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古国

✍ dations ◷ 2025-09-29 13:07:23 #文明古国
四大文明古国,或称四大古文明,一般指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古巴比伦位于今伊拉克)、古印度及中国此四处人类文明最早诞生的地区。四大文明古国是四大古文明的旧称,而四大古文明也是比较合理的说法,其中四大古文明的意义并不在时间的先后,而在于他们为现在文明的发源地,亦可以说是一个创造点。西方历史学也有相当于“四大文明古国”的概念,或者诸如“文明的摇篮”等的类似概念。梁启超在其写于1900年的《二十世纪太平洋歌》中,认为“地球上古文明祖国有四:中国、印度、埃及、小亚细亚是也”。但四大文明古国的说法不是梁启超发明的,西方国家很早就有four major early (ancient) civilizations的说法,在美国一些历史教科书也有这种说法。英国BBC广播公司的大型记录片《文明的轨迹》里,将古中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称作世界四大古文明。学者认为四大文明古国都是建立在河川台地附近,原因是有固定的水源使农业和商业较容易发展。人类固然离不开水,不过,历史学家认为,中国文明之初,先发生于山岳,然后扩展到河域。在距今7000年-5000年前,在北半球的两河流域、尼罗河、印度河、恒河流域以及黄河、长江流域相继产生了世界四大文明,相继由新石器时代进入青铜器时代,而后步入金属器时代。人类今天所拥有的很多哲学、科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一般都可以追溯到这些古老文明的贡献。四大文明古国的社会制度,巴比伦采用奴隶制,印度实行种姓制度,中国在春秋战国以前采用封建制和井田制。都有自己的神话传说。国家政权则较晚诞生,古代都利用宗教神话来加强君主统治,巴比伦的统治者汉谟拉比自称“月神的后裔”,古埃及的法老自称是“太阳神的儿子”,中国的君主自称“天子”。四大文明古国都有自己的历法,一年都分12个月并且有闰月。各个文明都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印度河、黄河、两河流域的文明都使用陶轮制陶,埃及和两河流域都较早的计算了圆周率,中国较早发现了勾股定理或其实际应用(“勾三股四弦五”),印度则发明了印度数字(阿拉伯数字)。公元前7000年左右,苏美人开始了耕种,公元前3500年出现原始城邦并形成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是古希腊文,意为“两条河中间的地方”,故又称为两河流域。两河指的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先后有苏美人、巴比伦人等建立的文明。在这个平原上发展了目前欧亚大陆考古已知的世界上第一个城市,颁布了欧亚大陆第一部完整的法典汉摩拉比法典,苏美人发明了楔形文字,将一年分为十二个月,定七天为一个星期。他们懂得六十进位法,如一分六十秒,圆周360度等。还发明了车轮,方便交通运输。他们已知使用阴历。公元前6500年左右,人们在尼罗河河谷定居,开始在岸边建立房屋,并进行农业和畜牧业生产活动。埃及尼罗河流域文明开始于公元前4500年左右,象形文字也在这个时候出现,并沿用了4000余年并出现大量城邦。公元前3500年左右在尼罗河上游河谷地区和尼罗河入海口三角洲地区分别形成了上埃及和下埃及两个国家。公元前47年,凯撒大帝进攻埃及的时候,战火波及亚历山大里亚城图书馆。数十万册以古埃及文字书写的经卷付之一炬,其中包括当时最完整的埃及史。这部史书是亚历山大大帝去世后,在大使自立为王的将军托勒密要求埃及的祭司兼学者马内托(Manetho)所写的。这部当时最完整的埃及史,却在凯撒大帝进攻埃及时付之一炬。这部“埃及史”被烧毁,实为无法弥补之损失。幸而当时有些其他著作引用了一些这本书的内容,人们才能知道古埃及历史的一些片段。直到目前,埃及学者仍然沿用马内托对埃及史的划分,但对许多帝王的兴衰更替,以及确实的年代,仍有许多不清楚的地方。早在公元前约3200年,在现今巴基斯坦,文明即已滋生,古城哈拉帕及摩亨佐-达罗的遗迹留有许多这早期文明的烙印。居民已有度量衡及文字,并挖沟渠及运河,在堡垒之下的城市是在一严谨计划下筑成的,神庙、住宅、浴室、街道,几何形的格局及卫生系统的设计排水沟、运河等。出土的遗物非常丰富,包括黄金首饰和宝石、经雕刻过的石头、青铜和土塑小雕像等。黄铜和青铜多半用于制造器具和武器。陶器通常以轮状捏制,用火烧成,并绘上几何、花卉及动物等图案。中国主体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中原地区考古(如裴李岗遗址、贾湖遗址、大地湾遗址)发现了公元前约6000年农耕文化遗留下来的小米、稻谷、酿酒、乐器、稷和最早的文字雏形、宫殿式建筑、绘画、十进制等。根据红山文化遗址公元前4000年出现最早的城市并发生阶级分化,公元前3500年之后出现阶级社会和最早的原始邦国、铜绿等表示著中国文明的形成。根据龙山文化遗址发掘出公元前2600年左右50多个城邦与280万平方米的城市、甲骨文和铜器、光泽透明的玉器、薄如蛋壳的黑陶等。与其同期的还有良渚遗址发现的亚洲最大的城市良渚古城和三星堆遗址发现的2米多高的青铜人像等。至公元前2700多年的黄帝时代华族兼并夏族、黎族、夷族等。形成了华夏族,在公元前1900余年出现夏、商、周。周分西周和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时代和战国时代。夏、商、周皆采用封建制,周朝时封建制比较完善,人口以庶民为主。春秋战国时代,中国封建制度逐渐瓦解,原本的封建时代的世袭阶级逐渐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高度统一的中央集权世袭王朝。秦之后华夏族融合其他周边民族形成汉族,古代中国人很重视个人品格和伦理观念, 儒家思想成为中国政治与社会的基本规范, 孔子正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他的思想以仁为中心, 重视个人品德修养。

