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人的悲歌

✍ dations ◷ 2025-10-12 13:10:11 #2016年书籍,美国书籍

《乡下人的悲歌》(英语:)为美国作家詹姆斯·戴维·万斯撰写的回忆录。万斯的家族来自肯塔基州,文化上深受阿巴拉契亚地区的价值观所影响,父母自小便搬迁至俄亥俄州米德尔敦,书中重点探讨了阿巴拉契亚的价值观与米德尔敦的社会问题之间的关系。

万斯介绍了自己在俄亥俄州辛辛那提都会区第三大城市米德尔敦的成长经历和家庭背景。作者描述了自己家族的贫困史,历代家族成员多从事低收入的劳力工作,而近年这些能勉强为人们提供温饱的工作机会又是如何逐渐消失。作者并比较自己在离开家乡后人生观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尽管自己成长于米德尔敦,母亲和母亲的家族则来自肯塔基州的布雷萨特县。母亲的家族深受阿巴拉契亚价值观影响,崇尚忠诚和爱国等品德,但阿巴拉契亚社会的肢体暴力和语言暴力问题亦相当严重。作者回忆祖父母的酗酒和暴力问题,以及母亲多年来除了毒瘾缠身,好几段感情也以失败告终。祖父母最终达成和解,并成为自己实际上的监护人。祖母对自己的管教既严厉又充满慈爱,使得自己得以完成阶级跃迁而离开米德尔敦,并先后于俄亥俄州立大学和耶鲁大学法学院就读。

书中万斯除了介绍自己的成长背景外,亦探讨了家族因素对个人之不幸的责任关系。作者批评了希尔比利(英语:Hillbilly)文化如何使人走向堕落,并认为经济上的贫困反而是次要因素。作者多次列举自己的个人经历以强化自己的论点,比如自己曾经在一家杂货店担任收银员,见过不少领有社会救济金的人们使用手机通话,而当时自己的收入完全买不起手机。他怨恨看到这些品行不佳的人生活过得比自己更好,尤其当这些人的行为严重违背了自己推崇的责任感和祖母教育作者严厉的爱等价值观。万斯认为这些社会现象可解释许多阿巴拉契亚人是如何由原本坚定的民主党支持者,转而成为坚定的共和党支持者。他亦举例说明希尔比利是如何缺乏勤奋等敬业精神,并回忆自己曾见过一名男子因不满自己的工作必须早起而辞职,辞职后却在社群媒体上发文抱怨时任总统巴拉克·奥巴马的经济政策将自己害惨。作者还回忆起自己的一名同事,尽管该名同事的女友因身孕而无法工作,该同事却时常翘班,完全无视自己应负担的经济责任。

《乡下人的悲歌》因其作者于2016年7月接受《美国保守派》杂志专访而声名大噪。由于订购此书的人数突然暴增,曾一度造成了该书的官方网站瘫痪。隔月中旬《纽约时报》的一篇报导指出,《乡下人的悲歌》在作者接受《美国保守派》杂志专访后,持续名列亚马逊的十大畅销书之一。

作者十分感谢自己在耶鲁大学就读时的契约法教授蔡美儿鼓励自己将自己的经历写成书,并称其为支持自己撰写本书的“教母”。

《乡下人的悲歌》分别于2016年8月和2017年1月两度名列《纽约时报》畅销书榜榜首。由于该书出版时正值2016年美国总统选举竞选期间,一些作者指出该书所描述的现象可解释底层白人对唐纳德·特朗普的支持,以及素人政治如何再次兴起。亦有作者批评万斯过于根据自己的成长经历简化复杂的社会现象。

本书受到不少保守派评论家的佳评,《美国保守派》杂志的专栏作家兼博客罗德·德雷尔便给予万斯极高的评价。德雷尔如此写道:“尽管许多人未必能接受万斯的观点,但作者自身的经历使得作者有足够的发言权。万斯说的是自己的故事。他如今的成就来自他一生的奋斗,因此他的观点有充足的威信。”隔月,德雷尔于部落格中发表另一篇文章,文中阐述自由派读者也喜欢此书的原因。《纽约邮报》专栏作家兼编辑约翰·帕德赫罗茨称此书为该年度最能够引起公众讨论的书籍之一。其他给予本书正面评价的保守派评论家包括《国家评论》专栏作家蒙娜·查伦,以及同时兼任《国家评论》编辑和《石板》杂志专栏作家的里翰·萨拉姆。

