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细胞分裂素
✍ dations ◷ 2025-10-06 17:34:58 #细胞分裂素
细胞分裂素(Cytokinins,缩写CK)是一类植物激素,,可促进植物根和芽中的细胞分裂或细胞质分裂(英语:Cytokinesis)。它们主要参与细胞生长和细胞分化,但也影响顶端优势,腋芽生长,和叶子衰老。 Folke Skoog在1940年代在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使用椰奶发现它们的效果。有两种类型的细胞分裂素:由激动素,玉米素(英语:Zeatin),和6-苄氨基嘌呤(英语:6-Benzylaminopurine)代表的腺嘌呤型细胞分裂素,和二苯脲和噻苯隆(TDZ)等苯脲型细胞分裂素。大多数腺嘌呤型细胞分裂素在根中合成。 形成层(Cambium)和其他活跃分裂的组织也合成细胞分裂素。在植物中没有发现苯脲细胞分裂素.。细胞分裂素参与局部和远距离信号传导,具有与嘌呤和核苷相同的运输机制。通常,细胞分裂素在木质部中运输。细胞分裂素与另一种植物生长激素生长素协同作用。这两者是互补的,通常具有相反的效果。。根尖分生组织是细胞分裂素的主要合成部位,细胞分裂素由根通过木质部进入茎。但是根部并非植物合成细胞分裂素的唯一部位,如玉米幼胚、初期发育中的叶、幼果等皆可以合成细胞分裂素。激动素(Kinetin)是第一种提取出来的细胞分裂素(由热诱导降解DNA生成),为腺嘌呤的衍生物—6-糠氨基嘌呤。
相关
- 罗伯·柯霍海因里希·赫尔曼·罗伯特·科赫(德语:Heinrich Hermann Robert Koch,1843年12月11日-1910年5月27日),德国医师兼微生物学家,为细菌学始祖之一,与路易·巴斯德共享盛名。1905年,因结
- 三国志《三国志》是由西晋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代历史的断代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陈寿曾任职于蜀汉,蜀汉灭亡之后,被征入洛阳,在西晋也担任了著作郎的职
- 活力论生命力论(英语:Vitalism,又译为生命主义、生气论、生机论、生机说、生命力)在人类历史上存在长久的历史,现代版本是19世纪初由瑞典化学家贝采利乌斯提出。一般认为“生命力”学说
- 古代汉语古代汉语是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它是汉族祖先及其后代在古代的语言。一般人心目中的古代汉语的面貌在语音上为唐诗宋词等韵文,文字上体现为王羲之、欧阳询、柳公权、颜真卿等
- 瓜达尔卡纳尔岛瓜达尔卡纳尔岛(英语:Guadalcanal),简称瓜岛,位于西南太平洋,是太平洋西部一系列火山岛屿之一,也是所罗门群岛中最大的一个岛,该国首都霍尼亚拉即位于本岛北部海岸。经济上主要倚赖
- 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基质(cytoplasmic matrix、intracellular fluid(ICF)),又称胞质溶胶(cytosol)、基本细胞质(fundamental或ground cytoplasm)、透明质(hyaloplasm)。为细胞质中除去细胞器和内容
- 驱逐舰驱逐舰(英语:destroyer)是一种多用途的军舰,1890年代至今海军最重要的船种之一。美规常用代号为DD。从前是负责配合主力攻击的战列舰与巡洋舰的支援工作,但自从二战后航母开始流
- 东俄勒冈州立大学东俄勒冈大学是美国俄勒冈州的一所公立大学,1929年设立。学生约4千人。旧名东俄勒冈州立大学。
- 拟车轮虫属拟车轮虫属的齿体由齿钩、齿锥和齿棘组成,齿钩嵌合疏松,口围绕度180-270度。
- 博施卡尔·博施(Carl Bosch)(1874年8月27日-1940年4月26日)是德国化学家与工程师。1931年诺贝尔化学奖以及1939年歌德奖获得者。卡尔出生于科隆。他在1892至1898年间就读于查诺顿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