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属马六甲

✍ dations ◷ 2025-10-01 16:41:33 #荷属马六甲
荷属马六甲(1641年-1824年),是马来西亚马六甲州被外国势力控制最长的时期。荷兰人统治前后达183年,包括拿破仑战争(1795年-1818年)期间英国人的占领。这段期间除了发生几次小型的严重冲突外,相对上算是和平。由于荷兰人刻意建设巴达维亚(今雅加达)成为区域性经济与政治中心,使得马六甲的重要性在此阶段逐渐衰退。马来西亚历史学家陶德甫对于荷兰王国占领马六甲的总结:“马六甲在荷人统治之下,是比以前任何时期都为贫困,但极为太平。以前的主要敌国柔佛苏丹国和亚齐苏丹国式微之后,荷人得以控制海面,防止外来的袭击。荷人时代,偶然有米南加保人的侵扰,但除了1784年武吉斯人的一次城下战役外,没有发生严重的围攻。大体而论,在荷人统治下,马六甲城内是安定的。如果不是荷兰东印度公司破产和欧洲方面情势的变化,荷人是可以继续统治的。”1580年,西班牙的菲力二世接管葡萄牙王国后,为了全面禁止新教徒国家之间的来住,下令封闭港口的贸易。1581年,原为西班牙属地的荷兰脱离西班牙独立,自葡萄牙里期本港口被封港后,荷兰人被禁止到里期本购买香科,此举迫使荷兰王国另觅出路,加入大航海时代。自十七世纪初期,荷兰人为了获得香料的进口,依照前往东方冒险家的航海指南和游记,向东南亚开拓新航道,在1595年到达苏门答腊岛上的亚齐、万丹港和爪哇等地。1599年,荷兰人正式占领万丹成为香料贸易根据地。自荷兰人到达爪哇以后,即成为葡萄牙强力的竞争对手,葡属印度总督被严令全力围剿荷兰人,在1601至1602年,葡荷双方为争取香料贸易权,在爪哇和摩鹿加群岛发生两次海战,结果以葡军均战败收场。荷兰在苏门答腊岛的地位稳固后,于1602成立荷兰东印度公司,以国家势力为后盾,处理海外贸易、签订盟约、建立殖民地、决定战争等问题。为了争夺马六甲海峡的控制权,荷兰人也积极将势力伸入马来亚半岛,与葡萄牙竞逐东南亚的殖民地。1606年,荷兰王国与柔佛苏丹国结成同盟,共同围攻葡属马六甲,但被葡萄牙自果阿的援军赶到而失败。荷兰人改变战略,在海上多次痛击葡萄牙舰队,使葡军逐渐失去在马来半岛上的长期优势。1609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安汶设立大本营,统辖在东印度群岛的一切事务。1619年,荷兰人占领爪哇的巴达维亚(今雅加达),在此建立堡垒,取代此前在安汶的大本营,并逐渐控制马六甲海峡,达到封锁马六甲的目的,导致葡属马六甲市场惨淡,粮食短缺。经长期的准备后,荷兰人于1639年与柔佛苏丹国重修旧好。1640年,荷兰王国得悉葡属印度的葡萄牙舰队无力突破荷兰舰队的围困后,委任安东尼逊(Antonissoon)为征甲司令,以12艘战舰及6艘小船封锁海道,联同柔佛陆军围攻葡属马六甲,葡军在相持百余日的围城战役中伤亡惨重。1641年1月14日,荷军在舰炮掩护下发动总攻势,葡军无力抵抗后,被迫接受荷兰人提出的荣誉投降条件,葡萄牙在隔日正式宣布投降,柔佛因为与荷兰的协约关系,也认同荷兰正式接管马六甲。荷兰人将马六甲设为巴达维亚(今雅加达)属下的一个郡,马六甲最高首长由巴达维亚统督直辖,下设卫戍司令、商务官、律政司、财务官、工务局长和港务局长等职务,他们组成一个受巴达维亚节制的议会,处理一切军政事物。为了加强各不同种族的管理,荷兰人继续沿用甲必丹制度,专事处理各民族发生的小纠纷和向政府交涉的一切事宜。荷属马六甲时代,著名的华人甲必丹人物是郑芳扬和李为经,两人于1673年共同创立“青云亭”,也是甲必丹的办公处。李为经也购置三宝山作为华人公冢。在宗教政策方面,荷兰人不似葡萄牙人般具有强烈的传教意识,荷兰人并不太注意传教工作,只是专注于商业利益,对其它宗教则采取宽容政策。荷兰东印度公司初时只有两名牧师专责传教,直到1753年建立基督教堂在政府办公室附近,规定凡是公司人员,必须朝夕祈祷和进行礼拜。基督教堂并不完全是宗教因素,而是庆祝荷兰占领马六甲一百周年而建。而葡萄牙建立的圣保罗教堂则被改作坟场,教堂屋顶改工修筑,以便架设大炮防御。荷兰人曾有一段时间,因为长期在欧洲与旧教国家西班牙的战争,而排斥天主教。故于1646年下令禁止马六甲的天主教徒集中弥撒,并将各教堂拆毁或改为住宅,天主教徒直到1767年才获得公开自由活动及建立教堂的自由。大体而论,荷兰人统治下的马六甲很少有强迫异教徒改教的企图,对东方的宗教也没有仇视的心理。自马六甲建国以来,粮食问题始终没有一个妥善的解决方法,马六甲无法自给自足,主要依赖爪哇和暹罗的米粮;一旦处于战争围城状态,米粮的来源一定会出现问题。荷兰东印度公司接手马六甲后,对粮食的管理非常严格,除了建立粮仓妥善保存粮食,荷兰人也积极鼓励人民垦荒从事粮食生产,也在马六甲河上游处开辟农场,但该地区常受到米南加保人袭击,所以收成不稳定,效果也不理想。荷兰人改为将粮食囤积在爪哇、暹罗和苏门答腊岛等地,粮食经海运入港后,由政府专员管理和统治,没有当局批准,不许发给任何食物给予个人或船舶,只有政府官员可以按照官阶每月获得配给。马六甲因为葡萄牙以海盗式的贸易政策,其作为东西交通贸易的港口地位已经一落千丈,荷兰人统治时期,这种地位更加一去不复返。由于荷兰人占领的目的只是利用马六甲垄断马来半岛的锡米贸易,加上荷兰人自1619年占领巴达维亚后,便将其发展为东方的贸易中心,很快就取代马六甲成为重要港口,荷兰人从来没有想过让马六甲和巴达维亚相互争衡之意。马六甲在荷兰人的统治下,港口地位不曾有所恢复,主要是荷兰人抽取比葡萄牙更为沉重的关税,而且变动不定,甚至所征收的税会因国别而有所不同。同时,荷兰人在马六甲海峡巡逻,实行贸易垄断政策,规定锡米、胡椒和松香等货物不课税,但必须廉价卖给荷兰东印度公司,这些政策都足以令商人却步。因此,进入马六甲的商品极少,主要是荷兰东印度公司需要的货物和粮食,停泊的商船也只为了食水补给,并不在此起卸货物。结果导致马六甲财政经常入不敷出,必须依赖巴达维亚的津贴;荷兰东印度公司也不会为无法获利的地方消耗大量金钱,港口面对泥沙淤积,也没有进行疏浚,导致大船无法驶入,沦为只能停泊小船的小码头。由于马六甲港口地位没落,直接影响到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而荷兰人东来的航线是自好望角横渡印度洋到万丹港口,这比经马六甲海峡需时更短,因此,巽他海峡也慢慢取代马六甲海峡,成为欧亚交通的要道。荷兰统治马六甲的时间比葡萄牙久,但荷兰人没有在当地积极发展商业和传教等事务,也不鼓励官员士兵与当地民族通婚,因此荷兰对马来半岛的文化没有产生很大的作用。马六甲是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一​​个殖民地。马六甲的所有主要行政长官都是受荷兰在巴达维亚(今雅加达)管辖,除了在拿破仑战争期间该城市由大英帝国统治的短暂时期。首长名单如下:

