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肝性脑病
✍ dations ◷ 2025-10-06 17:26:06 #肝性脑病
肝性脑病(英文:Hepatic encephalopathy, HE)是一种因肝衰竭引发思维混淆(英语:Confusion)、意识下降(英语:Altered level of consciousness)和昏迷的疾病。严重时称为肝性昏迷,甚至会导致死亡。此病的成因是因为肝衰竭,导致血流中累积毒素无法被肝脏除去。肝性脑病的诊断需要确切有肝功能不良证据,并且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成因。血液检查(氨含量)可协助诊断。肝性脑病的发病多是因其他因素(例如感染或便秘)导致。肝性脑病可通过治疗来控制。治疗原理为通过抑制肠道中毒素产生,而这一目的常常通过乳果糖或无法被消化的抗生素来达成。 治疗潜在疾病诱因可改善症状。在紧急情况下,特别是急性肝衰竭的情况下,肝性脑病可能需要肝脏移植轻微的肝性脑病在临床上难以被探查,但却可以通过神经心理学鉴定来证明。 患者可经历健忘、混淆以及易怒的症状。肝性脑病的第一阶段可表现为作息昼夜颠倒。第二阶段可表现为性格行为的显著改变。第三阶段可体现为加重的思维混淆。第四阶段体现为逐步转入昏迷。在更严重的情况下,肝性脑病可引致意识下降,从没精打采到瞌睡重重,以致最后的昏迷期。在疾病中期,会出现独特的四肢抽搐。此症状在昏睡加重时消失。可出现方向感丧失、健忘以及行为习惯改变。在第三阶段,阵挛和巴宾斯基反射可通过神经检查被发现。昏迷和抽搐是第四阶段的体现,脑水肿是常见的致死原因。脑病往往与其他肝功能衰竭症状并发。这些可包括黄疸(皮肤和眼白的异常黄化)、腹水(腹腔积液)和周围水肿(因积液而导致双腿肿胀)。肌腱的反应可能被异常放大,足底反射异常,即延伸反射,而不是曲张反射。在严重的脑病,特殊气味(foetor hepaticus)可被检测到。在一个小比例的情况下,肝功能衰竭直接导致脑病;在急性肝功能衰竭情况下这更有可能。更常见地,尤其是在慢性肝病的情况下、肝性脑病是因其他因素引起或加剧,查明这些原因对正确、及时治疗有关键作用。氮载荷新陈代谢失调药物治疗肝性脑病,也可能在创建一个肝内门腔分流(TIPS)后产生。这是腹水、出血和肝肾综合征的疗法。 由此原因产生的肝性脑病发生在约30%的情况下,风险较高的人群包括既往肝性脑病史、高龄、女性和除酒精诱发之外的肝病人群。
相关
- 粪小杆线虫粪小杆线虫(学名:Strongyloides stercoralis,俗名:threadworm(美)。又称粪线虫)是一种在人类身上的线虫(寄生虫),会导致粪线虫感染症(英语:Strongyloidiasis)。。粪小杆线虫可以寄宿
- 頭头在解剖学上是指动物的吻端部分,通常包括脑、眼、耳、鼻、口等器官(所有这些器官都支撑着各种感官功能,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有些非常低等的动物可能没有头部,但多数两侧
- 咯血咳血又称为咯血,是一种症状,指肺或气管中的出血,经由咳嗽而吐出。多半是因为所吐出的痰中带有血丝而被发现。最常见的原因就是支气管炎、肺炎、肺肿瘤、肺结核等疾病。或是使用
- 螺旋CTCT可指:
- 冷冷是热的相反词,用来形容一种低温的客观条件,是一种缺乏热能及温暖的状态。冷也用来表示对于类似状态的主观感受。理论上最冷的温度是绝对零度,在开尔文温标下是0 K,若以摄氏温
- 接合菌毛菌毛(拉丁文pilus,复数pili)是一些细菌(包括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表面的毛状物,可用于和其他同种细菌细胞接合(conjugation)。菌毛的主体由蛋白质“菌毛蛋白(pillin)”通过聚合
- 氮2s2 2p32, 5蒸气压第一:1402.3 kJ·mol−1 第二:2856 kJ·mol−1 第三:4578.1 kJ·mol−1 (主条目:氮的同位素氮是一个化学元素,化学符号为N,原子序为7,在丹尼尔·卢瑟福在1772
- 脂多糖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是一大型分子油脂和多糖由共价键相连组成的。脂多糖是革兰氏阴性细菌外膜的主要组成部分,提供并保持细菌结构的完整性,保护细菌的细胞膜抵抗某些化学
- 纳米纳米为微米的千分之一倍(符号 nm,英式英文:nanometre、美式英文:nanometer,字首 nano 在希腊文中的原意是“侏儒”的意思),是一个长度单位,指1米的十亿分之一(10-9m)。有时候也会见到
- 腹水腹水(ascites、hydroperitoneum)是指腹腔内有液体积聚,超过正常量的症状。腹水最常见的病因是肝硬化和其他严重的肝脏疾病,但它的出现也可以是其他重大疾病的征象,如肝癌末期。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