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信件

✍ dations ◷ 2025-10-08 22:20:53 #垃圾信件
垃圾电邮(英语:email spam)是滥发电子消息中最常见的一种,指的就是“不请自来,未经用户许可就塞入信箱的电子邮件”。垃圾电邮的主要特性包括:垃圾电邮的防制:“SPAM”最初是一个罐装肉的牌子。对于这个牌子的名字来源有很多解释,官方版本说它是“Specially Processed Assorted Meat”,特殊加工过的混合肉。这种SPAM在二战后粮食短缺的欧美非常普及,已到了无处不在而令人厌恶的程度。1970年蒙提·派森中有个喜剧小品就叫Spam,剧中两位顾客试图点一份没有SPAM的早餐,但确无法如愿。在互联网流行后,Spam被用来称呼互联网上遍布的垃圾邮件。最早出现的滥发电子信息源自垃圾传真(Spam Fax),至今许多商业机构每天仍然会收到大量广告传真。此外,近年垃圾电邮(Spam Email)的问题也相当严重,有调查报告指出,于用户收到的电邮之中,平均有60%至90%均是垃圾邮件。这些垃圾邮件除了广告以外,部分更包含诈骗内容,甚至包含了间谍软件、木马程序等,以盗取用户的私人数据。在垃圾电子邮件出现之前,美国一位名为桑福德·华莱士(或称Spamford或“垃圾福”)的人,成立了一间公司,专门为其他公司客户提供收费广告传真服务,由于惹起接收者的反感,以及浪费纸张,于是美国立法禁止未经同意的传真广告。后来垃圾福把广告转到电子邮件,垃圾邮件便顺理成章地出现。垃圾邮件一般具有批量发送的特征。内容包括赚钱信息、成人广告、商业或个人网站广告、电子杂志、连环信等。垃圾邮件可以分为良性和恶性的。良性垃圾邮件是各种宣传广告等对收件人影响不大的信息邮件。恶性垃圾邮件是指具有破坏性的电子邮件。一些有心人会从网上多个BBS论坛、新闻组等收集网民的电脑地址,再售予广告商,从而发送垃圾邮件到该些地址。在这些邮件,往往可找到“从收信人的清单移除”的链接。当用户依照链接指示去做时,广告商便知道该地址有效,用户便会收到更多垃圾邮件。随着垃圾邮件的问题日趋严重,多家软件商也各自推出反垃圾邮件的软件。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垃圾邮件的格式更加日新月异,以避过此类软件的侦测。现时,多个国家已立法,试图设法杜绝垃圾邮件。不少网络服务供应商的服务政策也有包含反垃圾邮件,并设立用作投诉的电邮地址。也有一些网上团体,提供邮件分析及代客送往相关的ISP作出投诉的服务。

相关

  • 表面张力在物理上,表面张力(英语:Surface Tension),狭义的定义是指液体试图获得最小表面位能的倾向;广义地说,所有两种不同物态的物质之间界面上的张力被称为表面张力。表面张力的因次是
  • 鸟嘌呤鸟嘌呤(英语:Guanine,又称鸟粪嘌呤,简写为G)是五种不同碱基中的其中之一,并同时存在于脱氧核糖核酸(DNA)及核糖核酸(RNA)中。鸟嘌呤是嘌呤的一种,并与胞嘧啶(cytosine)以三个氢键相连。鸟
  • 4d10 5s2 5p52, 8, 18, 18, 7蒸气压((正交))第一:1008.4 kJ·mol−1 第二:1845.9 kJ·mol−1 第三:3180 kJ·mol主条目:碘的同位素碘(Iodine)是一种非金属化学元素,元素符号是I
  • 约塞米蒂瀑布优胜美地瀑布(Yosemite falls),是北美洲落差最大的瀑布,位于美国加州内华达山脉,属于优胜美地国家公园,其最壮观的季节在春末,水量充沛,气势惊人。又译为约塞米蒂瀑布。 优胜美地瀑
  • 失禁失禁(英语:Incontinence)可以指:
  • 7-烯胆甾烷醇胆甾-7-烯-3β-醇或7-胆甾烯醇(英语:5α-Cholest-7-en-3β-ol,或 Lathosterol)是一种胆固醇合成的中间产物,从酵母甾醇合成而来,由甾醇C5去饱和酶(英语:Sterol-C5-desaturase-like)催
  • 乙酰辅酶A羧化酶乙酰辅酶A羧化酶(英语:Acetyl-CoA carboxylase)是一种生物素依赖的酵素,专门催化生物体内由乙酰辅酶A转变成丙二酰辅酶A的化学反应。这种酵素可分为3个不同区域,分别是生物素载体
  • 法式长棍面包法式长棍面包(法语:baguette,法语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Gent
  • 杜乐丽花园杜乐丽花园(法语:Jardin des Tuileries)是法国巴黎一座对外开放的庭园,位于卢浮宫与协和广场之间。杜乐丽花园是由王后凯瑟琳·德·美第奇于1564年时为了兴建杜乐丽宫所设计的。
  • 熊猫烧香熊猫烧香是一种经过多次变种的计算机蠕虫病毒,2006年10月16日由25岁的中国湖北武汉新洲区人李俊编写,2007年1月初肆虐中国大陆网络,它主要透过网络下载的文件植入计算机系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