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摩洛哥危机

✍ dations ◷ 2025-07-19 14:51:46 #第二次摩洛哥危机
德法签订非斯条约:法国割让法属赤道非洲一部予德国 摩洛哥成为法国保护国第二次摩洛哥危机又称为阿加迪尔危机,在1911年发生,是一宗国际危机。该年的7月1日,德意志帝国派出黑豹号战舰到摩洛哥苏丹国(阿拉维王朝)港口阿加迪尔,宣示德国在摩洛哥的利益。联合王国与德国的外交关系,已因德皇威廉二世公布的世界政策而变得甚为紧张,并且形成军备竞赛。在德皇威廉二世主政下,德国由1890年代开始大量制造战列舰,而联合王国则视为企图挑战海上霸权的举动。而联合王国将德舰的到访误以为是德国想把该港转为德军在大西洋的基地的举动,导致双方关系更为紧张。联合王国根据1904年签署的《挚诚协定》,倾向支持法国。而在德方立场,这次外交挑衅举动,其实是为了向法国追讨赔偿。根据1906年在西班牙举行的阿尔赫西拉斯会议之决议,法国得到不少在摩洛哥的利益。是以这次危机可被视为另一宗因殖民主义而起的纷争。7月9日,法德二国开始谈判,最后在11月4日达成协议。德国承认法国在摩洛哥的政治地位,并把德属喀麦隆东北部分领土让与法国(今乍得共和国南部);法国则把法属赤道非洲西接德属喀麦隆邻近地区(今加蓬共和国北部、刚果共和国北部、中非共和国西部、查德共和国西南部)转让给德意志国权充新喀麦隆属地,以作补偿(法德边界调整后,德属喀麦隆面积由46万5千平方公里增至76万平方公里;法属赤道非洲面积则是减少29万5千平方公里,几乎分成北内陆、南邻比属刚果、南滨海三块飞地)。得到德国同意后,法国于1912年3月30日签订《非斯条约》,将摩洛哥列为法属保护国,正式把它转为殖民地。联合王国在危机时支持法国,强化英法协约以及和俄国之间三国协约的紧密关系。由于联合王国、法国及俄国对德国的扩张行动更为敏感,所以三国协约逐渐从殖民地协定转变为军事联盟。其后,联合王国更与法国协定,让联合王国海军防卫英吉利海峡,法国则保卫地中海。这次事件乃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危机之一。

相关

  • 乳房摄影术乳房摄影术(英语:Mammography)是利用低剂量(约为 0.7毫西弗)的X光检查人类(主要是女性)的乳房,它能侦测各种乳房肿瘤、囊肿等病灶,有助于早期发现乳癌,并降低其死亡率。除了影像检查之
  • 比部,为汉字索引中的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个部首中的第八十一个(四划的则为第二十一个)。就繁体和简体中文中,比部归于四划部首。比部通常是从上、下、右方均可为部字。且无其他
  • 语音合成语音合成是将人类语音用人工的方式所产生。若是将电脑系统用在语音合成上,则称为语音合成器,而语音合成器可以用软/硬件所实现。文字转语音(Text-To-Speech,TTS)系统则是将一般语
  • 工学工程学、工程科学或工学,是通过研究与实践应用数学、自然科学、社会学等基础学科的知识,以达到改良各行业中现有材料、建筑、机械、仪器、系统、化学和加工步骤的设计和应用方
  • 赛伦赛斯特坐标:51°43′08″N 1°58′05″W / 51.719°N 1.968°W / 51.719; -1.968赛伦赛斯特(Cirencester,i/ˈsaɪərənsɛstər/)是英格兰格洛斯特郡的一个城镇,位于伦敦西北93英里(15
  • 海滩滩,分为海滩(有管理的又称海水浴场)、湖滩、河滩,是由海水搬运积聚的沉积物——沙或石砾,堆积而形成的岸,滩可依沙的粗细分为砾(石)滩(shingle beach)、沙滩、台语称海沙埔(台罗:hái-su
  • 英格里人英格里芬兰人或英格里人(芬兰语:inkeriläiset,inkerinsuomalaiset;俄语:Ингерманландцы)是居住在英格里亚(现俄罗斯列宁格勒州的中部区域)的芬兰人。他们是在17世纪
  • 博氏巨鲶博氏巨鲶(学名:Pangasius bocourti),又名巴沙鱼(Basa fish),是巨鲶属的一种,原产于越南湄公河三角洲和泰国湄南河流域。这些鱼是国际市场重要的食用鱼。博氏巨鲶在越南养殖主要集中
  • 哈佛文理学院哈佛大学文理学院(英文:Harvard Faculty of Arts and Sciences)是哈佛大学十一所学术学院之一,主要负责文、理及工科专业的教育,其辖下共有四个次学院及若干个学系部门,当中专门负
  • 锡瓦绿洲锡瓦绿洲(阿拉伯语:واحة سيوة‎,IPA: .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