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词器

✍ dations ◷ 2025-07-11 07:09:38 #电视技术,电视术语

提词器(英语:teleprompter; telescript)是为演讲者在演讲时显示讲稿内容的设备。提词器和大字报类似。通常提词器会放在摄像机镜头的前下方,中间有一片透明玻璃或专门的分光镜反射给演讲者。从演讲者方向来的光线穿过玻璃进入镜头,镜头周围的罩子和玻璃背面防止不必要的光线反射进入镜头。从机械角度来看,这种方式与佩珀尔幻象的形成方式类似。

使用提词器时,由于演讲者不需要低头看讲稿,能一直看着摄像机,使得演讲者看起来像是背下了讲稿或是即兴演讲。相比之下,大字报永远需要被放在远离镜头轴线的位置,使得演讲者在看摄像机旁边的某一个点,让人觉得他心不在焉。

1952年,在美国政治辩论会,主持人与发言人第一次使用了机械式纸卷提词器;1964年,提词器变成了位于讲台两侧的玻璃形态,被电视节目主持人与各辩论会使用;1982年,开始用电脑控制卷动;1996年四提示系统:提词器、大字报再加上场外的大型信心萤幕(通常位于舞台前面)与讲台内嵌显示器使用于美国的辩论会;2006年, 英国政治会议上的玻璃提词器由大型场外信心萤幕取代。

TelePrompTer的名称起源于1950年代发明提词器的公司:TelePrompTer公司对此机器的商业名称。现在Teleprompter成为了一个通用商标。英国提词器制造商Autocue也发现他们的商标被英联邦与一些欧洲国家当作通用商标使用。

1950年代,小佛雷德·巴顿(Fred Barton, Jr.)、休伯特·施拉夫利(Hubert Schlafly)与欧文·柏林·卡恩(Irving Berlin Kahn)创立了TelePrompTer公司。巴顿提出提词器的概念,认为提词器可以帮助电视上的演讲者在短时间内记住大量资讯。施拉夫利在1950年制造了第一台提词器,这台提词器是一个简单的机械,放置在摄像机旁,由隐藏的技术人员操作。纸卷上有台特别设计的电动打字机,在演讲者读过后往后推进,这台机器租借一小时要花费当时的30美金。1952年,美国前总统赫伯特·胡佛在当年芝加哥举办的共和党全国大会使用了施拉夫利设计的提词器。而当时的麻塞诸塞州长保罗·A·德佛(Paul A. Dever)也在当年芝加哥的民主党全国大会上使用了提词器,节目技术人员会在会议的听讲席,手持长杆,上方有提词器。然而胡佛使用的提词器更小并且可放在主席台上。机械式的提词器一直持续使用到了1992年。

1954年,德怀特·艾森豪威尔是第一个在国情咨文上使用提词器的总统。

参与创作《我爱露西》前五年的首席作家兼制作人杰丝·奥本海默(Jess Oppenheimer)研发了第一款镜头内的提词器并拥有在美国的专利权。这套系统使用镜子将文本反射到摄像机镜头前的一片玻璃上,使得使用者可以直视镜头。露西尔·鲍尔与德西·阿南兹(Desi Arnaz)在1953年第一次使用此种提词器来阅读商业广告。这方法很快地变成电视新闻的主要作法,也成为现今主要的提词器系统。

1982年,第一台透过电脑控制的提词器:Compu=Prompt诞生。由考特尼·M·古丁( Courtney M. Goodin)与劳伦斯·B·阿布拉姆斯(Laurence B. Abrams)研发并销售。自定义的软件与特别设计过的摄像机由雅达利800个人电脑运行,并可以透过硬件顺畅地卷动。他们的公司后来成为了现在的ProPrompt公司,仍然持续提供提词器相关的服务。其他以纸卷为主的提词器公司如Electronic Script Prompting、QTV与Telescript在其电脑有了足够的图形运算能力能够顺畅卷动文本时,开始研发自家的软件,追随Compu=Prompt的脚步。2010年1月,Compu=Prompt因成为“电子提词器的先驱”而获得技术与工程艾美奖。

新闻节目使用的提词器透过电脑连接到每台摄像机上的显示器,在某些特定的系统,电脑连结至不同的显示装置来使安装、接线与装置间的距离更有弹性。显示器通常是黑白配色,并且卷动方向相反以补正镜子反射。附设的外部设备上有旋钮可以调整文本卷动速率,甚至反向卷动。文本通常是黑底白字以便阅读,而提示则相反(白底黑字)。艰涩的字如国外人名,或是在指九一一袭击事件(以nine-eleven发音)时避免说成9-1-1(紧急电话),通常会用拼音表示。

