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鬣狗

✍ dations ◷ 2025-07-21 08:43:10 #斑点鬣狗属,古动物,更新世哺乳类,亚洲史前哺乳动物,欧洲史前哺乳动物

洞鬣狗(学名:)是斑鬣狗已灭绝的一个亚种,分布于伊比利半岛至西伯利亚东部。虽然洞鬣狗最初因前后肢的不同而被描述成独立的物种,但基因分析显示洞鬣狗与斑鬣狗并没有DNA的明显分别。除了洞鬣狗的化石外,一些石洞壁画亦有发现洞鬣狗。洞鬣狗于约2万至1万年前的冰河时期末灭绝,原因仍然未知,但多半认为是气候变迁以及与其他掠食者竞争造成。

洞鬣狗的体型远大于现存于非洲的斑鬣狗,体重可达 102千克(225磅),掌骨与跖骨也较短而粗壮,肱骨与股骨则较长,这是为了生活于和斑鬣狗不同的环境所做出的适应。与斑鬣狗同样为两性异形,雌性鬣狗体型大于雄性。由一些石洞壁画可知,洞鬣狗和斑鬣狗一样具有斑点。

对于洞鬣狗的社交习性只知很少。一般接受它们都是生活在洞穴中。现时未有显示它们是成群生活或是独自生活的,但更新世环境似乎不可能有成群生活的动物。

洞鬣狗像现今的鬣狗般会在巢穴积存猎物的骨头及角,供日后食用或玩耍,但这些骨头并不清楚是属于腐尸的或是被猎杀的动物。就波西米亚岩洞内遗骸的研究显示,普氏野马明显是它们的猎物,约占16-51%。洞鬣狗最大的猎物是披毛犀,在很多洞鬣狗的巢穴中都有发现它们的骨头及头颅骨。在一些区域,披毛犀占其猎物的25-30%。驯鹿亦是另一个重要的食物来源,约占7-15%。长角野牛及马鹿分别占1-6%及3%,其他的亦包括了爱尔兰麋鹿、臆羚及野山羊则只有少于3%。

一般相信洞鬣狗是将洞熊骨骼拆解及破坏的元凶。这么大型的腐肉是洞鬣狗的重要食物,尤其是在冬季当食物短缺时。穴狮、狼及貂熊的遗骸亦于洞鬣狗的巢穴发现。另外有证据显示洞鬣狗有时会同类相食的。

有证据指洞鬣狗会偷取尼安德特人的猎物,而它们亦会为洞穴而竞争,并会取代对方拥有该洞穴。在洞鬣狗的骨头积存中亦发现有大量的人科骨头,包括尼安德特人的。现今人类亦会与洞鬣狗并存,估计他们之间亦有相似的关系。

相关

  • 慢化剂中子减速剂(英语:Neutron moderator,又称中子慢化剂)在一般情况下,可裂变核发射出的中子的飞行速度比可被裂变核捕获的中子速度要快,因此为了产生链式反应,就必须要将中子的飞行速
  • 史慕扬雷蒙·梅里儿·思木里安(英语:Raymond Smullyan,1919年5月25日-2017年2月6日)出生于纽约皇后区的远洛克威,2017年2月6日逝世于纽约市,是一位美国数学家,逻辑学家,哲学家,魔术师和钢琴
  • Brucellaceae布鲁氏菌属(Brucella) Crabtreella(英语:Crabtreella) Daeguia(英语:Daeguia) Falsochrobactrum(英语:Falsochrobactrum) 支动菌属(英语:Mycoplana)(Mycoplana) 苍白杆菌属(英语:Ochrobactrum)(O
  • 五碘化磷五碘化磷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PI5。固态时,它是一种离子晶体I−,稍高温度立即分解。它可以由碱金属碘化物和溶解在碘甲烷中的五氯化磷反应来制备。
  • 截角五角化六十面体在几何学中,截角五角化六十面体是一种凸多面体,由12个正五边形和60个六边形组成,那60个六边形是全等的,但不是正六边形。截角五角化六十面体共有72个面、210个边和140个顶点,是五
  • 当涂县当涂县位于中国安徽省东部,是马鞍山市下辖一个县。当涂为江南水乡,风光秀丽、人文荟萃。当涂境内以平原为主,有冲积、湖积平原,海拔在10~20米以下,地势坦荡,由粘质砂土、砂质粘土等
  • 埃尔蒂格雷岛坐标:13°16′19″N 87°38′28″W / 13.272°N 87.641°W / 13.272; -87.641埃尔蒂格雷岛是洪都拉斯的岛屿,位于丰塞卡湾,属于中美洲火山弧的一部分,长5.9公里、宽5公里,面积20
  • 性规范性规范(Sexual norm)是指个人或是社会对于性的规范,大部分的社会对于性有一定的规范,定义只有符合特定条件的人之间的性活动才是符合性规范的行为。特定条件包括性别、年龄(最低
  • 蒲鲁士蒲鲁士(英语:William Nesbitt Brewster;1864年-1918年),号叟堂,美以美会在华传教士。1864年,蒲鲁士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1888年在美国波士顿大学毕业,获得神学博士学位。1889年,受美以
  • 梵网经 (上座部)梵网经(巴利语:Brahmājala Sutta)是《巴利三藏·长部》的第一部经,这部经对于生起正信,了解邪见,具备佛法正确知见,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被集结为巴利三藏的第一部经。在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