而异。而部分肌肉(如:嘴唇、舌头、喉咙)控制更非人类惯性的活动模式,所以要充份控制双簧管以奏出动听的旋律,必须反复练习以锻炼以上各部分的协调。与双簧管属于同一家族的木管乐器包括有:双簧管是最早成为现代管弦乐团的常规乐器之一。早在巴洛克时期(Baroque Period),双簧管已经成为器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巴赫、莫扎特和海顿的交响乐作品中,编制已经包括双簧管,并且出现独奏的乐段。相比之下,巴松管虽然亦已纳入编制当中,不过却常与大提琴等低音乐器齐奏和作伴奏用途。与管弦乐作品相比,为双簧管而创作的协奏曲相对不多。巴洛克时期为双簧管协奏曲创作最丰富的时期,如韦瓦第(Antonio Lucio Vivaldi)创作过15首双簧管协奏曲,泰利曼(Georg Philipp Telemann)、韩德尔(Georg Friedrich Händel)、阿尔比诺尼(Tomaso Giovanni Albinoni)等人亦创作了大量的双簧管协奏曲。但踏入古典时期,数量则大幅减少。古典时期的双簧管协奏曲数量并不多,海顿、莫札特均只创作过一首(海顿的作品近年被指出并非本人所创作);2005年曾经有相传是贝多芬学生时期创作的双簧管协奏曲被演出,但仍未广泛被认可;这时期较出名的双簧管协奏曲作品就只有以创作歌剧为主的贝里尼(Vincenzo Salvatore Carmelo Francesco Bellini)所写的一首双簧管协奏曲。浪漫时期后期至二十世纪前,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双簧管协奏曲,如佛汉•威廉士(Ralph Vaughan Williams)、理察•斯特劳斯(Richard Georg Strauss)、普朗克(Francis Poulenc)、马尔蒂努(Bohuslav Martinů)的协奏曲,理查斯特劳斯的双簧管协奏曲更是演奏家们公认的高难度曲目。近代也陆续出现多首双簧管协奏曲,如贝里奥(Luciano Berio)、齐默尔曼(Bernd Alois Zimmermann)、马代尔纳(Bruno Maderna)、兹维里奇(Ellen Taaffe Zwilich)、卡特(Elliott Carter)等。

相关

  • 属(英语:genus,拉丁语:genus)是生物分类法中的一级,用于生物学中的生物和化石生物以及病毒的生物分类。在生物分类的层次结构中,属位于种之上和科之下。属名由拉丁词或希腊词或拉丁
  • 麻疹病毒麻疹(拉丁语:Morbilli;德语:Masern;法语:Rougeole;英语:Measles 或 Rubeola;日语:はしか),是麻疹疫苗未出现前,一种好发在儿童身上的传染病,但成人也有一定机会感染。儿童常见的急性病毒是
  • 手肘肘是指手臂中部,连接上臂与前臂的铰链关节——肘关节附近的区域。有三块骨头与肘关节相连:上臂的肱骨、前臂的尺骨和桡骨。肘尖的突出物是尺骨鹰嘴,而肘内部的外表构造称为肘前
  • 文部省文部省(もんぶしょう、Ministry of Education, Science and Culture)是曾经存在的日本中央省厅之一,管辖教育、文化、学术等。2001年(平成13年)的中央省厅再编之时,和科学技术厅统
  • 减毒疫苗减毒活病毒(英语:attenuated virus,又译弱化病毒)是指致病性被削弱的病毒,这些病毒在毒性降低的同时,仍保有活性,也就是并未被杀死。制造这类病毒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生产疫苗。与其相
  • 阴影影(又称影子、背影),是一种物理现象,是光线被不透明物体阻档而产生的黑暗范围,与光源的方向相反。影的横切面是二维轮廓、阻档光线物体的倒转投影。影的大小、形状随光线的入射角
  • 约翰·雷约翰·雷(John Ray,1627年11月29日-1705年1月17日)为英国博物学家,其有时被誉为英国博物学之父。他发表了大量植物学、动物学及自然神学方面的著作。在其专著《Historia Plantaru
  • New Scientist(2011年)《新科学人》(也作《新科学家》)(英语:New Scientist),由汤姆·玛格里森,麦克斯·瑞珍与尼古拉斯·哈里森创刊于1956年,由里德商业资讯出版发行的国际性科学杂志。每周发刊
  • .pf.pf为法国海外领地法属波利尼西亚的国家及地区顶级域(ccTLD)。A .ac .ad .ae .af .ag .ai .al .am .ao .aq .ar .as .at .au .aw .ax .az   B .ba .bb .bd .be .bf .bg .b
  • 查尔斯顿查尔斯顿(Charlestown)是美国马萨诸塞州城市波士顿历史最古老的街区之一,最初的名称是Mishawum。查尔斯顿位于波士顿半岛的北部,街区设计于1629年。1848年,查尔斯顿正式成为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