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迫击炮
✍ dations ◷ 2025-07-20 21:08:39 #迫击炮
迫击炮(英语:mortar)是一种炮身短、射角大、弹道弧线高、以座钣承受后座力、发射带尾翼弹的曲射火炮。其名称来源由于它可以“迫近射击”。射角大(一般为45°~85°),弹道弯曲,初速小,最近射程小,对无防护目标杀伤效果好,适用于对遮蔽物后的目标和反斜面上的目标射击。射击时,身管后坐能量通过座钣由地面吸收。行军时身管、座钣可分解。主要配用杀伤爆破弹,用于歼灭、压制敌有生力量和技术兵器,破坏铁丝网等障碍物;还可配用烟幕弹和照明弹等特种炮弹。迫击炮问世以来,被广泛运用于战争,尤其是山地战和堑壕战,配合步兵小单位(班、排、连)作战,为步兵之制式火力支援武器。迫击炮由臼炮演变而来。1904年日俄战争的旅顺攻城战中,日军官兵离俄军战壕很近,普通火炮和机枪无法发挥威力。俄国炮兵军官、旅顺要塞炮兵技术副主任列昂尼德·尼古拉耶维奇·戈比亚托(英语:Leonid Gobyato)利用臼炮弹道高、射程近的特点,和旅顺城防司令康德拉坚科将军一道设计出了第一门迫击炮,其炮身为海军的47毫米海军炮(英语:QF 3-pounder Hotchkiss),安装在轮式炮架上,便于推行,发射超口径长尾迫击炮弹,弹重11.5kg,射程500步。然而戈比亚托发明的迫击炮是由海军臼炮改装而来,虽然射程近,但无法拆成可携带的部件,步兵小单位作战使用起来仍然不方便,因此没有得到广泛使用。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发明家温弗雷德·斯托克斯(Wilfred Stokes)爵士在1915年发明了斯托克斯式战壕迫击炮(英语:Stokes mortar),现代意义上的可分解、便携带的迫击炮方告问世。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为装备了世界上最多门迫击炮的国家,共34.8万门。苏联政府设有迫击炮装备人民委员部。世上最大的迫击炮为美国在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时制造的小大卫,其炮筒重65304千克,口径为91.4厘米。它所发射的弹头重约1700千克。现代迫击炮主要发展于后装性线膛炮模式、曲平射两用模式和自动连发模式;大口径型也正趋向自行火炮化。迫击炮由于使用简单,除了一般军队外,连一些游击队都会装备。迫击炮又多个分类方法:
相关
- 在子宫内In utero是拉丁词汇,字面意思是“在子宫里”。在生物学里它常被用来描述胚胎或胎儿状态。法律上指未出生婴儿。
- 於崇文中国科学院院士(地学部,1995年)於崇文(1924年2月15日-),生于上海,原籍浙江宁波,中国地球化学动力学家、矿床地球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91年,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1995年,当选为中国
- 大流士二世大流士二世(古波斯楔形文字:
- 苏菲派苏菲主义,又称苏菲派(Sufism、taṣawwuf;阿拉伯语:تصوّف),为伊斯兰教的密契主义(或称神秘主义),为追求精神层面提升的伊斯兰教团,其诠释的方式有别于一般穆斯林,他们在生活方面
- 尿素降低率尿素降低率(urea reduction ratio (URR))、尿素减少率)是用来量化透析治疗充分度的无维度量。U R R =
- 都市传说都市传说(英语:urban legend),又称现代传说(英语:contemporary legend)、都市怪谈,是一种主要以现代化生活为背景,由叙述者煞有其事地讲述,以新奇、怪诞或吓人情节为主要特色的短篇幅
- 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皇家天文学会月报(英语: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MNRAS)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天文学和天文物理学领域同行评审的学术期刊之一。出刊于1827年,发表作为天文
- 阿尔科生命延续基金阿尔科生命延续基金(英语:Alcor Life Extension Foundation)是一间提供人体冷冻技术的非牟利机构,该机构是现时美国最大型的人体冷冻服务的供应商。阿尔科生命延续并协助会员在
- 棚户区棚户区一般指城市中有成片简陋民居的地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的定义,棚户房为严重损坏房、危险房的房屋,棚户房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的为棚户区。其性质类似于城中村
- 伯贝克学院伦敦大学伯贝克学院(Birkbeck, University of London)由George Birkbeck创立于公元1823年。原名为伦敦机械学院(London Mechanics Institute),1907年改名为伯贝克学院,1920年正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