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县

✍ dations ◷ 2025-07-19 04:37:00 #台中县
台中县为中华民国已废止的行政区,位于台湾中部的台中彰化都会区内,以人口计曾为台湾第三大县,下辖3县辖市5镇13乡,县政府设于丰原市。2009年6月23日,行政院核准“台中县市合并改制直辖市”案,于2010年12月25日并入台中直辖市。台中县位于台湾中部,北与苗栗县、新竹县接壤、南临彰化县、南投县、东方与宜兰县、花莲县相邻,西临台湾海峡,中央包围着原台中市。台中县东半部为雪山山脉南端,为大甲溪流域上游;中央包括台中市为台中盆地,盆地以西为纵向的大肚台地,俗称大肚山;大肚山以西则为沿海的平原。境内河川主要皆由东向西,流入台湾海峡。主要河川由北而南有:早期为道卡斯族、巴布拉族、巴则海族、洪雅族等台湾平埔族和泰雅族部落定居于此。17世纪,巴布拉族与猫雾捒族、巴则海族、洪雅族、道卡斯族已成立大肚王国。明郑时期,郑经继位之后,隶属天兴州。清康熙22年(1683年),施琅攻下台湾,次年设台湾府,将天兴州改为诸罗县(今嘉义至基隆)。雍正元年间,设立彰化县(今云林至台中)。1887年,台湾建省之后改为台湾县(今云林至台中)。日治时期,1895年8月改为台湾民政支部。1896年台中县设立(今之台中县市、彰化县、南投县)。1901年改县为厅。迨1920年,改为台中州;下设台中、彰化两市及大屯、丰原、东势、大甲、彰化、员林、北斗、南投、新高、能高、竹山等十一郡五十七街庄。州设州厅,郡市设郡市役所,街庄设街庄役场,分层办理地方事务。1945年战后,中华民国接收台湾后设台中县,县治设于员林,原辖台中、彰化两市,改为省辖市,大屯等十一郡改设区署,街庄改设乡镇,并将南屯、西屯、北屯三乡,改隶于台中市。1950年10月25日,台湾的行政区由8县9市重新划分为16县5市,原台中县、彰化市合并划分为台中、彰化、南投三县,彰化市改为县辖市,在新的区划尘埃落定之前,丰原镇、清水镇曾爆发县治之争,双方人马纷纷发动连署,向当时的台湾省参议会陈情丰原与清水之争,延续到第一届台中县长选举。丰原镇长陈水潭与清水镇长蔡卯生再次杠上,后来演变成台中县的红派与黑派之争。台中县县治最终改设于丰原镇。1976年3月1日,丰原镇改制为丰原市。1993年11月1日,大里乡改制为大里市。1996年8月1日,太平乡改制为太平市。2010年,台中县与台中市 (省辖市)合并升格为直辖市,台中县走入历史。1976年的台中县政府址(今台中市卫生局址)1996年的台中县政府址(今台中市政府阳明大楼)大哉台中,大哉台中,天然形胜,灵秀所钟。八仙三耸、三溪流瀜,回环利泽永无穷;气候和,物产丰,衣食足,礼义崇,人文蔚起,忠勇威风,缅怀逢甲,效法成功,中流砥柱,居省要冲,努力奋斗积健为雄,是中兴基地,是建国前锋。扬我中华民族之光荣,进世界于大同。大哉台中,大哉台中,大哉台中。最终的县政府组织为: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台湾脱离日本统治,台中州改制为台中县,彰化市改制为省辖市,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台中市改制为省辖市,并将北屯乡、西屯乡、南屯乡划入台中市,县治迁至员林镇,共辖有11县辖区57个乡镇。民国三十九年(1950年)调整行政区域,将南投区、玉山区、能高区、竹山区等5镇7乡合并分出南投县,原省辖彰化市与彰化区、员林区、北斗区的7镇14乡合并分出彰化县,台中县由丰原区的1镇4乡、大甲区的4镇4乡、东势区的1镇3乡、大屯区的4乡等21个乡镇组成,县治迁至丰原镇,辖6镇、15乡。民国六十五年(1976年)县治丰原镇升格为县辖市,民国八十二年(1993年)大里乡升格为县辖市,民国八十五年(1996年)太平乡升格为县辖市,台中县至废除前下辖3市(丰原市、大里市、太平市)、5镇(大甲镇、清水镇、沙鹿镇、梧栖镇、东势镇)、13乡(龙井乡、大肚乡、大安乡、外埔乡、后里乡、潭子乡、大雅乡、神冈乡、石冈乡、新社乡、雾峰乡、乌日乡,和平乡为山地乡),最北面为海线地区的大甲镇邻近苗栗县苑里镇,最南面为雾峰乡邻近南投县,而东面为和平乡邻近花莲县与宜兰县以及新竹县。由于地理环境及历史发展等因素,习惯上将该县分为山(山线)、海(海线)、屯(屯区)三个区域。三个区域除和平乡面积特大但人口稀少外,其余部分面积及人口数量皆差异不大,因此时常将三者并称。包括台中市以北、大肚山以东的范围,仔细区分尚可以地形之不同,将东半部地势较高的部分分为东山线,包括东势镇、石冈乡、新社乡及和平乡,即台湾日治时期台中州的东势郡地区。而约为台中盆地北缘与大安大甲两溪中间的台地,包括丰原市、潭子乡、大雅乡、神冈乡及后里乡,则为西山线,即昔日的丰原郡。主要以大肚台地以西滨海之部分,与清朝时期大肚三堡(大肚上堡、大肚中堡、大肚下堡)、台湾日治时期台中州的大甲郡地区范围差不多;包括大甲镇、清水镇、沙鹿镇、梧栖镇、大安乡、外埔乡、龙井乡及大肚乡等八乡镇。位于台中市以南的四个乡市,即台湾日治时期台中州的大屯郡,去除后划归省辖台中市的辖区相似。因位置与台中市同属台中盆地之内,因此与之互动比山线或海线频繁,且其与台中市相邻、人口稠密,属台中都会区的一部分,发展及规划多半与台中市配合或相接,包括大里市、太平市、雾峰乡及乌日乡。海岸线山线台湾高铁国道三号(福尔摩沙高速公路)国道一号(中山高速公路)国道四号(台中环线)国道六号(中横高速公路、水沙连高速公路)注:国道一号与国道三号的左右是按照地理位置编排。县立、国立与县私立,今日均已经改为市立与市私立内政部二级古迹内政部三级古迹国定古迹目前为止,有杨翠《台中县文学发展史》、陈玉满等多人合著的《台中县文学发展史:田野调查报告书》、陈明台《台中市文学史初编》。硕博士论文方面,有:苏玉筑〈当代台湾“大台中”书写─以中、彰、投四县市作家作品为探讨对象〉、郭贞兰〈台中县大屯区传说故事研究〉、刘肇中〈台中东势客家民间故事研究〉、赵雅玲〈大肚地区民间文学之研究〉、张宏诚〈台湾解严后县市文学奖研究(1987~2010)〉等。推广及赞助文学活动的基金会,有“郑顺娘文教公益基金会”。;全国性的文学团体有“台湾省文艺作家协会”、“台湾现代诗人协会”。台中县文化局在民国90年6月25日启用台中县“作家之屋”,该屋原是台中栎社诗人张丽俊的故居,被辟为“作家之屋”,除了古迹再利用、保存诗人的文物之外,还有保存台中县文学史料的作用。在刊物的编辑、出版方面,台中县立文化中心时期,以及五都改制以前的台中县文化局,持续发行《中县文献》、《中县文艺》。台中县政府曾缔结了七个姐妹县市。