自由派线上杂志《沙龙》的评论家杰瑞德·耶茨·塞克斯顿则批评万斯“充满诋毁性的论述”和支持剥削贫困人口的政策。塞克斯顿进一步指出,万斯完全忽略了种族主义作为白人工人阶级反对时任总统奥巴马的潜在因素。《新共和》的评论家莎拉·琼斯指责万斯“在美国自由派人士之前以先知自居(万斯自己为保守派)”,并称本书不过是“白人工人阶级版的福利女王神话”。《纽约时报》的评论则称赞万斯敢于触碰美国社会的禁忌议题,并称无论读者是否同意万斯的观点,都不能否认作者直言不讳的勇气。该评论还指出,作者并没有将人们的绝境完全归咎于懒惰心理,反而同情他们的出身和对习得性失助的无奈。《雅各宾》杂志的评论家鲍勃·赫顿则批评万斯的论点为循环论证,完全没有引述学界对于阿巴拉契亚地区贫困问题的研究,因此不过是自鸣得意之作。英国《卫报周刊》评论家莎拉·斯马尔许也不同意万斯的论点,认为美国白人中最受压迫的群体并飞阿巴拉契亚地区的保守男性新教徒,并批评万斯将自己个人的经历放大来解释社会中各种复杂的深层因素乃是将问题过于简化。

2017年,一份布鲁金斯学会的报告称《乡下人的悲歌》的作者万斯以亲身经历描述自己在毒品和贫困肆虐的偏乡地区成长的过程“既生动又真实”。此外,该报告的结论认为家庭的稳定对于人们能够成功完成阶级跃迁而言至关重要,这与万斯的观察一致。为反驳《乡下人的悲歌》提出的论点,安东尼·哈金斯和梅雷迪思·麦卡罗共同出版了选集《阿巴拉契亚的推想:一个地区对乡下人的悲歌的回应》(英语:),选集中批评万斯的论点过于概括,因此只会深化人们对贫困问题的迷思。

《乡下人的悲歌》正在翻拍为电影并计划于2020年上映,导演为朗·霍华,主要演员包括格伦·克洛斯、艾美·亚当斯、盖布瑞尔·贝索和海莉·班奈特。电影将由网飞发行。电影于2019年夏季期间拍摄,多数场景于乔治亚州的亚特兰大、克莱顿和梅肯取景,剧组亦有数日来到万斯早年成长的米德尔敦取景,电影的拍摄代号为“IVAN”。2020年6月,网飞宣布电影将于同年11月上映。

相关

  • 女权运动第二波女性主义(英语:Second-wave feminism)是女性主义者的一场社会运动,最早开始于1960年代初的美国,最终波及至整个西方世界和其他地区。尽管社会运动持续到1980年代初,但是该波
  • 联环丙烯联环丙烯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其分子式为C6H6,是苯的价键异构体之一,其结构可以视为是二个以单键相连的环丙烯单元。因着双键位置的不同,联环丙烯也有三个异构物。化学家Billups及H
  • 猎首猎首(headhunting),又称猎头,中国古籍作馘首,台湾原住民称出草,指将人杀死后砍下头颅并收集的一种习俗。许多古代文明都曾流行过猎首的做法,有史籍记载的包括:古代华人、台湾原住民
  • 统制派统制派是大日本帝国陆军内部存在的派系。初期主张以暴力革命手段对国家进行革新,建设“高度国防国家”(“总体战”体制)为目标对抗西方列强,之后理念转变,主张通过合法形式实现政
  • 应激应激(英文:Stress)或心理压力,是一种反应模式,指动物机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刺激后,在没有发生特异的病理性损害前所产生的一系列非特异性应答反应。当刺激事件打破了有机体的平衡和
  • 长柄武器长柄武器,又称长杆武器或长兵器,是有一个长杆形握柄的武器,包括锐器与钝器,长杆用来增加攻击距离与打击力量。长兵器常见有两种意思,一是指弓、弩、铳一类的射击武器。第二种意思
  • 1942年7月5日行动1942年7月5日行动是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阿留申群岛战役期间,所进行的一场海战作战行动。在任务中美国海军猫鲨级黑鲈号潜水艇(英语:USS Growler (SS-215))主动攻击停泊在基斯卡岛
  • 布赖恩·泰勒布赖恩·德怀特·泰勒(英语:Brian Dwight Taylor,1951年6月9日-),美国前职业篮球运动员。曾经是普林斯顿大学篮球队的头号篮球手,后来成为职业篮球手。现在是洛杉矶面向少数族裔的
  • 克拉斯诺博尔斯克区坐标:61°33′N 45°56′E / 61.550°N 45.933°E / 61.550; 45.933克拉斯诺博尔斯克区(俄语:Красноборский район),是俄罗斯的一个区,位于该国西北部,由阿尔汉
  • 郭凯 (羽毛球运动员)郭凯(1994年5月20日-),浙江人,中国男子羽毛球运动员。2015年11月,郭凯出战巴西羽毛球大奖赛,打进男子单打半决赛。只列出曾进入半决赛的国际赛事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