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约化普朗克常数
✍ dations ◷ 2025-10-12 06:55:20 #约化普朗克常数
普朗克常数记为
h
{displaystyle h}
,是一个物理常数,用以描述量子大小。在量子力学中占有重要的角色,马克斯·普朗克在1900年研究物体热辐射的规律时发现,只有假定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地进行的,计算的结果才能和实验结果是相符。这样的一份能量叫做能量子,每一份能量子等于普朗克常数乘以辐射电磁波的频率。这关系称为普朗克关系,用方程表示普朗克关系式:其中,
E
{displaystyle E}
是能量,
h
{displaystyle h}
是普朗克常数,
ν
{displaystyle nu }
是频率。普朗克常数的值约为:其中电子伏特(eV)为能量单位。普朗克常数的量纲为能量乘上时间,也可视为动量乘上位移量:
(牛顿(N)·米(m)·秒(s))普朗克常数的量纲跟角动量相同。新的普朗克常数已被ISO设定为h = 6966662607015000000♠6.62607015×10−34 (J·s)。另一个常用的量为约化普朗克常数(英语:reduced Planck constant),有时称为狄拉克常数(英语:Dirac constant),纪念保罗·狄拉克:其中
π
{displaystyle pi }
为圆周率常数pi。
ℏ
{displaystyle hbar }
念为“h-bar”。普朗克常数用以描述量子化,微观下的粒子,例如电子及光子,在一确定的物理性质下具有一连续范围内的可能数值。例如,一束具有固定频率
ν
{displaystyle nu }
的光,其能量
E
{displaystyle E}
可为:有时使用角频率
ω
=
2
π
ν
{displaystyle omega =2pi nu }
:许多物理量可以量子化。例如角动量量子化。
J
{displaystyle J}
为一个具有旋转不变量的系统全部的角动量,
J
Z
{displaystyle J_{Z}}
为沿某特定方向上所测得的角动量。其值:因此,
ℏ
{displaystyle hbar }
可称为“角动量量子”。普朗克常数也适用于海森堡不确定原理。在位移测量上的不确定量(标准差)
Δ
x
{displaystyle Delta x}
,和同方向在动量测量上的不确定量
Δ
p
{displaystyle Delta p}
,有如下关系:还有其他组物理测量量依循这样的关系,例如能量和时间。1919年,阿诺·索末菲在他的《原子构造和光谱线》一书中最早将1900年12月14日称为“量子理论的诞辰”,后来的科学史家们将这一天定为了量子的诞生日。
相关
- 生命的起源在物质科学与无生源论中,生命起源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关于地球上的生命,如何经历约39到41亿年的进化,从无生物(或死物)转变为生物。2017年,科学家在加拿大魁北克发现42.8亿年前的微体
- 囗囗部,是为汉字索引里为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个部首中的第三十一个(三划的则为第二个)。就繁体和简体中文中,囗部归于三划部首。囗部将上下左右包合起来,形成全包围结构为部字。且
- 碳化物碳化物是碳与电负性比它低的或和它相近元素化合生成的化合物,在工业上有很多用途。碳化物一般按以下标准分类:此外,二元碳化合物还有:碳化物的例子有:其他参见Category:碳化物。
- 高蒙电影公司type =高蒙电影公司(法语:Gaumont)一家法国电影制片厂,公司总部在塞纳河畔讷伊,由原工程师莱昂·高蒙 (1864–1946)创立。它是世界第一个和最古老的电影公司,创建于1895年7月,名为
- 亚琛和约《第二亚琛和约》,又称《爱克斯·拉夏贝尔和约》,由法国、英国、荷兰和奥地利在第二次亚琛和会讨论后于1748年10月18日签定,亦是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的终结。签署地点在神圣罗马
- 马克斯·利伯曼马克思·利伯曼(德语:Max Liebermann,1847年7月20日—1935年2月8日)生于柏林,德国阿什肯纳兹犹太裔画家及版画家,印象派于德国的代表人物。马克斯·利伯曼在万湖湖畔的别墅故居(Lie
- 汗汗可解为:
- span class=nowrapTiClsub4/sub/span四氯化钛,或氯化钛(IV),是化学式为 TiCl4 的无机化合物。四氯化钛是生产金属钛及其化合物的重要中间体。室温下,四氯化钛为无色液体,并在空气中发烟,生成二氧化钛固体和盐酸液滴的
- 剧情片剧情片(drama film)指以故事剧情为主题的电影,是其中一种片种。剧情片一般长度在30分钟或以上,以电影院作为发放对像。相对于其他片种如动作片或爱情片以动作或爱情带动故事的推
- 鹿鸣馆鹿鸣馆(日语:鹿鳴館/ろくめいかん Rokumeikan),是明治时代日本华族接待外国国宾的宴会场所,位于东京都千代田区内幸町。建成于1883年,当时日本正实行欧化主义,目的就是要把日本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