纥升骨城

✍ dations ◷ 2025-09-30 13:47:23 #纥升骨城
坐标:41°18′08″N 125°27′29″E / 41.3023262°N 125.4579238°E / 41.3023262; 125.4579238五女山城(韩语: 오녀산 Ohnyeosan)又称纥升骨城、卒本城,是高句丽民族文明的发祥地,高句丽(当时称为卒本扶余)第一个都城(公元前34-公元3)。高句丽开国君主朱蒙自东夫余避祸南逃,于公元前37年在卒本川建国称王。前34年,筑纥升骨城,作为王都。公元3年,高句丽迁都国内城。学术界大都认为今辽宁省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境内的五女山城就是该山城的遗址。五女山城位于桓仁满族自治县城东北 8.5 公里处浑江右岸的五女山上。山城平面呈不规则形,南北长约 1540 米,东西宽约 350~550 米,面积约 60 万平方米。发现东、南、西 3 门。山城分为山上、山下两个部分。山上部分位于五女山主峰顶部。五女山主峰在山腰突兀而起,四周崖壁如削,高逾百米,顶部却较为平坦,平面近椭圆形,长约 600 米,宽约 110~200 米,城内发现的遗迹绝大部分位于山上部分。山下部分位于主峰东北较为平缓的坡地之上,遗迹很少,主要是环围山城的城垣遗迹。五女山城城墙全长 4754 米,分为人工墙和天然墙两类,天然墙总长约 4189米,人工墙总长 565 米。天然墙是利用陡峭悬崖或凸起的山脊作为屏障,无人工砌筑痕迹;人工墙即主要以石材构建的城墙,局部区段城墙内侧和顶部有培土的作法。山城城墙大部分为天然墙,仅在山下东部、南部山势平缓处,及山上局部自然山势有豁口处构筑人工墙。山城山下部分东墙北半部、北墙的全部均为天然墙;山下部分西墙除西门近周处有人工墙外,亦均为天然墙;山上部分只有位于峰顶东北侧,连通五女山东部山下部分与主峰的山谷处构筑有横断山谷的“东北谷一号墙”、“东北谷二号墙”为人工墙,余者皆为天然墙。城内遗存除少量哨所遗迹外,均位于山上,共发现五期遗存,其中五女山三期文化、五女山四期文化遗存为高句丽时期遗存。五女山三期文化遗存均发现于山上西部,遗迹包括一号建筑址和少量半地穴房和灰坑,遗物主要为陶器,还有少量石器、铁器和铜钱。五女山四期文化在山上、山下均有发现,遗迹以山上二号建筑址、三号建筑址为代表,并发现较多带有烟道的半地穴式房址和灰坑,遗物多为陶器、铁器,石器数量很少,铁器中多为镞、甲片等武器。

相关

  • 新罕布什尔州坐标:43°11′38″N 71°34′21″W / 43.1938516°N 71.5723953°W / 43.1938516; -71.5723953新罕布什尔州(英语:State of New Hampshire),是位于美国东北部新英格兰地区的一个
  • 人均0.63辆这是一个各国每千人拥有汽车数列表。所有数字包括汽车、越野车、面包车和商用车,不包括摩托车和其它两轮机动车。
  • 三国同盟三国同盟(英语:Triple Alliance)是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王国在1882年5月20日签署的条约,是一个军事联盟。三国同意任何一国被其他两个或更多国家攻击时协助对方。而且,德
  • 创价学会创价学会(日语:創価学会〔創價學會〕/そうかがっかい Sōka gakkai ?)是源自日本的佛教系新兴宗教团体,信奉妙法莲华经,以日莲大圣人佛法和生命哲学为中心思想。成立于1930年,现
  • 部是政府机构的一种,在现代通常是指政府中第一级的行政部门,如教育部、财政部等,其中文用法来自于中国古代“三省六部”制度中的“六部”。在汉字文化圈的国家或语言中,多数将此
  • 镍氰酸盐镍氰酸盐是一类氰配位的镍化合物。最重要的镍氰酸盐是四氰合镍(II)酸盐,它包含着2−阴离子。它可以存在于溶液中或固体中。该配离子具有围绕中心镍离子排列成正方形的氰根。
  • 第二次金川之战第二次金川之战爆发于乾隆四十年(1775年)。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莎罗奔之孙索诺木击杀革布什扎土司,小金川土司僧格桑趁机攻打鄂克什和明正土司。乾隆帝命大学士温福为定边将军,与
  • 阿罗蒙人阿罗马尼亚人(阿罗马尼亚语:Makedonji-Armãnji、Rrãmãnj,也称马其顿罗马尼亚人,英语:Aromanians 或 Vlachs)是居住在巴尔干半岛南部一带的一个拉丁语族的民族。主要分布在希腊
  • 虾肉虾仁是中餐常见的食材,以有弹性且多汁的为佳。因为虾的肠脏常藏有污物,所以注重卫生的食家会要求把虾的泥肠清除。干制的虾仁称又名海米、金勾、开洋、开阳。虾米是海味,晒干的
  • 裨益知裨益知(Willard Livingstone Beard,1865年2月5日-1947年4月15日),美国传教士,曾受美国公理会差会差遣,在中国福州传教。1865年2月5日,裨益知出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谢尔顿,1887年就读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