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基六(1867年3月15日-1935年),本名陈锡金,字基六,以字行,号式金,又号蜇村,晚号蜇翁,台湾牛骂头﹙今台中市清水区)人。生员、汉诗诗人,曾发起设立台湾文社,后担任该社理事。
陈基六在同治六年(1867年)农历二月十日生于牛骂头,为台湾县生员,台湾日治时期担任高美区长及《台湾新闻社》记者。1902年林朝崧、林幼春、赖绍尧等人共同组织诗社“栎社”,其在1907年加入,是“创社九老”之一。1913年与蔡惠如共组“鳌西诗社”,1918年召集栎社诗人于蔡惠如住家伯仲楼开设栎、鳖联吟会。1926年其六十岁时栎社诗人特别举办“椿寿会”祝寿,1935年过世,享年六十九岁。其亦精通中医,在清水街开设大生药房,有名于医界。
陈基六之墓位于台中市大雅区的公墓内,坟墓总共分成二部分,前方有三层洗石子基座,上方放置一块墓碑,后方另盖一座传统坟墓,有书卷造型之墓碑。前方墓碑形式为“尖碑”,上书“庠生陈基六之墓”,青斗石龙纹、凤纹石刻位于墓碑两旁。墓碑第一层基座书有陈基六生前所撰之对联:“家傍紫云岩,听残一百八钟声,匆醒幻梦”、“身历红羊劫,坐困六十三案法,喜脱尘法”。
第二层则有陈基六的自挽诗,墓碑后方另有一座书卷造型的石碑,墓碑两旁则书“传家诗与礼,教子父兼师”。墓旁后土的形式为较小型的“方尖碑”,上书“福神”。
其著有《鳖峰诗草》、《铁崖诗钞》等书。1920年连横曾替《鳖峰诗草》撰写序文,但该书最终并未付梓,今亦散佚无存。〈鳌峰诗草序〉中有写到:“鳌峰之麓有石器焉,是维原人之迹”,可谓是最早纪录牛骂头遗址的的文章。
王松:“交情慷慨,韵事风流,工诗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