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轴

✍ dations ◷ 2025-07-18 22:54:52 #2010年大西洋飓风季,大西洋气象时间轴

2010年大西洋飓风季是继1851年开始有纪录以来最活跃的大西洋飓风季之一,形成了19场获得命名的风暴。飓风季从2010年6月1日正式开始,同年11月30日结束,传统上这样的日期界定了一年中绝大多数热带气旋在大西洋盆地形成和发展的时间段。6月25日形成的飓风亚历克斯是全季首场风暴,最后一场风暴飓风托马斯则在11月7日消散。

全季一共产生了21个热带气旋,其中19个达到热带风暴强度,12场成为飓风,5场达到大型飓风标准。本季造成损失和人员伤亡最多的两场飓风分别是伊戈尔和托马斯,其中伊戈尔中心向外风力达到烈风强度的范围直径创下新纪录,其最大持续风速一度达到每小时250公里,属四级飓风标准,数天后再以一级飓风强度袭击纽芬兰岛。托马斯的形成日期较晚,在进入东加勒比海后迅速强化,达到风力时速160公里强度。虽然这一天气系统并未登陆,但仍对大安的列斯群岛构成严重影响,之后还以热带风暴强度冲击了巴哈马东南部。

2010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轴中记录了全年大西洋所有热带或亚热带气旋形成、增强、减弱、登陆、转变成温带气旋以及消散的具体信息。还包括实际操作中没有发布的信息,如美国国家飓风中心在风暴过后进行的回顾。包括最大持续风速、位置、距离在内的所有数字都是经四舍五入换算成整数。

相关

  • 干燥器干燥器是一种实验室玻璃仪器,用于暂时储存对潮湿敏感的试剂。常见干燥器形状是一个带盖的玻璃缸,下部有一塑料圆盘隔开的隔层,用于装填干燥剂。使用时在缸体和盖结合处涂上凡士
  • 袋狮袋狮(学名:Thylacoleo)是一种已灭绝的肉食性有袋类动物,生存于上新世末至更新世末(2 百万年前 - 46,000 年前)的澳洲。模式种是刽子手袋狮(T. carnifex)。袋狮是澳洲最大的肉食性动
  • 东北平原东北平原位于中国东北部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之间,北起嫩江中游,南至辽东湾,海拔大多低于200米,面积达35万平方公里,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平原。东北平原土层厚,土地肥沃,耕地广
  • 格林尼治天文台格林尼治皇家天文台(Royal Observatory, Greenwich),旧称皇家格林尼治天文台(Royal Greenwich Observatory,简称RGO),是英国国王查理二世于1675年在伦敦格林尼治建造的一个综合性天
  • 台17线台17线,又称西部滨海公路,为台湾一条联络西南部沿海城镇的省道,起自台中市清水区甲南(台1线岔路),终至屏东县枋寮乡水底寮(接台1线),全长274.129km,另有两条支线。台17线有部分路段是
  • 张树政张树政(1922年10月22日-2016年12月10日),中国河北束鹿双井村人。女性。生物化学家。原本就读于燕京大学本科,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燕京大学关闭,她在1942年春天转入汪精卫政府开
  • 信号处理在计算机科学、药物分析、电子学等学科中,信号处理(英语:signal processing)是指对信号表示、变换、运算等进行处理的过程。信号处理可以用于沟通人类之间,或人与机器之间的联系;
  • 泰国罗勒泰国罗勒(泰语:โหระพา, 皇家音译:, ISO: h̄oraphā, 发音:; 越南语:húng quế),台湾称之为九层塔、高赞踏,为原生于东南亚的一种罗勒变种。广泛使用于东南亚料理,其香气被形
  • 本笃十三世天主之仆,教宗本笃十三世(拉丁语:Servus Dei, Benedictus PP. XIII;1649年4月2日-1730年3月2日)于格拉维纳出生,1724年5月29日当选罗马主教,同年6月4日即位至1730年2月21日为止。他
  • 遗忘 (消歧义)遗忘可以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