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因里希·巴尔特

✍ dations ◷ 2025-07-08 00:06:44 #海因里希·巴尔特

海因里希·巴尔特(Heinrich Barth,1821年2月16日-1865年11月25日)德国探险家。

海因里希·巴尔特1821年2月16日出生于汉堡,1844年毕业于柏林大学。大学期间巴尔特到过意大利和西西里岛,并制定了游历地中海沿岸国家的计划。在伦敦学习阿拉伯语后,于1845年开始,巴尔特从丹吉尔出发,通过陆路穿越了整个北非,参观了巴巴里和昔兰尼加的古城遗址。他还穿越埃及,溯尼罗河而上至瓦迪哈勒法,向东穿越沙漠到达红海沿岸的贝列尼斯-特罗格罗迪卡(贝勒奈西),在埃及期间他曾受到强盗的袭击而受伤。之后经西奈半岛,巴尔特游历了巴勒斯坦、叙利亚、小亚细亚、土耳其和希腊等地的古代遗迹。1847年回到柏林。1849年出版了游历地中海沿岸地区的考察报告。

经普鲁士外交官克里斯蒂安·本森的推荐,海因里希·巴尔特与天文学家阿道夫·奥弗韦格加入了英国詹姆斯·理查森的撒哈拉探险队。探险队于1850年初从的黎波里出发,向南穿越撒哈拉沙漠。1851年3月,理查森在今尼日利亚北部去世,巴尔特接任指挥。探险队探索了乍得湖南部和东南部地区,绘制了贝努埃河上游的地图。奥弗韦格于1852年9月去世后,巴尔特独自前往廷巴克图,在那里停留了六个月,之后经由的黎波里,于1855年返回伦敦。这次探险是非洲内陆进行的最富有成效的探险之一。尽管经历了染病和队员的离世,巴尔特还是走了约16000公里(约10000英里)的路程,通过推算定位确定了准确的路线,仔细研究记录了到访过的古老的苏丹国或酋长国的地形、历史、文化和资源,并将尼日尔河中游地区的首份记录带回欧洲。是次探险的记录在1857至1858年被整理出版成《北非和中非的旅行与发现》5卷,同时以德语和英语出版。该著作被认为是该地区最全面最权威的记录之一。巴尔特的工作受到英国政府的表彰和奖励。之后巴尔特又游历了土耳其、小亚细亚、西班牙、意大利和阿尔卑斯山。1863年被任命为柏林大学地理学教授。1865年11月25日在柏林去世。

相关

  • 东沙机场东沙机场(IATA代码:DSX;ICAO代码:RCLM)是一座位于中华民国所管辖的东沙群岛上的机场,主要用途为军事用途并不开放予一般民众,平日有中华民国空军的C-130运输机,以及立荣航空所提供的
  • 714年前9世纪 | 前8世纪 | 前7世纪前730年代 前720年代 | 前710年代 | 前700年代 前690年代前719年 前718年 前717年 前716年 前715年 | 前714年 | 前713年 前712年 前711年 前7
  • 住棚节四样植物住棚节四样植物 (希伯来语:.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ew,.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font-size:1.15em;font-family:"Ezra SIL","Ezra SIL SR","Keter Aram Tsova",
  • 君士坦丁堡围城战列表在拜占庭帝国时期君士坦丁堡曾多次被围攻。其中有两次君士坦丁堡被占领。一次是1204年在第四次十字军东征中被十字军攻破,另一次是1453年被穆罕默德二世统治下的奥斯曼帝国攻
  • 西席·斯贝西克玛莉·伊丽莎白·“西席”·斯贝西克(Mary Elizabeth "Sissy" Spacek,1949年12月25日-) 是一位美国女演员和歌手。曾经先后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的6次提名,一次得奖。她亦取
  • 亲扬子构造域亲扬子构造域是中元古代中国四个构造域之一,早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的合称)中国五个构造域之一,因为属于这个构造域的各板块或地块的构造运动、古生物和古地磁等特征在
  • 超级机器人大战系列超级机器人大战(日语:スーパーロボット大戦;英语:Super Robot Wars或是Super Robot Taisen(北美),简称:机战、机器人大战或SRW)是日本万代的子公司万普(Banpresto)公司出品的一个多平台
  • 西色雷斯西色雷斯(希腊语: Θράκη;土耳其语:Batı Trakya;保加利亚语:Западна Тракия)是希腊的传统地理划分之一,位于奈斯托斯河和马里查河之间,包括了希腊东北部。色雷斯除
  • 威廉二世 (黑森选侯)威廉二世(Wilhelm II.,1777年7月28日-1847年11月20日),黑森选侯国的第二任选侯,1821年至1847年在位。威廉二世是黑森-卡塞尔伯爵世子威廉(后来的选侯威廉一世)与妻子威廉明妮·卡罗
  • 北朝侯爵列表北魏前期的爵位均为虚爵,分为正爵、假爵两类,正爵可世袭,假爵不可世袭,追赠的爵位一般也不可世袭。道武帝登国元年(386年)始赐五等爵,天赐元年(404年)规定侯为第三品。北魏前期尚存关内侯、关中侯等晋制爵位。孝文帝太和十六年(492年),仿效南朝推行爵制改革,废除假爵,改置开国爵(五等封爵)和散爵(五等爵),均可世袭。开国侯为实封,享有食邑,侯国置三卿(郎中令、大农、中尉)等官。开国郡侯、开国县侯的封地分别改郡太守、县令为相。散侯为虚爵,无封国、食邑和官属。旧有爵位公降为散侯,侯降为散伯。太和十八年(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