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支那虎

✍ dations ◷ 2025-10-01 07:40:44 #IUCN濒危物种,虎,濒危物种,云南动物,东南亚环境

印度支那虎(学名:)简称印支虎,是老虎的一个亚种,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岛(原印度支那)一带。其学名中的“corbetti”是为了纪念英国自然学家吉姆·科比特,故印支虎又被称作科比特之虎。

雄性虎身长2.55至2.85米,体重150至200公斤。雌性虎身长2.30至2.55米,体重100至130公斤。

与孟加拉虎相比,印度支那虎的体形较小,而毛色更深,身上的条纹更短、更窄;而腹部、咽喉和两颊有较大的白色斑痕。

印度支那虎主要活动于山区的树林深处,捕猎鹿、野猪、猴子、野牛等为食。偶尔捕猎豹子和熊。当食物短缺时,它也吃鱼和乌龟。

印度支那虎的保护现状濒危。它的数量大约在1200至1800之间。然而在2004年,当其中生活于马来半岛南部的老虎种群——马来亚虎被发现和认定为另一个新的虎的亚种之后,印度支那虎的已知数量就变得更为稀少了。

云南省近年来在保护印支虎方面做了一些工作。截至2012年底,云南已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区156个,总面积281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7.1%。特别是在虎分布区建立了西双版纳、南滚河、黄连山、金平分水岭、高黎贡山、铜壁关等6个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将印支虎等濒危动物作为重要的保护对象加以保护。

2009年2月,勐腊县勐腊镇曼纳伞村委会大臭水小组的村民在附近的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尚勇子保护区,射杀了一只印支虎。2009年12月21日,勐腊县人民法院对非法猎杀“印支虎”案一审宣判。

相关

  • 原始人类语言原始人类语言(Proto-Human language、Proto-Sapiens、Proto-World),又名原世界语,是一个假设于世界上存在的语言,并且是所有语言的最近共同祖先原始语,也是一个古老的原始语。原始
  • 牻牛儿基牻牛儿基焦磷酸香叶基香叶基焦磷酸(Geranylgeranyl pyrophosphate,简称GGPP),又名牻牛儿基牻牛儿基焦磷酸,是生物体在透过HMG-CoA还原酶途径来生产萜烯类化合物(terpenes)和类萜化合物(terpenoids)
  • 石部,为汉字索引中的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个部首中的第一百一十二个(五划的则为第十八个)。就繁体和简体中文中,石部归于五划部首。石部通常从上、下、右方为部字。且无其他部首
  • 典型霍奇金氏淋巴瘤霍奇金氏淋巴瘤(英语:Hodgkin's lymphoma)又称霍奇金氏病、何杰金氏病,或何杰金氏淋巴瘤,为淋巴瘤的一型,是一种淋巴细胞的癌变,症状包含发烧、夜间盗汗(英语:Night sweats),以及体重减
  • 印制电路板印刷电路板,又称印制电路板,印刷线路板,常用英文缩写PCB(Printed circuit board)或PWB(Printed wire board),是电子元件的支撑体,在这其中有金属导体作为连接电子元器件的线路。传统
  • 加洛林板块加洛林板块是新畿内亚以北的小型板块,与西面的鸟首板块和南面的木百灵板块边界形成隐没带,北面与太平洋板块相接形成转形断层,而与菲律宾板块之间形成聚合板块边缘。
  • 原台南州立农事试验场宿舍群原台南州立农事试验场宿舍群为台湾日治时期所建之台南州立农事试验场之官舍,于2004年4月30日公告为台南市市定古迹。台南州立农事试验场于1923年设置于今林森路位置,之前场址
  • SAR总群SAR超类群一个真核生物分类,包括不等鞭毛生物(Heterokonta,又名Stramenopiles)、囊泡虫(Alveolates)、有孔虫(Rhizaria),SAR一词由这三类生物的英文首字母而来。它包括大部分属于原
  • 激光矫视激光矫视指以激光永久改变眼角膜的弧度,达致矫正视力的目的。激光矫视能矫正近视、远视、散光等视力问题;但不能矫正老花及近视所引起的眼疾风险和眼底问题(如视网膜脱落、白内
  • 亚历山德鲁·马其顿斯基亚历山德鲁·马其顿斯基(罗马尼亚语:Alexandru Macedonski,1854年3月14日-1920年11月24日)是罗马尼亚诗人、小说家、戏剧家和文学评论家,因在自己的祖国弘扬法国象征主义而闻名,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