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布哈兹

✍ dations ◷ 2025-10-10 23:19:51 #阿布哈兹
面积以下资讯是以2012年估计国家领袖国内生产总值(国际汇率)立国历史阿布哈兹共和国(阿布哈兹语:Аҧсны;格鲁吉亚语:აფხაზეთი;俄语:Абхазия) 通称阿布哈兹 ,又译作阿柏克兹亚,位于西亚高加索山附近,是一个备受争议而事实上独立的政治实体,但只被极少数国家承认,目前只有俄罗斯、尼加拉瓜、委内瑞拉、瑙鲁、只被部分国家承认的南奥塞梯、不被国际承认的德涅斯特河沿岸及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共和国所承认为主权国家。格鲁吉亚政府、联合国及其他绝大部分国家则承认它是格鲁吉亚共和国的自治共和国。阿布哈兹的状况于格鲁吉亚-阿布哈兹冲突备受关注。于1991年前阿布哈兹仍是苏联的一部分。至1980年代末苏联解体,格鲁吉亚逐步迈向独立的同时,阿布哈兹人与格鲁吉亚人间的民族冲突进一步加剧。此后更引致1992-1993年阿布哈兹战争。格鲁吉亚军队的败北为阿布哈兹带来实质性的独立、人口大迁移及格鲁吉亚民族清洗。尽管多年的商议及1994年停火协定的签下,阿布哈兹的分离问题仍未能解决。虽然联合国监察队及俄罗斯联邦主导的独立国家联合体维和部队被派驻当地,阿布哈兹境内的冲突依然数度升级。2008年8月,阿布哈兹人与格鲁吉亚人再次于南奥塞梯战争对峙,紧随其后阿布哈兹获得俄罗斯的官方承认。1994年停火协定亦同时被废除,联合国及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在阿布哈兹的任务也被迫中止。2008年8月28日,格鲁吉亚议会通过一项决议,宣布阿布哈兹为俄罗斯占领的地域。国际社会大多认为阿布哈兹被俄罗斯军事占领。同时俄罗斯亦不准许欧盟监测团(European Union Monitoring Mission)进入阿布哈兹。阿布哈兹、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国、阿尔扎赫共和国及南奥塞梯共和国为后苏联“冷冻冲突”地区。此四个国家互相维持友好关系并共同组成国家民主与权利共同体(Community of Democracy and Rights of Nations)。阿布哈兹共和国目前由分离主义和阿布哈兹总统领导下的政府执政,位于黑海东部沿岸及高加索西南面。首都苏呼米。阿布哈兹人称呼自己的国家为Аҧсны(Apsny),意为“灵魂之国”。俄语 Абхазия(Abkhazia)则从格鲁吉亚语 აფხაზეთი(Apkhazeti)衍生。于明格列尔语中,Abkhazia为 აბჟუა (Abzhua)或 სააფხაზო(saapkhazo)。公元前9至6世纪,现今阿布哈兹的土地在古时为古代格鲁吉亚帝国科尔基斯的一部分。这片王国及后于公元前63年合并进埃利斯帝国(Kingdom of Egrisi),即拜占庭罗马所指的拉齐卡。公元前1000至550年,希腊人于黑海沿岸建立贸易殖民地,特别是在皮聪达及苏呼米两地,苏呼米后来更成为现今阿布哈兹的首都。史学家多形容此时此地的居民多来自不同族群,并使用不同的语言沟通。古希腊哲学家阿利安、古罗马作家老普林尼及古希腊历史学家斯特拉波均于其著作中描述了古时阿布哈兹人和格鲁吉亚人的祖先生活在黑海东部的情况。1992年7月23日阿布哈兹宣布独立,格鲁吉亚军队于同年8月进入阿布哈兹,但在1993年9月被击败。1994年,在联合国的监督和俄罗斯主导的独联体干预下,双方停火,随后俄罗斯军队以独联体维和部队的名义进驻阿布哈兹。但主权问题仍然悬而未决。此后,阿布哈兹83%的领土被位于苏呼米市由俄国保护的分离主义势力控制,剩余17%的领土(即上阿布哈兹)受格鲁吉亚阿布哈兹自治共和国政府管理。阿布哈兹问题是格鲁吉亚和俄罗斯的主要纠纷之一和两国之间一系列紧张局势的源头之一。长期的战争造成了大量的人道主义危机,大量平民无辜死亡,甚至出现过族裔间的屠杀,比如阿布哈兹分离主义势力曾经对境内的格鲁吉亚人施行“清洗”。2008年8月,在南奥塞梯战争爆发之后,阿布哈兹在俄罗斯军队的帮助下驱逐了领土上的所有格鲁吉亚军事力量,完全控制了宣称的全部领土并再次宣示它的独立地位。但是这个国家不为联合国与国际上多数国家承认。2014年4月至6月,阿布哈兹陷入政治危机,反对派向政府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实施改革。总统亚历山大·安克瓦布和总理列昂尼德·拉克巴伊亚与6月初纷纷辞职。大选日期提前到了2014年8月24日。2014年11月因为乌克兰事件的发展,俄罗斯宣布与阿布哈兹组织联合军团司令部,大批军武进驻,格鲁吉亚认为这是俄罗斯准备消灭格鲁吉亚的预备动作,同时在国际杠杆上将阿布哈兹问题作为筹码以制衡欧美的制裁。Sukhum宫大钟塔新阿丰市中心池塘Geg瀑布俄罗斯大使馆远眺阿布哈兹阿布哈兹共和国是一个单一制的未被普遍承认的国家;阿布哈兹总统是国家元首和阿布哈兹国家武装力量的最高领导人,阿布哈兹总理是政府首脑, 阿布哈兹人民议会是该国唯一立法机构。现任阿布哈兹总统是劳尔·朱姆科维奇·哈吉姆巴,现任总理是别斯兰·巴尔齐茨。阿布哈兹承认和俄罗斯的双重国籍;因此阿布哈兹居民通常拥有阿布哈兹护照和俄罗斯护照。2011年10月,图瓦卢与阿布哈兹正式建交。但阿布哈兹仅能仰赖莫斯科的外交金援,无法提供后续的资金需求。熟悉外交事务的尤里斯·古尔比斯(Juris Gulbis)曾指出,格鲁吉亚提供25万美元作为交换代价。图瓦卢的官员还说,“阿布哈兹甚至没有钱整修外交部的厕所,更别说给几百万美元了。”阿布哈兹外交部网站发布消息称:"阿布哈兹共和国与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宣布相互承认,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反映了双方发展各领域关系的共同愿望。" 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外交部网站发布消息称,叙利亚承认两共和国独立。俄罗斯于2008年8月26日承认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独立,随后尼加拉瓜、委内瑞拉、瑙鲁、瓦努阿图和图瓦卢表示承认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有分析指出,这是自俄罗斯、尼加拉瓜、委内瑞拉、瑙鲁、瓦努阿图和图瓦卢六国后第七个承认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独立的联合国会员国。阿布哈兹共和国的武装力量统称为阿布哈兹共和国军, 包括阿布哈兹陆军、阿布哈兹空军和阿布哈兹海军。其中,阿布哈兹空军是一个由阿布哈兹控制的小型空军。阿布哈兹空军的大部分装备是继承自苏联时期,俄罗斯也可能援助了一些二手的飞机,但没有确凿的阿布哈兹购买飞机的报道。阿布哈兹陆军由俄罗斯进行训练和武装支持。阿布哈兹位于黑海和大高加索山之间,位处黑海东岸,是一片狭长的低地。属于亚热带气候。由于阿布哈兹位于黑海和大高加索山的脊线之间。濒黑海东岸,是一条狭长的滨海低地,一些山嘴切割其间,所以这些山嘴逐渐升高形成一个被海水和河水冲蚀的阶丘组成的前陆地带,最后与高加索山的陡峭山坡混成一体。低地为近亚热带气候,1月平均温度高于0℃,年降雨量1200∼1400毫米(约47∼55英寸)。山坡气候比较寒冷,降雨量2030∼3050毫米(约80∼120英寸)。亚热带土壤(黄土和红色石灰土)上植被繁茂,植物种类在1500种以上。广阔的低地和前陆地带上已经见不到一度覆盖阿布哈兹的栎树、山毛榉和鹅耳枥的树林,山区的针叶树已被草地所取代。2750米(9,000英尺)以上为雪线。1995年由阿布哈兹共和国直辖的特克瓦尔切利市和划入的奥恰姆奇拉和加利两区部分村镇组成的新区。比奇温塔区:部分资料显示,比奇温塔区是2007年从加格拉区和古达乌塔区中析置的第8个区。

