捺钵

✍ dations ◷ 2025-10-05 07:32:32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辽朝政府,中国行宫,契丹语,汉语外来词

捺钵是契丹语,汉语译为行营、行辕、行在、营盘﹐意为辽朝帝王的行营。

辽朝虽以辽上京作为首都,但是其政治核心不在首都,而在捺钵(契丹语“行在所”、“行宫”的音译)。这是因为辽朝的主要民族契丹族为游牧民族。由于契丹族转徙不定、车马为家的特性,决定了皇帝的巡狩制。一切重大政治问题均在捺钵随时决定,是处理政务的行政中心。每年又“四时巡狩”,“四时各有行在之所,谓之捺钵”。皇帝在游猎地区设的行帐,以区别于皇都的宫帐。因气候、自然条件的制约,四时各有捺钵之地。

捺钵一语最早记载自马扩的《茆斋自叙》。《辽史》有“春捺钵”条:“春捺钵曰鸭子河泺。皇帝正月上旬起牙帐,约六十日方至。天鹅未至,卓帐冰上,凿冰取鱼。冰泮,乃纵鹰鹘捕鹅雁。”

辽朝皇帝每年只在上京暂住,经常迁移。每年两次,北面和南面官被召到捺钵商讨国事。皇帝游幸期间,由北面高官陪伴,一起生活。南面官则于冬天南下中京,处理汉人臣民的事务,只有一名丞相及几名文书充当皇帝的日常随从。

辽代皇帝的捺钵体制在四个季节分别安排了不同的活动,以适应季节和气候的变化。“春捺钵地一般在鸭子河泺,其活动有钓鱼、捕捉天鹅等。夏捺钵一般在黑山,吐尔山一带,皇帝夏天来此避暑...秋捺钵的主要活动是围猎...冬捺钵之地主要是在广平淀,皇帝来此避寒是主要目的。”

周, 峰. 宋使所见契丹人的生活——以行程录和使辽诗为中心,载《族际认知——文献中的他者》,刘正寅等编著.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9: 143–152. ISBN 978-7-5097-0941-2.

相关

  • 妥拉《妥拉》(希伯来语:.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ew,.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font-size:1.15em;font-family:"Ezra SIL","Ezra SIL SR","Keter Aram Tsova","Taamey
  • 猎头/挖角猎头(Headhunting或Executive Search),是一种于欧美十分流行的人才招聘方式,意思即指“网罗高级人才”。猎头与一般的企业招聘、人才推荐和职业介绍服务的不同是,猎头追逐的目标
  • 逆向工程逆向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又称反向工程,是一种技术过程,即对一项目标产品进行逆向分析及研究,从而演绎并得出该产品的处理流程、组织结构、功能性能规格等设计要素,以制作出
  • 黄河清黄河清是指黄河中下游河水变得清澈的现象。黄河在流经黄土高原时,会带走大量泥沙,因此黄河中下游的河水呈现浑浊的黄色。相比之下,黄河水变得清澈的情况极为罕见。古代中国人认
  • 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简称国民党中央或中央党部,是中国国民党的最高执行机关,由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中央委员组成,整个组织包括以主席为首的干部群,以及数个党务单
  • β加速器β加速器又称电子感应加速器,是一种加速电子(β粒子)的粒子加速器,第一座β加速器是在是1940年在美国伊利诺伊州的伊利诺伊大学运行。它主要是由一个环状真空管嵌在一做巨大的电
  • 麻田街麻田街(La Canebière)是法国马赛老城区的主要街道,历史悠久,长约1公里,西起马赛老港,东到区。 1934年10月9日,南斯拉夫国王亚历山大一世在此遇刺,同车的法国外交部长路易·巴尔杜也
  • 神奈川县第14区神奈川县第14区是日本众议院的选区,设立于1994年。北海道 13 | 山形县 4 | 静冈县 9 | 岛根县 3 | 大分县 4福井县 3 | 山梨县 3 | 德岛县 3 | 高知县 3 | 佐贺县 3青森县 4
  • 利佩茨克战斗机飞行员学校利佩茨克战斗机飞行员学校(德语:Kampffliegerschule Lipezk)是德国魏玛共和国国家防卫军在苏联利佩茨克秘密开设的战斗机飞行员培训学校。由于受到《凡尔赛和约》的限制,德国不
  • 2-萘胺2-萘胺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10H7NH2,是1-萘胺的同分异构体。它是一种无色固体,但是在空气中会因氧化呈现出微红的颜色。它曾用于制造偶氮染料,但是作为一种致癌物质,很大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