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书院

✍ dations ◷ 2025-07-04 11:48:09 #白沙书院

白沙书院是清台湾府彰化县第一座设立的书院,前身是彰化县义学。日治时期建筑曾被当作彰化水道事务所使用,在大正十二年(1923年)左右被拆毁,仅剩部分部分建物(剩余部分后来遭变卖)。原址在彰化孔庙右侧原大成幼稚园旁的民生路上。

白沙书院前身是彰化县义学,大约在清雍正六年(1728年)已建立。雍正六年时,彰化县知县汤启声为义学在猫雾捒保上脚凹饼庄置办学田51甲6分2釐。

到了乾隆十年(1745年),淡水厅同知兼摄彰化知县曾曰瑛认为彰化设县多年仍未有书院,难以培养人才,遂将义学改为“白沙书院”,并且订定规条。后来于乾隆廿四年(1759年),知县张世珍重修。而在林爽文事件中,白沙书院因战乱在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被焚毁,之后知县宋学灏将书院重建于文昌祠西边。此次重建,在民间有曾玉英帮助捐修书院。

嘉庆十五年(1810年),知县杨桂森撰〈白沙书院学规〉,共九条。嘉庆廿一年(1816年),署彰化知县吴性诚扩建白沙书院,得到鹿港仕绅林文濬等人捐助。

同治元年(1862年)发生戴潮春事件,彰化县城被攻陷后,白沙书院被戴潮春势力改为“应天局”。而根据林豪《东瀛纪事》的记载,“应天局”这个机构是向民间抽银、派饭的执行机构。

进入日治时期后,彰化孔庙曾被当作国语传习所、台中师范学校、彰化公学校,而文庙旁的文昌祠及白沙书院曾被作为外地寄宿生宿舍。根据杉山靖宪《台湾名胜旧迹》(1916年)的记载,白沙书院在大正年间已被当成彰化水道事务所使用,但仍保有彰化县知县杜观澜匾联等文物。大正十二年(1923年)进行“市区改正”,白沙书院在此次工程中被拆毁,仅剩部分房舍。后来约在昭和五年(1930年)左右,文昌祠与白沙书院的剩余建物被变卖成街庄财产。主持崇文社的黄卧松对此事有感,曾以“保存古迹非迷信论”为题征文。

白沙书院设有山长、董事(4名)、租丁、院丁等职位,其中山长与董事由民间推荐、知县任命。

书院有官课(每月二日)与师课(每月十六日),在岁考、科考之年举行七次,其他年度举行十次。在年初的官课会举行“甄别”,选拔内外课生。生员的前12名为内课生,次20名为外课生。童生方面则取前20名为内课生,次40名为外课生。在此之外的人,则称为附课生。

在官课时会赏给“膏伙”,师课赏给“花红”,另外乡试时书院会补助旅费。

关于白沙书院的名称由来,据清《彰化县志‧卷三 官秩志》的说法,是“以彰化山川之秀,惟白沙为冠,取其地以名之”。但也有说法认为白沙书院的名称有纪念明儒陈献章(白沙先生)的用意。

相关

  • 咳嗽咳嗽是一种呼吸道常见的突发性症状,咳嗽由气管、支气管粘膜或胸膜受炎症、异物、物理或化学性刺激引起,咳嗽时先是声门关闭,呼吸肌收缩,肺内压升高,然后声门张开,肺内空气喷射而出
  • 阿尔弗雷德·拉塞尔·华莱士阿尔弗雷德·拉塞尔·华莱士 OM FRS(英语:Alfred Russel Wallace,1823年1月8日-1913年11月7日),英国博物学者、探险家、地理学家、人类学家和生物学家,以“天择”独立构想演化论而
  • 大力士高速列车大力士高速列车(大力士,亦译作标枪女神高速列车、西北高速列车)是一班国际列车。它是由布鲁塞尔-里尔的HSL 1线发展而来的一条高速铁路网。它由荷兰铁路、比利时国家铁路、法国
  • 天城文天城文(देवनागरी devanāgarī)又称天城体。是印度和尼泊尔的一种文字,用来书写印地语、梵语、尼泊尔语等语言。天城文最早出现在13世纪初,是城文变体之一,天城文是对城
  • 宾路易师母宾路易师母(Mrs.Jessie Penn-Lewis,1861年2月28日-1927年)是一位英国基督教作家,内里生命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一生宣扬主观十字架的经历和属灵争战。她和伊凡·罗伯斯(Evan Roberts ,1
  • 诺维信诺维信(英语:Novozymes)是一家着力于生物技术的公司,总部位于丹麦。在2014年,诺维信在世界许多国家中雇有近6500名雇员,包括印度,中国,巴西,阿根廷,英国,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其股票的B类
  • 印度尼西亚语印度尼西亚语(印尼语:Bahasa Indonesia),简称印尼语,即印尼化的马来语廖内方言,是印度尼西亚的官方语言。属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全世界大约有4280万人使用这种语言,还有1.55亿人
  • 东丰东丰县位于中国吉林省南部、辉发河上游,是辽源市下辖的一个县,邻接辽宁省。清朝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8月置东平县,属奉天省海龙府;1914年改为东丰县,属奉天省辽沈道;以在西丰县之东
  • 加布里埃尔·李普曼加布里埃尔·李普曼(法语:Gabriel Lippmann,1845年8月16日-1921年7月13日),法国知名物理学家,他因为发明制作彩色玻璃照相技术,于1908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除此之外,他亦对物理波长
  • 格奥尔吉·萨莫伊洛维奇·伊谢尔松格奥尔吉·萨莫伊洛维奇·伊谢尔松(俄语:Георгий Самойлович Иссерсон,1898年6月16日-1976年4月27日)苏军上校,大纵深作战理论主要创始人之一。生于犹太医生家庭。1919年加入苏俄共产党。1916年毕业于彼得堡士官学校后,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夏志愿加入苏俄工农红军。1918-1921在第6集团军政治部服役,后任步兵第159团军事委员、步兵第154团副团长。1921—1924在工农红军军事学院学习。03.1923 — 02.1924,西方面军司令部情报部长。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