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北衡

✍ dations ◷ 2025-07-10 01:37:17 #1893年出生,1961年逝世,中华民国陆军中将,第1届中华民国国民大会代表,中国国民党党员,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人物,国共战争人物,北伐人物,护国战争人物,辛亥

施北衡(1893年-1961年10月26日)中将,原名机,字伯衡,后改北衡,别名汝福,浙江缙云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75军军长。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在原籍浙江省缙云县当选为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

施北衡于15岁时被保送进入浙江陆军小学,1911年毕业后升入南京陆军第四中学。入学甫3月,遇辛亥革命,遂离校参加革命军,曾任浙军排长。后进入保定陆军军官军校就读,1916年第二期炮科毕业。毕业后至上海参加讨袁军事活动,袁逝世后乃入浙军第2师,任连附。1919年,赴北京陆军部任职,同年冬,考入陆军大学第六期。

1923年,施北衡返浙任军官教育团教官。1924年至1927年间,任炮兵营营长及中校参谋。后加入北伐,任新编第15师参谋长,第31师副师长。1928年北伐完成后,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官及战史编纂委员会委员。1932年,任陆军第18军参议,后任陆军第59师参谋长,并以此职位参加江西剿共之役。但该师为共军围歼,施北衡与师长陈时骥都被俘。可能是化装冒充士兵,未暴露身份,不久被共军释放 。1934年,任陆军第18军参谋长。1936年1月,施北衡晋升少将。

抗战爆发之后,曾参加淞沪之役,升任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部参谋长。1938年,任武汉卫戍总司令部参谋长,旋改任第九战区长官部参谋长,参与武汉会战。1939年8月,晋任中将。1941年,任陆军第75军军长,参加反攻宜昌之役。1942年,升任第二十六集团军副总司令,后调远征军长官部参谋长,驻云南楚雄。1944年,改任第一战区长官部总参议。

抗战胜利后,先后担任联勤总部西北补给区司令、汉口第二补给区司令及上海港口司令。在上海港口司令任内,回缙云参选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并获当选。1948年,改任国防部中将部员,之后随国民政府撤退至台湾,任国防部中将参议,后聘为行政院设计委员。

施中将于1952年10月退役。1961年10月26病逝台北。

国防部史政编译局. 《施北衡》,《國民革命軍陸軍第七十五軍軍史》. 国防部史政编译局. 1999. 

施北衡-缙云新闻网

相关

  • 迷幻音乐迷幻音乐 是一种音乐流派,有着丰富的流行音乐风格。上世纪60年代兴起了一种叫作迷幻文化的亚文化,人们沉迷于各类迷幻药物,如迷幻剂,迷幻蘑菇,麦司卡林和DMT等,以此引起幻觉,扭曲正
  • 存储程序结构冯·诺伊曼结构(英语:Von Neumann architecture),也称冯·诺伊曼模型(Von Neumann model)或普林斯顿结构(Princeton architecture),是一种将程序指令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合并在一起的
  • 胡玲胡玲(英语:Evelyn Hu,1945年5月15日-),出生于美国,祖籍中国上海,女性微电子技术专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数理科学组院士、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电机及电子计算机工
  • 清镇市清镇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贵州省贵阳市下属的一个县级市。面积1492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50万。邮政编码551400。清镇市距省城贵阳22公里,市政府驻青龙街道。清镇市与黔西县、贵阳
  • 大陆政策日本的“大陆政策”是从明治维新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大日本帝国推行的对外扩张政策,意图先吞并朝鲜、中国等周边大陆国家。日本的“大陆政策”思想承接自日本古代的扩张传统
  • 用户数据报协议用户数据报协议(英语:User Datagram Protocol,缩写:UDP;又称用户数据包协议)是一个简单的面向数据报的通信协议,位于OSI模型的传输层。该协议由David P. Reed(英语:David P. Reed)在19
  • 木户松子木户松子(日语:木戸 松子/きど まつこ ,1843年11月22日-1886年4月10日),以京都三本木(现京都市上京区三本木通)艺妓几松(いくまつ)之名为人所知。幕末维新三杰之一的木户孝允恋人,明治
  • 派克峰国际爬山赛派克峰国际爬山赛(英语:Pikes Peak International Hill Climb,常简称为PPIHC),或被昵称为“The Race to the Clouds”,是一个每年都会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科罗拉多泉(Colorado Spring)
  • 李庭芝李庭芝(1219年-1276年),字祥甫。随州(治今湖北随州市)人(属北方)。南宋后期政治人物。1234年,金朝灭亡,襄、汉一带遭受战争,李家又徙居随州。淳祐初(1241年起)为进士,仍入孟珙幕府主管机宜
  • 白痴 (小说)白痴(俄语:Идиот)是俄国作家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长篇小说。陀思妥耶夫斯基从1867年开始创作这部小说。1868年1月开始在《俄罗斯信使》上连载到1869年2月。小说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