相关

  • 唐纳德·戴维森唐纳德·赫伯特·戴维森(英语:Donald Davidson,1917年3月6日-2003年8月30日)20世纪下半叶美国最为著名和活跃的哲学家之一。戴维森1917年3月6日生于美国麻省斯普林菲尔德。在早期
  • 说话带鼻音鼻音是一种带有鼻腔共鸣的人声。鼻音可能由疾病造成或是与生俱来的一种特色。鼻音可分为低度鼻音(hypo-nasal)跟高度鼻音(hyper-nasal)。说话时带着低度鼻音或称为去鼻音化(英语:d
  • 和歌山县立医科大学和歌山县立医科大学(日语:わかやまけんりついかだいがく)是日本的公立大学。1945年创校。1948年设立大学部。大学略称为和医大。
  • 根瘤蚜总科根瘤蚜总科(学名:Phylloxeroidea)属半翅目胸喙亚目,是一种寄生于葡萄的害虫的集合,原产于北美洲东部,因商旅关系带回欧洲,现在已遍布世界各地,包括加拿大、法国、以色列及中国等。曾
  • 首饰首饰早期定义是指佩带于头上的饰物;而现代定义是指与服装或者相关环境相配套起装饰作用的装饰物。人类佩带首饰究竟于何时,恐怕很难精确地考证。但是我们不难推想,从人类开始意
  • 恶地恶地(Badlands)或平顶山是指松软沉积岩和富含黏土的土壤大范围的被风和水侵蚀的后的干燥地势。这种地势的特征是陡坡、极稀疏植被、缺少实质性的风化层,以及高密度的引流。恶地
  • 神经脉冲动作电位(英文:action potential),指的是静止膜电位状态的细胞膜受到适当刺激而产生的,短暂而有特殊波形的跨膜电位搏动。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被称为兴奋性,有这种能力的细胞如
  • 国际棉业咨询委员会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英语:International Cotton Advisory Committee(ICAC))是一个由棉花生产、消费和贸易国家组成的政府间商品协会组织。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于1939年在美国华盛
  • 高积云高积云(英语:Altocumulus)是中云的一类,云块较高层云小,但可清晰分辨轮廓,有时出现在两个或以上的高度,高积云较薄时呈白色,在较厚时呈暗灰色。高积云云状可以是扁圆形、瓦片状等,
  •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英语: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缩写为NIH),隶属于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是美国联邦政府中首要的生物医学研究机构。2006年的资料显示,此机构花费美国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