相关

  • 溺水遇溺是因为液体进入肺部而导致缺氧,继而窒息。常见于游泳、船只沉没、海啸、潜水、意外及自溺。在很多国家都是12岁以下儿童的主要死因,例如在美国便是仅次于车祸。小童多是从
  • 诉讼诉讼(lawsuit;suit in law)),是一种法律行动,分为民事和刑事两类,前者原诉人是受害者当事人,因为有未可解决的争议,所以诉诸法律。后者涉及刑事犯罪,由政府当局控告疑犯(提起公诉)。诉
  • 阿波罗登月计划阴谋论阿波罗登月计划阴谋论(英语:Moon landing conspiracy theories)是一系列针对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1961年-1972年)的怀疑论(骗局论、造假论),阿波罗登月计划是NASA与部分组织协助下所制
  • 笔名笔名是有些作家发表文章时,基于某种理由不以真实姓名发表而采用的化名。各个作家都有不同使用笔名的原因。可能包含但不限于:某些有取笔名动机的作家,尤其认为本名庸俗者,通常会
  • 国家宪法法国宪法 是以宪章和宪法等名义颁布并优先于其它任何层次法律(参考:法国法律中的标准层次(法语:hiérarchie des normes en droit français))的用以组织法国历代及当代国家机关的
  • 陈晓亚陈晓亚(1955年8月-),江苏扬州人,植物生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晓亚于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生物学系。此后赴英国留学,1985年在雷丁大学(英语:University of Reading)获博士学位。 1
  • 2-丙醇2-丙醇又称异丙醇(英语:isopropanol),IUPAC名为1-甲基乙醇,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有强烈气味的可燃液体,分子式为C3H8O。异丙醇是最简单的仲醇,且是丙醇异构体之一,CAS号为67-63-0 。
  • 厕筹厕筹,又称厕简、干屎橛,粤语称搅屎棍,为竹木制的薄片,古人在上厕所以后用来刮清污秽的用具。厕筹的使用在古代印度、中国、日本都有记载。例如:《毗尼母经》记载释迦牟尼指示比丘
  • 感觉接收器感受器(英语:Sensory receptor)也译作感觉接受器,是机体感受刺激的装置。听觉系统/听觉
  • 安胡尔安胡尔(Anhur)也称欧努里斯(Onuris),是埃及神话的战争和狩猎之神,形象是头顶着两支或四支羽毛的男人,父亲是拉。其名字的意思是“从远方带回”,因为他从努比亚带回妻子麦希特(Meh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