随着便宜的提词软件或是建立在网页上的简易提词器程序,不同领域的使用者开始使用提词器来进行布道、演讲或是高品质的录音。相较于更先进的同类产品,这些简易提词器可以运作在个人电脑、笔记型电脑或平板电脑,让演讲者能够控制演讲的速率与流程。这些提词器也常被组织或学校用于新手,给予他们预先写好的讲稿,这时提词器通常会被称作“个人提词器”。

1964年,民主党全国大会与共和党全国大会和时任美国司法部长的罗伯特·F·肯尼迪演讲时都使用这种玻璃提词器。

玻璃提词器与电视节目中使用的提词器行为类似。通常,演讲者两侧的支架顶部有块单向镜,其镜面呈现45度,反射位于地板上显示器的镜像文本。演讲者看得到镜子中反射的文本,而听众只能看到两侧像有色玻璃的东西。

1996年,伊利诺伊州芝加哥联合中心举行的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演讲台的左、中、右使用了三个提词器(讲稿旁边内嵌第四个提词器萤幕),而不是传统的双提词系统。后来民主党与共和党在大会上都使用这样的配置:两台玻璃提词器在演讲者左右两侧,令其产生看着厅内观众的错觉;位于中间的第三台提词器比其他两台大的多,通常称作信心萤幕(confidence monitor),设置在实况转播用的摄像机下方,而转播摄像机也设置在离讲台一段距离的特制摄像机架上。中间的提词器使演讲者能产生直视摄像机的假象,进而让观看转播的观众感觉演讲者在直视着他们。

2006年,在英国布林顿中心举行的自由民主党联邦会议上也使用了三提词系统,但此次中间的提词器被移到场外,并独立架设在杆上。根据自由民主党前领导人孟席斯·坎贝尔的说法,使用提词器需要能够将目光从一个萤幕无缝地移动至另一个萤幕然后再回来。同样也是自由民主党前领导的尼克·克莱格也表示,为了帮助演讲者更像是即兴演讲,会在会议厅中摆放三台大型信心萤幕,让演讲者可以离开讲台到处走动。保守党党魁大卫·卡麦隆在他成功的演讲上使用这种系统,在他离开讲台时看似仍记得重要的部分,讽刺的是,克莱格将此作为攻击手段。像这样使用多个大型场外信心萤幕的话也就不用在讲台上摆设玻璃提词器,因而减少讲台的杂乱感,也减少对演讲者移动与视野的限制,这样的缺点是必须提供这种大型提词器才能让演讲者保持像是即兴演讲的假象。

相关

  • 海地伏都教海地巫毒是一个融合主义宗教,其仪式和信仰等源自非洲的伏都教,主要流行于海地以及海地裔(英语:Haitian diaspora)社群之间。信奉者被称为“巫毒信徒”(法语:vodouisants)或“灵魂的
  • 特鲁克岛美军胜利冰雹行动(英语:Operation Hailstone)是美国海军于1944年2月17日至18日对日本海军位于中太平洋的军事要港特鲁克实施的一次大规模海空联合袭击行动,日方称“特鲁克岛空袭
  • 哥伦布 (消歧义)哥伦布(意大利语:Colombo,热拿亚语:Corombo,西班牙语:Colón),可以指:
  • 九甲围义山宫坐标:22°44′37″N 120°17′29″E / 22.743646°N 120.291452°E / 22.743646; 120.291452九甲围义山宫,又称甲围义山宫,是位于台湾高雄市桥头区、媒体报导为东南亚最大的三
  • 大珀尼茨湖坐标:54°01′55″N 10°41′42″E / 54.032°N 10.695°E / 54.032; 10.695大珀尼茨湖(德语:Großer Pönitzer See),是德国的湖泊,位于该国北部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由东荷尔
  • 朱进朱进(1965年4月24日-),北京人,中国天文学家,曾任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于1965年4月24日出生于北京,籍贯为陕西省蓝田县。1985年7月本科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获学士学位。1991年7
  • 永丰库遗址坐标:29°52′34.83″N 121°32′35.11″E / 29.8763417°N 121.5430861°E / 29.8763417; 121.5430861永丰库遗址是中国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境内一处元代衙署仓储遗址。遗址
  • 廖圻廖圻(?年-?年)。四川邻水县人,嘉庆十八年(1813年)癸酉科乡试落卷内挑取誊录。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豫工事例分发河南试用知州。议叙藩经历。历任河南布政使司经历。历署洧川县、道光二
  • 乌德普拉乌德普拉(Udpura),是印度拉贾斯坦邦Kota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8768(2001年)。该地2001年总人口8768人,其中男性4706人,女性4062人;0—6岁人口1531人,其中男785人,女746人;识字率66.82%,其
  • 托斯哈姆托斯哈姆(Tosham),是印度哈里亚纳邦Bhiwani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11271(2001年)。该地2001年总人口11271人,其中男性5989人,女性5282人;0—6岁人口1620人,其中男857人,女763人;识字率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