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州韵白话文

✍ dations ◷ 2025-10-20 17:47:13 #中州韵白话文
中州韵,又称韵白,是指在明代中原地区使用的方言。中州韵在元末是以《中原音韵》韵书为参考的。到了明初,又以《洪武正韵》为依据。是明代主流官话。在宋代之前,官方文书乃至民间书信,均是采用文言文。白话文是村野鄙夫之语,在文学等各个方面没有痕迹。宋代教育发达,白话的使用范围极其有限。元代北曲流行,其词汇以白话为主,字音则载于民间韵书《中原音韵》中,作为唱白,于当地各阶层人皆明白易懂,并造就大量近代早期白话文文献,流传至今。如《中原音韵》所录,当时北曲所用方言不存入声。朱元璋推翻元朝统治之后,制定《洪武正韵》作为官方韵书。明代各地戏曲亦始广泛使用韵白读书音。然而北曲由于历史原因并未完全使用读书音,依旧以《中原音韵》为发音参考,形成“南尊《洪武》,北尊《中原》”之格局,以此“韵白”所指亦常兼含二者。二者最大区别在于南派韵白存有入声而北派以《中原音韵》方式归诸平上去。由于明初湖广等地的战乱,人口减少,因此出现中原人口大量往湖广移民。因此当时湖广话逐渐靠近韵白的发音。明代的主要白话文小说《水浒传》、《西游记》均是以韵白为主要文体形式。昆曲中,韵白属于上韵,戏剧中读过书的上层社会人物多用韵白。另外,明代的官话也是接近韵白的口音。明清时,韵白虽具官方地位,京白口语作为局部通行俗语亦有一定影响力。清末,京白通行度大为上升。但是由于戏剧的发展,清代韵白影响仍不微。京剧中,韵白也是上韵,是上层人物使用的韵白,底层使用京白。1932年民国正式以京白为国语,韵白之官方地位以此而废。民国初期制定标准语的时候,考虑过京音和老国音,并一度以老国音为正音。京音就是参考京白的语音体系,国音就是北京式的韵白,分尖团,带有入声。1932年,京国之争之后,这种语音体系被废弃,政府开始推行京白。多种中国戏剧称其舞台语言承袭自“中原音韵”。例如,粤剧至今仍有古腔“中州音”念白。

相关

  • 苏糖苏糖(英语:Threose,C4H8O4)在分类上属于丁糖与醛糖,从费希尔式的角度看,中间两个碳原子上的羟基在碳骨架的异侧。有机化学的习惯命名法中,使用“苏”或“苏式”("threo")表示相邻两碳
  • 塞萨洛尼基塞萨洛尼基(英语: Thessaloniki; 希腊语: Θεσσαλονίκη),又译作萨洛尼卡、塞萨洛尼卡、萨罗尼加,旧译作帖撒罗尼迦或忒萨洛尼卡(按古希腊语发音),是希腊第二大城市,也是
  • 鬼谷子鬼谷子(?-?),传说原名王诩,又作王禅、王利、王通,一说字诩,道号玄微子,世称鬼谷先生、王禅老祖,是大约活跃于战国中期的显赫人物,为“诸子百家”之一、纵横家的鼻祖,亦有政治家、外交家、
  • 莫斯科大公国莫斯科公国(俄语:Великое Княжество Московское,罗马化:Velikoe Knjažestvo Moskovskoe;英语:Grand Duchy of Moscow),准确翻译为莫斯科大亲王国,是一个
  • 二十碳四烯酸二十碳四烯酸(英语:Eicosatetraenoic acid,简称ETA)是一种有20个碳原子和4个双键的多元不饱和脂肪酸。二十碳四烯酸有两种同分异构体,其中主要的异构体有两种,它们都是必需脂肪酸:
  • 热电发电热传导发电机,也称为塞贝克发电器,是运用热电效应(塞贝克效应)将热(温度差)直接转换成电能的一种装置。大致上转换效率约为5-8%。基于赛贝克效应的旧式装置使用双金属接面,并且非常
  • 巫妖巫妖(Lich)在奇幻小说中是利用魔法来达到不死目的的施法者。他们借着黑魔法和死灵法术(necromancy)来转化为不死生物,存放他们的灵魂于命匣(Phylactery)内,因此唯一能摧毁巫妖
  • 荣安固伦公主荣安固伦公主(1855年-1874年),咸丰帝的庶长女,亦是其唯一的女儿,俗称大公主。生母为丽妃他他拉氏。咸丰五年五月初七日出生。大公主出生时,先是僧格林沁大败太平军,擒林凤祥、李开芳
  • 路易八世路易八世(狮子)(法语:Louis VIII le Lion,1187年9月5日-1226年11月8日),法兰西卡佩王朝国王(1223年—1226年在位),且在1216年—1217年要求英格兰王位。他生于巴黎,是法兰西国王腓力二世
  • 木贼亚纲见内文木贼亚纲(学名:Equisetopsidae),又名楔叶纲或楔叶蕨纲(Sphenopsida),是链束植物之下的一个亚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