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氧化二氢
✍ dations ◷ 2025-09-29 16:13:45 #三氧化二氢
过三氧化氢也称为“三氧化氢”或“三氧化二氢”,其化学式为“H2O3”或“HOOOH”,是氢元素的氧化物。他是一种不稳定的化合物,在水溶液中会分解为水和单线态氧:上述反应的逆反应(向水分子中插入单线态氧原子)一般情况下由于单线态氧原子不足而速率小于正反应速率。理论研究表明,过三氧化氢有顺式和反式共两种异构体,其中反式异构体比顺式异构体更稳定。二阶全活化空间微扰理论(complete active space perturbation theory of second order,CASPT2)预测结果显示,在单激发态中,顺式过三氧化氢寿命最长的激发态为21A",跃迁能为167.43nm,寿命为1.44×10-5s;而反式过三氧化氢寿命最长的激发态为21A,其跃迁能为165.52nm,寿命为2.07×10-5s。在生命系统中,臭氧是由单线态氧形成的,现在推测其原理是:臭氧是单线态氧与水产生的H2O3的抗体催化产物。过三氧化氢可由O3和H2O2的反应或水的电解少量制备。用以上两种反应制得的过H2O3的量虽然较少,但已可检测出其存在。若需获得大量H2O3,则要利用有机还原剂(例如氢化偶氮苯)在有机溶剂中低温还原O3,H2O3也能在有机过三氧化氢分解时产生(ROOOH)。O3与H2O2反应(过臭氧化)的过程也被称为“过臭氧过程”(Peroxone process)。而O3与H2O2的混合物曾被用作含有各种有机化合物的地下水的处理剂。上述反应也能产生H2O5及一些环状化合物。光谱学分析已指出H2O3分子具有曲折的结构(H-O-O-O-H),具有C2对称性,其中,H2O3O-O键的键长约为142.8pm,略短于H2O3中的146.4pm。O-H键的键长为96.6pm,H-O-O键角为101.9°,O-O-O键角为106.8°,H-O-O-O二面角为81.2°。H2O3还可能以多种二聚体及三聚体的形式存在。H2O3是一种弱电解质,其酸性比H2O2略强,在溶液中可电离产生H+和OOOH-。其能自发地分解为水与单线态氧。室温下有机溶剂中的H2O3的半衰期约为16min,而H2O3在水中的半衰期只有几毫秒。H2O3能与有机硫化物反应生成亚砜,但现在对这类反应的了解仍不多。由于在生命系统中H2O3像臭氧/过氧化氢混合物一样,也能由人体内的抗体能产生,并利用其强氧化性对抗入侵的细菌等病原体。所以新近的研究认为H2O3是上述混合物中起抗菌作用的活性物质。生命系统中H2O3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单线态氧和水反应获得(该化学反应的方向视各物质的浓度而定)。2005年,H2O3被利用微波光谱学在超音速客机中发现,其分子呈现反式构象(trans conformation),其中的O-O键短于H2O2中的O-O键。计算化学方面的预测表明还可能有包含更多氧原子的链状分子(或多氧化氢)存在,在低温气体中,甚至连具有无数个氧原子的链也可能存在。在该证据支持下,一项对星际物质中的这类物质的寻找可能将会展开。
相关
- 伊本·巴哲阿布·贝克尔·穆罕默德·本·叶海亚·本·萨伊格(阿拉伯文:أبو بكر محمد بن يحيى بن الصائغ)常被称为伊本·巴哲(阿拉伯文:ابن باجة),是中世
- 宗教经验宗教经验(英语:Religious experience),又称灵性经验、神秘经验,指一种主观的个人或群体经验,通常会被解释跟宗教、上帝、神灵、鬼魂、佛、亡灵、或超自然生命干预下的经历。有意见
- 发明发明是一种独特的、创新的有形或无形物,或是指其开发的过程。可以是指对机械、装置、产品、概念、制度的创新或改进。一个社会经常问的问题是:“什么情况导致发明的产生?”基本
- 法利斯克语法利斯克语(拉丁语:Lingua Falerica;又称:法利希语)是古代法利希人的一种已经灭亡的语言。它与拉丁语一同构成了拉丁-法利希语支。 法利斯科语虽然逐渐充满拉丁语词,但至少存在至
- 达尔马提亚^ 达尔马提亚不是克罗地亚的行政区划。它只是一个历史地区。达尔马提亚(克罗地亚语:Dalmacija,.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
- 生物化学家生物化学(英语:biochemistry,也作 biological chemistry),顾名思义是研究生物体中的化学进程的一门学科,常常被简称为生化。它主要用于研究细胞内各组分,如蛋白质、糖类、脂类、核
- 壮族壮族(旧称僮族,壮文:Bouxcuengh),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1800万(2010年),为古代百越族的一支,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广东和贵州等省区。与贵州的布依族、越南的岱依族、
- 高鸿钧高鸿钧(1963年8月-),出生于安徽省怀远县,中国凝聚态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87年,毕业于安徽教育学院(现合肥师范学院)物理系。1991年、1994年先后获北京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硕士
- 可塑性神经可塑性(英语:Neuro-plasticity)是指重复性的经验可以改变大脑的结构,由Richard J. Davidson 在 1992 年提出。神经可塑性是近期的发现,过去的科学家往往认为在婴儿关键期后,大
- 华山艺文特区华山1914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又名华山1914文创园区或华山1914,英语:Huashan 1914 Creative Park),园区前身为“台北酒厂”,为台湾台北市市定古迹。在1999年后,成为提供给艺文界、非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