相关

  • 喉囊肿喉囊肿(laryngeal cysts)是指囊肿发生在喉部、或更频繁使用的声门上之位置,诸如“会厌谷囊肿(epiglottic vallecula cyst)”发生在会厌旁谷(英语:Vallecula)里的现象。通常喉囊肿
  • 脑膜炎球菌脑膜炎双球菌(学名Neisseria meningitidis),又名脑膜炎奈瑟菌或脑脊髓膜炎双球菌,简称为脑膜炎球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因其所导致的脑膜炎而闻名,亦会造成脑膜炎球菌血症(一种致
  • 莱姆病莱姆病(Lyme disease)或莱姆疏螺旋体病是一种由伯氏疏螺旋体属生物引起的细菌性传染病。最常见的症状是皮肤会出现不会痒也不会痛的红斑,称为游走性红斑(英语:Erythema chronicum
  • 极度有害物质名单《美国应急规划与社区知情权法》中第302节规定了极度危险物质列表(42 U.S.C. 11002)。这个列表可以在40 C.F.R 355的附录中找到。截止至2006年的更新可以在2006年8月16日的《
  • 电吉他电吉他是一种广泛运用于多种音乐风格中的电声拨弦乐器。电吉他通过电磁学原理发声,它通过拾音器将琴弦上的机械振动转化为电信号。这些电信号经过放大与处理后,通过音箱转换成
  •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英语:Newton's laws of motion)描述施加于物体的外力与物体所呈现出的运动彼此之间的关系。这定律被誉为经典力学的基础,是英国物理泰斗艾萨克·牛顿所提出的三条
  • 髓鞘髓磷脂(英语:Myelin)为包绕在神经元的轴突外部的物质,每隔一段距离便有中断部分,形成一节一节的形状。中断的部分称为“兰氏结”(Ranvier's node)。髓磷脂由30%蛋白质和70%的各类脂
  • 政府首脑政府首脑是国家(或地区)政府或内阁的领导人。在议会制政治体制下一般为总理(如德国),或称首相(如英国),或内阁总理大臣(如日本)等。在总统制政治体制下一般为总统(总统同时也是国家元首
  • 范登堡空军基地范登堡空军基地(英语:Vandenberg Air Force Base,IATA代码:VBG;ICAO代码:KVBG;FAA代码:VBG)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巴巴拉县的一个空军基地和航天发射中心,以前美国空军参谋长霍伊特·范
  • 海参纲海参,又名海鼠、海黄瓜,是海生的棘皮类动物,通常生活在水温颇低的海底,平时以过滤沙子中的杂质为食,又有海中清道夫之称。遇到危险时会吐出内脏吓阻敌人,以求自保。海参在外界某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