相关

  • 鱼骨图石川图(Ishikawa Diagram),又称因果图、关键要因图、要因分析图、鱼骨图(Fishbone Diagram),是用图解展示一定事件的各种原因的方法,是由日本学者石川馨(Kaoru Ishikawa)创立的因果模
  • 灰胞藻灰藻(Glaucophyta,Glaucophytes,Glaucocystophytes或Glaucocystids),也叫灰胞藻,是原始色素体生物的一支,是一类稀见的小型淡水藻类,具有独特的灰质体。灰藻的近缘类群有红藻、皮胆
  • 经济昆虫学动物学人类学 · 人与动物关系学 蜜蜂学 · 节肢动物学 医学节肢动物学 · 鲸类学 贝类学 · 昆虫学 动物行为学 · 蠕虫学 两栖爬行动物学 · 鱼类学 软体动物学 · 哺乳动
  • 露水露水(英语:dew)是稀薄的小水滴,出现于早晨或夜晚中。由于早晨气温较低,当物体的表面温度低于露点时,气化的水分会液化成液态,凝聚在物体(例如树叶或草,以至栏杆、汽车、屋顶或桥梁)
  • 资本适足要求资本适足要求(或资本要求)规范了银行或存款机构如何处理资本。资产及资本的分类高度标准化,并按此计算其风险加权值。国际清算银行下的巴塞尔银行监理委员会于1988年公布巴塞尔
  • 加藤清正通称:虎之助(虎之介)、主计头、 浑名:地震加藤、鬼将军、肥后の虎本妙寺(熊本県熊本市) 天泽寺 (鹤冈市)(山形県鹤冈市) 覚林寺(东京都港区) 池上本门寺(东京都大田区) 本圀寺(京都市山
  • 侯体随侯体随,字从甫,号汜叶,河南杞县人,清朝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顺治十五年(1658年)戊戌科进士,官至景宁县知县。工诗,有有《汜叶集》。
  • 铁托主义铁托主义(塞尔维亚语:Titoizam;英语:Titoism)是以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总统约瑟普·布罗兹·铁托命名的一种社会主义政治思想体系。铁托主义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由铁
  • 芦苇属芦苇属(学名:Phragmites)是禾本科下的一个属,为多年生、粗壮草本植物。该属共有不超过10种,分布于温带和热带地区。
  • 马拉维 (菲律宾)马拉维市,是菲律宾南拉瑙省的省府。2015年人口数为201785。城市的居民主要是马来诺人。语言是马来诺语。这座城市以拉瑙湖命名,该湖在马来诺语称为“Meranau”。 长期以来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