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基础理论

✍ dations ◷ 2025-10-09 22:45:22 #知识,企业

知识基础理论(Knowledge-based theory of the firm,KBT)是一种将知识视为企业重要资源的理论。

知识有别于数据(Data)与资讯(Information),是一种经过系统化、结构化之直觉、经验与事实【Davenport,1998】;知识组成的元素包含了资讯(information)、科技(technology)、关键技术(know how)及技巧(skill);借由知识可以增加企业产品产出的价值,并且取得竞争上的优势;知识可区分为外显知识(explicit knowledge)及内隐知识(tacit knowledge),外显知识可透过文字、规则或是语言来传递,内隐知识存在于个体之中;而知识的来源大多存在于个体中,而生产必须结合不同及特定的知识。因此企业最主要的工作是创造及运用知识。

深入了解知识本质,利用组织结构和知识管理的互相配合,达到有效率的知识创造、利用及移转来创造价值;不同的知识用以解决不同的问题,透过整合企业个体(企业成员,如员工、小组或是部门)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知识界此解决新企业再营运时遇到的新问题,再借由散布使得企业成员能力得以提升以取得竞争的优势。Grant认为下述五个特性描述分析组织如何透过知识产生价值【Grant,1996】:

在文献探讨的更程中发现大多是的学者是以原本的KBT理论精神为主,陆陆续续指出KBT所必须在加强的,而于1995及1996年时Grant透过上述的观点进行整合及加强。

KBT衍生自“资源基础理论”, Wernerfelt循着Penrose的观点,首先提出“资源基础理论”(Resource-Based View,RBV),相对于过往的理论而言,RBV强调应以企业的“资源位置”取代传统的产品观点,做为拟定企业策略的思考方向;企业必须创造与把握资源的优势情境,在管理上强化资源效率,使其所累积及培养的资源优势,为竞争者无法直接或间接取得,而形成长期且持续的竞争优势【Wernerfelt,1984】。虽然在RBV将知识视为组织在取得竞争优势上重要的资源,但是严格来说RBV将知识视为一般性的资源,并未加以描述知识的特征,并且亦未对知识进行区分种类的区分,而KBT则是强化了知识的重要性,并且将知识视为企业内部最主要的资源【Grant,1995、1996,Spender,1996】。

由于KBT将知识视为企业最大的资源,而企业运作的目的也是要创造并运用知识因此有学者认为应该透过学习组织(Learning Organization)来强化企业的知识基础(Knowledge-based)(e.g.Senge,1990),有的学者则是指出在此观点下整合各种不同独立知识的困难(e.g.Kogut and Zander,1992),有的学者则是指出组织必须拥有吸收的能力,必须能够吸收组织外的知识【Cohen and Levinthal,1990】。

而Grant认为下述五个特性描述分析组织如何透过知识产生价值【Grant,1996】:

知识的协调整合机制而在组织中专业知识的协调是相当困难的。过去焦点在合作导致对合作由官僚强加的等级制度和当局联系的重点。专业知识可能被协调使用以下机制【Grant,1996】:

上述机制是方式用来协调个体的专业知识,而借由此方式可协调并且取决于那些是一般性知识并且在于组织成员之中。共通知识类型【Grant,1996】:

企业的能力集成知识由个体举行在组织之内创造它的竞争优势。当然个体是流动的, 组织能力取决于整合化机制,而非组织中单一个体所拥有的专家知识。这使增长的共同的知识,比加深的专家知识导致组织实践譬如交叉训练、工作自转…等,来的重要,而借由聚合的能力更能加宽加广知识的范围,并且借由知识的转移强化企业。

Grant【Grant,1995、1996】认为所有的组织都会遇到二类型的问题,一是“合作”(Cooperation)的问题:一是“协调”(Coordination)的问题,整合就是为了解决组织在协调方面的问题,在多成员之间进行协调、合作,让每个成员所具之专业知识被充分的运用;知识要扩大层级、范围的方法很多,而学习过程往往需要组织投入大量成本,故组织目标并不应全然着重于促进全体组织成员之间互相的学习,“不应让所有的人去学习所有的事”,而是利用不同层级的结构及机制去划分,举例来说,企业可以用模组化的方式深入有效率的学习、整合。因此,重点在于设计适当的组织结构、善用权授、沟通或是决策的各种机制,将存于个人中的特有知识(Specialized Knowledge)加以整合成为组织能力,达到最具竞争力的利用。Frans A.J. and Raymond于2000年时也提出类似概念,组织借由个人层次管理知识(Managerial Knowledge)之整合,创造出组织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的竞争优势。因此,在知识理论背景下的组织竞争优势,是将储存于个人的知识经整合,逐渐形成由不同层级组织能力,愈高层级的组织能力愈难达成、愈是需要大量的沟通和大范围的知识整合而成。

相关

  • 布氏烧瓶布氏烧瓶,又称抽滤瓶、北里烧瓶(Kitasato flask,纪念北里柴三郎),是实验室中使用的一种玻璃器皿,为烧瓶的一种。配合布氏漏斗过滤用。发明者为190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爱德华·毕
  • 线粒体载体结构 / ECOD2bmnA:9-104 2c3eA:112-206 1ymjA:112-206线粒体载体是存在于线粒体膜中用于将各类化学物质转运进出线粒体的溶质载体家族蛋白质,不同线粒体载体负责转运的
  • 第1周期元素第1周期元素是元素周期表中第一行(即周期)的元素,仅有两个元素:
  • 一硫化钪一硫化钪是钪的硫化物之一,化学式为ScS。它是一种拟离子化合物(pseudo-ionic compound),包含以及固体导带上占据的一个电子。一硫化钪具有氯化钠晶体结构。一硫化钪可由金属钪和
  • 世界著作权公约《世界著作权公约 》(英语:Universal Copyright Convention;西班牙语:Convención Universal sobre Derecho de Autor)1947年由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主持准备,在1952年9月6
  • 转生 (卡巴拉)转生(希伯来语:גלגולהנשמות 复数形式:גלגולים)是卡巴拉体系中的轮回观。在希伯来语中,גלגולה的意思是周期,而נשמות的意思是灵魂。灵魂通过看见周期
  • 维克托·马克西莫维奇·戈卢别夫维克托·马克西莫维奇·戈卢别夫(俄语:Виктор Максимович Голубев,1915年1月17日-1945年5月17日),苏联空军飞行员。苏联英雄。1915年1月17日出生于彼得格
  • 艳舞女郎《艳舞女郎》(英语:)是一部1995年的美国电影,导演是保罗·费尔胡芬,演员是前童星Elizabeth Berkley(英语:Elizabeth Berkley),凯尔·麦克拉兰和Gina Gershon(英语:Gina Gershon)。影片讲
  • 塔博尔山 (塞尔斯山)坐标:45°06′51″N 06°33′50″E / 45.11417°N 6.56389°E / 45.11417; 6.56389塔博尔山(法语:Mont Thabor),是法国的山峰,位于该国东南部,处于萨瓦省和上阿尔卑斯省接壤的边界,
  • 梅勒·拉斯洛梅勒·拉斯洛(匈牙利语:Mérő László,1949年12月11日-),匈牙利数学家、厄特沃什·罗兰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他出生于1949年12月11日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他拿了1974年数学家学硕士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