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林尼陨石坑

✍ dations ◷ 2025-10-03 05:53:47 #LQ12方格,月球环形山

普林尼陨石坑(Plinius)是月球正面位于澄海与静海南北交界处的一座撞击坑,约形成于爱拉托逊纪,其名称取自古罗马政治家、博物学者、《自然史》(又译《博物志》)作者盖乌斯·普林尼·塞孔杜斯(常称"老普林尼"或"大普林尼",23年-79年),1935年该名称被国际天文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它的西南偏南是罗斯环形山、西侧坐落着海玛斯山脉和阿巴克里陨石坑、"阿切鲁西亚岬"(Promontorium Archerusia)位于它的西北、东北是道斯陨石坑;正北方横亘着一系列被统称为"普林尼月溪"的直沟和一座小撞击坑-布拉开陨石坑。陨坑的中心月面坐标为15°22′N 23°37′E / 15.36°N 23.61°E / 15.36; 23.61,直径41.31公里,深度3.1公里。

普林尼陨石坑尖峭的边缘略呈卵状,内侧壁带有阶地结构,外侧垒宽广但不规则,西侧壁峰顶高出周边地形1800米,坑壁平均较周边高1060米、较坑底高3240米。外侧壁被众多深谷切割;南侧坡上一块底边长16-19公里的三角区尤为引人注目。碗形的坑底较周边更亮,地表丘陵起伏,中部是一座高900米的不规则中央峰,峰顶显示有二座陨坑,一道裂缝连接到该山峰的北侧;坑底东部较丘陵般的西部更为平坦光滑。该陨坑没有射纹系统,内部容积约为1400公里³。

与澄海表面相比,普林尼陨石坑内部黝黑并缺少含铁钛的古岩石(钛铁矿),是月食期间出现温度异常的陨坑之一,其原因是这些陨坑的生成年龄较小,地表岩石上尚未形成能提供隔热作用的表岩屑层。陨坑附近的月壤氦-3含量丰富,未来具有良好的产业开发前景。

该陨坑另一个特征是北部内侧坡上显示的有趣光影-许多类似古埃及神荷鲁斯的形象。

在该陨坑曾观察到在阴影下闪现光晕的月球瞬变现象。

Plinius crater cross section.jpg

该图显示了陨坑不同方向上的截面部位,纵向坐标轴(Y轴)单位为英尺,右上方图显示的比例尺为米。

按惯例,最靠近普林尼陨石坑的卫星坑在月图上以字母标注在该坑中心点的旁边。

相关

  • 启示录《启示录》(希腊语:ΑΠΟΚΑΛΥΨΙΣ ΙΩΑΝΝΟΥ;天主教《思高圣经》汉译作《若望默示录》;东正教译作《约安之启示录》;唐朝景教译作《启真经》),东正教汉译作《约安之启
  • 贝特曼原理生物学上,贝特曼原理指的是雌性通常在生育时比雄性投入更多能量,因此在多数物种中雌性必须操作有限的资源而趋于被动,雄性将为争夺她们而竞争。该理论是以英国遗传学家安格斯·
  • 路环路环(葡萄牙语:Coloane)古称盐湾、盐灶湾、九澳岛或阿婆尾,因东北角之九澳湾与岛上九澳山而得名。此外,路环的葡文名称,有人认为是音译自该岛的粤语古称“过路湾”。现在是澳门的
  • 纸雕纸雕,又名纸浮雕。起源于中国汉代,是一种以纸为创作素材,刻刀为辅助塑形工具,经过画,雕刻,粘贴等一系列工序,做出立体具有雕塑美感的工艺品的手工艺技术。纸雕艺术品的形态会受到原
  • 花剌子模语花剌子模语是花剌子模(别称“回回国”)使用的官方语言,语言归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支,约于13世纪流失。地理分布为咸海之南,今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盆地一带。语言学家对花剌子模语的
  • 坪顶古圳七星墩圳今又另称或包含坪顶古圳、双溪圳及登峰玔,为台湾大台北地区史载最早开发的人工水圳。该水圳初建于1725年(清朝雍正年间),开垦者为台湾举人王锡棋。七星墩圳之名源自该圳
  • 国际危机组织国际危机组织 (英语: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缩写:ICG) 是一个 非营利组织,也是一个 非政府组织 其任务是防止和解决致命性的地区性冲突以及在世界各地进行实地分析和高级别
  • 芷江侗族自治县芷江侗族自治县(芷江县)位于湖南省西部,云贵高原东缘。地图坐标为东经109°17'3″-109°54'49″、北纬27°04'12″-27°38'24″。面积2096平方千米,总人口为354,562人(2004年),国内
  • 大和煮大和煮(日语:やまとに )是一种将肉类加酱油、砂糖、生姜等调味料炖煮而成的日式料理,一般以罐头的形式面市。大和煮主要以牛肉为原料,但也适合料理鲸肉等异味较重的肉类。自明治
  • 克莱曼特 (亚历山大城)提图斯·弗拉维乌斯·革利免(拉丁语:Titus Flavius Clemens;150年-约215年)是基督教神学家,基督教早期教父,亚历山大学派的代表人物。为了跟同名的教宗克肋孟一世(即罗马的革利免,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