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物问题

✍ dations ◷ 2025-09-28 10:44:28 #心物问题
心物问题(英语:Mind–body problem),又译为心身问题、身心问题,一个传统的哲学问题,讨论心灵(mind)与物质之间的关系,探讨心灵如何透过身体,与外在世界进行互动,相互影响。比较狭义的讨论中,集中于意识与大脑之间的关系。这个哲学问题的历史悠久,在亚里斯多德之前的古希腊哲学家已经开始对它进行讨论,中世纪阿拉伯世界的伊本·西那也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近代哲学中,笛卡尔重新审视了这个问题,提出了笛卡尔二元论的见解。唯心主义主张,所有物质都是基于心灵存在,因此只有心灵存在;物理主义认为,心灵是基于物质运作而产生的现象。唯心主义主张,物质是源自于心灵,因此只有心灵是真实的。物理主义认为,心灵是一种物理现象,由身体组织的运作而产生,提出心身(mindbody)一体论。本主题或以下段落文字,移动自心物二元论。心物二元论是一个心灵哲学的课题,由笛卡儿最早正式的提出。心物二元论的根本论据是指人是由“心灵”和“肉体”两部分所组成,与唯物主义强调“一个人的肉体就是它的全部”这种论据相对立。在过去,哲学家一直都认为不能验证的思维试验。但随着复制人类的可能性出现,使得这个实验变得可能:本主题或以下段落文字,移动自心身二分法。心身二分法(Mind-body dichotomy),是指一种认为精神现象在某种程度上独立于身体的观念。它是二元论的出发点,透过笛卡尔的哲学而为西方世界关注,虽然它在一些亚里士多德之前的理念(如柏拉图)和阿维森纳主义中已经出现。心身二分法现实观往往使人认为肉体是没多大价值的。对心身二分法的排斥可以在法国结构主义中找到,那是战后法国哲学的通常立场。心物(Mind and body)问题是重要的哲学问题。探讨心灵(Mind)如何得以与肉体(Body)及世界互相影响。有人认为心灵非物质。有些人则认为心灵只是肉体的运作。但目前仍然没有可信的解释。

相关

  • 路易斯·巴斯德路易·巴斯德(法语:Louis Pasteur,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Gen
  • 菌物总界菌物总界(Holomycota,.mw-parser-output .smallcaps{font-variant:small-caps}.mw-parser-output .nocaps{text-transform:lowercase}Liu et al. 2009)是单鞭毛生物的一个演化
  • 杜克大学杜克大学(英语:Duke University)是一所位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达勒姆的一所私立男女合校研究型大学。杜克大学为美国最顶尖的学府之一,有“南方哈佛”之称(盖因在亚特兰大的埃默里
  • 碳酸碳酸(英语:Carbonic acid),原来也称挥发酸(Volatile acid)和呼吸酸(Respiratory acid), 化学式为H2CO3,是酸的一种。二氧化碳(CO2)溶于水后,一部分二氧化碳会与水化合,形成碳酸。该反应是
  • 重叠重叠(英语:Stacking,又译堆积)在超分子化学中是指芳香性分子的一类排列堆积形式。例如DNA中连续性碱基的堆积系统,或是某些具有两个非极性环的酵素,会以π轨道重叠的方式而堆积在
  • 西澳洋流西澳洋流(英语:West Australian Current或Western Australian Current),是位于南冰洋及南印度洋表面的寒流,具季节性,于冬季较弱,夏季较强,而且受当地风势影响。西澳寒流位于澳大利
  • 高孔廉高孔廉(1944年11月9日-),福建林森县人。中华民国政治人物。前任台湾海基会副董事长兼秘书长。妻罗惠珠,育有二子;现任中原大学兼任讲座教授。2015年2月11日高孔廉出任国民党主席特
  • 谜语谜语,指字面无法解释的语句,暗射事物或文字等供人猜测的隐语,需要推敲及猜测其答案。谜语又称为叟辞、隐语等,最早见于刘勰《文心雕龙‧谐隐》。周密的《齐东野语》说:“古之所谓
  • 张系国张系国(1944年7月17日-),江西南昌人,生于重庆,计算机和电脑专家、著名台湾作家、中文科幻小说作家,创办《幻象》科幻杂志,为台湾科幻重要推手。为新竹中学校友,1965台湾大学电机系毕
  • 洗牙牙结石清除术,又称结石刮除术,俗称洗牙,是清除黏附在牙齿表面及牙龈的牙石、牙菌膜和牙渍,使牙齿回复干净及平滑的牙科操作,借由牙科工具如超声波洁牙机或手动刮牙器等进行,洗牙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