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特尔派

✍ dations ◷ 2025-10-02 22:53:38 #重浸派,基督教新教教派,美国族群,基督教共产主义者

胡特尔派,又译哈特派,是基督教新教再洗礼派的一个分支,和阿米什人和门诺会一样,其来源可追溯到16世纪激进宗教改革时期。其创始人雅各布·胡特尔(Jacob Hutter)死后,教民以共产主义、和平主义社区的形式散居在欧洲,18-19世纪几乎灭绝,然后在北美大陆发展开来。125年间,人数从400人增加到42000人。目前绝大多数胡尔特社区位于加拿大和美国北部大平原地区。

胡特尔派实行共产主义,财产共有:所有的财产属于教会,个人和家庭的日常供给来自共同资产。这个实践是基于他们对《圣经·使徒行传》第2、4、5章的诠释。

胡特尔人的社区叫做“定居点”,或称“弟兄社区”,全部座落于郊区,主要收入来自农场。许多农庄他们拥有辽阔的土地和耕作设备。有些社区也运作火鸡等家禽饲养场。

每个居民点由十到二十个家庭组成,人口约60至250人,符合邓巴数。如果居民点的人数超过了上限,领导人会以有经济或属灵需要,用抽签的方式派遣半数成员去开拓新的居民点。一些胡特尔人也涉足制造业。对于居民点的日常事务,只有受过洗礼的男子(弟兄们)有投票权,妇女无权参与决策过程。

虽然胡特尔人试图与外界隔绝,但是许多家庭拥有电脑和收音机;有少数社区甚至安装了过滤过的互联网。传统上,胡特尔儿童在15岁离开学校,开始成人生活。这个做法在Lehrerleut和Dariusleut居民点仍严格执行。不过,有些胡特尔青年(例如加拿大马尼托巴省Schmiedeleut居民点)会读完高中,甚至上了大学;许多人变成了自己居民点的教师。

如同阿米什人和门诺会经常说宾州德语一样,胡特尔人使用口音特别的德语,亦称胡特尔德语。

胡特尔人来自奥地利蒂罗尔州,他们的先驱为了逃避迫害而移民到摩拉维亚。在雅各·胡特尔的领导下,他们根据《新约圣经》中《使徒行传》和《哥林多后书》的训导,发展出了公社形态的生活方式,使之与其他再洗礼派区别开来。

在波希米亚,胡特尔人繁衍了一个多世纪,新的迫害又开始了,于是他们首先转移到特兰西瓦尼亚,18世纪早期,又辗转于俄罗斯帝国统治下的乌克兰。19世纪时,斯洛伐克的一些胡特尔人改宗天主教。在乌克兰,胡特尔人享有了相对的繁荣,虽然也受到邻近的门诺会的压迫。

由于沙皇俄国逼迫胡特尔人服兵役,19世纪发生了三次大的移民潮,胡特尔人最终离开欧洲,来到新大陆。

胡特尔人的社区以各移民潮的领导者命名,最初三个大族群(Schmiedeleut, Dariusleut, 和Lehrerleut,leut在德语中的意思是部族)均定居在南、北达科他州;后来两个Dariusleut在蒙大拿中部建立了两个定居点。各个团体均重新建立了传统的胡特尔公社生活方式。1950年代早期和1974至1990年间,Arnoldleut也被接纳为胡特尔派。尽管大多数胡特尔人生活在美国中西部和加拿大,他们在尼日利亚和日本也建立了定居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战的胡特尔人在美国受到了迫害,18个定居点中有17个被迫迁移到加拿大阿尔伯塔、马尼托巴和萨斯喀彻温诸省。一个特别令人关注的案件中,4个胡特尔人被投入监牢,其中2人被虐待致死。《良心反战法》建立后,一些Schmiedeleut族于1930年代返回达科他。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阿尔伯塔省通过《公社财产法》,严格限制Dariusleut和Lehrerleut族拓展居民点。这个法案导致居民点转向不列颠哥伦比亚、蒙大拿、萨斯喀彻温和华盛顿州东部发展。时至今日,四分之一的胡特尔居民点在美国境内,其余大部分保留在加拿大。

2004年中期,世界上共有胡特尔人居民点472个:

日本胡特尔社区居民不是欧洲裔胡特尔人,而是在日本接受同样生活方式、并建立了被承认的社区的人。这里的居民既不说德语,也不说英语。

相关

  • 反犹主义反犹太主义是一种意识型态,对于对仇恨犹太人或犹太教的思想与行为的总称。反犹太主义在世界上由来已久,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动机和表现形式。反犹太主义在世界各地有犹
  • 一次性密码本一次性密码本(one-time pad,缩写为OTP)是古典密码学中的一种加密算法。是以随机的密钥(key)组成明文,且只使用一次。在理论上,此种密码具有完善保密性,是牢不可破的。它的安全性已由
  • 慕尼黑工业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英语:Technical University Munich;德语:Technische Universität München)是德国著名技术类大学(工业大学)。历史上校友中名人辈出。
  • 镰刀型贫血镰刀型红血球疾病(英语:Sickle-cell disease, SCD)是一组通常由双亲遗传而来的血液疾病。其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叫做镰状红血球贫血症(Sickle-cell anemia, SCA)。该疾病会引起红
  • 飞轮储能飞轮能量储存(英语:Flywheel energy storage,缩写:FES)系统是一种能量储存方式,它通过加速转子(飞轮)至极高速度的方式,用以将能量以旋转动能的形式储存于系统中。当释放能量时,根据能
  • 匈奴匈奴(上古汉语:*qʰoŋ.nˤa),是亚洲大陆北部的游牧民族在漠北建立的部落联盟国家,存在年代约在前4世纪年至48年,其后分裂为北匈奴(48年—93年)和南匈奴(48年—216年)。统治领域约略在
  • 稗说体散文稗说,也称稗说体,是高丽后期出现的类似笔记类的文学体裁。高丽时期的稗说主要是围绕诗人、诗句,记述逸闻趣事,传说,期间夹杂着作者的评论,也记述有关文、赋、对联、酒令等其它文学
  • 李枝长李枝长,直隶静海县(今天津市静海区)人,清朝政治人物。顺治十五年(1658年)戊戌科进士,授四川宜宾县知县。
  • 鹱形目.mw-parser-output ruby.zy{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none}.mw-parser-output ruby.zy>rp{user-select:none}.mw-parser-output ruby.zy>rt{font-feature-settings:
  • 黑奴贸易大西洋奴隶贸易,或称为跨大西洋奴隶贸易。是指16世纪至19世纪时期(也有人认为早至15世纪,并持续至20世纪),在环大西洋地区将非洲大陆人民作为廉价劳动力提供给美洲大陆殖民地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