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切斯科·费鲁乔号装甲巡洋舰

✍ dations ◷ 2025-07-02 06:58:04 #弗朗切斯科·费鲁乔号装甲巡洋舰

“弗朗切斯科·费鲁乔”号装甲巡洋舰(意大利语:Francesco Ferruccio)[a]是一艘朱塞佩·加里波蒂级(英语:Giuseppe Garibaldi-class cruiser)装甲巡洋舰[b],20世纪头十年为意大利皇家海军建造。在其服役生涯中,该舰曾多次被部署到东地中海和黎凡特。在1911到1912年的意土战争初期,该舰参与了轰炸的黎波里的作战,之后在1912年初轰炸了贝鲁特,最后被转调到了利比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弗朗切斯科·费鲁乔”号的活动受到奥匈帝国潜艇的封锁限制,于1919年被改为一艘训练舰。该舰在1930年被意大利海军除役,随后报废。

“弗朗切斯科·费鲁乔”号全长111.8米(366英尺10英寸),舷宽18.2米(59英尺9英寸),吃水深7.3米(23英尺11英寸)。在正常载荷下,该舰排水量为7,350公吨(7,230长吨)。舰载动力由两台立式三胀蒸汽机提供,每台蒸汽机驱动一根传动轴,而蒸汽则来自24座贝尔维尔燃煤锅炉。发动机总功率为14,000匹指示马力(10,000千瓦特),可达到约19—20节(35—37千米每小时;22—23英里每小时)的航速。以10节(19千米每小时;12英里每小时)航速行驶时,该舰巡航距离为5,500海里(10,200千米;6,300英里)。舰上的常规编制为555名军官和士兵,但作为旗舰时编制为578名。[4]

该舰的主炮包括一门安装在上层建筑前方炮塔内的254毫米(10英寸)炮以及舰尾的双联装203毫米(8英寸)炮。其副炮包括10门152毫米(6.0英寸)(英语:QF 6-inch naval gun)炮,被安置在舰舯部(英语:Amidships)[c]的炮廓(英语:Casemate)[d]内,其余4门152毫米的炮安装在上层甲板上。“弗朗切斯科·费鲁乔”号还安装有10门76毫米(3英寸)(英语:QF 12-pounder 12 cwt naval gun)和6门47毫米(1.9英寸)(英语:QF 3-pounder Hotchkiss)炮来对抗鱼雷艇。此外,舰上装有四具单装450毫米(17.7英寸)鱼雷发射管。[8]

该船的水线装甲带在舰舯部最大厚度为150毫米(5.9英寸),向舰首舰尾两端逐渐减薄至80毫米(3.1英寸)。指挥塔、炮廓和炮塔也被150毫米厚的装甲保护。该舰的防护甲板装甲厚度为37毫米(1.5英寸),上层甲板上的152毫米炮由50毫米(2.0英寸)的炮盾保护。[4]

“弗朗切斯科·费鲁乔”号以雇佣兵队长弗朗切斯科·费鲁乔(英语:Francesco Ferruccio)[e]的名字命名,于1899年8月19日在威尼斯的海军船坞铺设龙骨,并于1902年4月23日由热那亚公爵夫人(英语:Princess Isabella of Bavaria)主持下水[10][1]。该舰最终于1905年9月1日竣工[10]。在1905年的舰队演习中,该舰被分配到封锁撒丁岛拉马达莱娜的“敌对”部队[11]。1906年9月15日至16日,该舰与其姊妹舰“朱塞佩·加里波蒂”号和“瓦雷泽”号(英语:Italian cruiser Varese)一起在法国马赛参加为法国总统阿尔芒·法利埃举行的舰队检阅[12]。“弗朗切斯科·费鲁乔”号于1909年7月驶往黎凡特,1910年6月26日至1911年1月被派往克里特岛,1月25日返回塔兰托[13]。

当意土战争于1911年9月29日爆发时,“弗朗切斯科·费鲁乔”号与其姊妹舰“朱塞佩·加里波蒂”号以及“瓦雷泽”号一起被分配到地中海舰队第二分舰队的第四总队。“弗朗切斯科·费鲁乔”号和“朱塞佩·加里波蒂”号于10月3日至4日轰击的黎波里,而“瓦雷泽”号则在近海巡逻以防土耳其舰船。这次零星的炮击造成了12名奥斯曼士兵死亡,23人重伤,此外还有7名平民死亡。10月13日,这三艘姊妹舰航行至西西里岛奥古斯塔补充燃煤[14]。1912年2月24日,“弗朗切斯科·费鲁乔”号和“朱塞佩·加里波蒂”号轰击贝鲁特,击沉了老迈的奥斯曼帝国铁甲舰“圣访”号(英语:Ottoman ironclad Avnillah)[f],并迫使鱼雷艇“安哥拉”号(英语:Ottoman torpedo boat Ankara)[g]自沉[h]。这次炮击造成了140多名平民死亡,200多人受伤[20]。之后,该舰被调往利比亚,直至战争结束。在第一次巴尔干战争期间,该舰于1913年2月18日至6月5日期间驻扎在阿尔巴尼亚,并于1914年1月4日至2月7日期间再次驻扎在那里[13]。

当意大利在1915年5月向同盟国宣战时,“弗朗切斯科·费鲁乔”号被分配到驻扎在布林迪西的第五巡洋舰分舰队。6月5日,该分舰队轰炸了拉古萨附近的铁路线,并于7月17日晚离开布林迪西,准备在翌日早晨在拉古萨韦基亚附近再次执行轰炸任务。在凌晨4点开始轰炸后不久,“朱塞佩·加里波蒂”号被奥匈帝国潜艇U-4号发射的一枚鱼雷击中。尽管该舰仅被一枚鱼雷击中,但还是在几分钟内就沉没了,有53名舰员丧生。为此,该分舰队立即撤退以避免遭到进一步的攻击,仅留下三艘驱逐舰在营救幸存者[23]。7月7日,装甲巡洋舰“阿马尔菲”号被另一艘潜艇击沉。由此严重的限制了驻扎在亚得里亚海的其他舰只的活动[24][25]。“弗朗切斯科·费鲁乔”号于11月19日至12月22日在黎凡特短暂驻扎,然后返回布林迪西,在那里护送船队前往阿尔巴尼亚,并在战争结束后在阿尔巴尼亚海岸巡逻[13]。

“弗朗切斯科·费鲁乔”号于1919年成为一艘海军学员训练舰,最终于1924年完成改造[17]。1922年7月30日,该舰在比斯开湾与西班牙货船“阿亚拉·门迪”号(Ayala Mendi)相撞,船上33名船员中有一人丧生,“阿亚拉·门迪”号沉没。[26]

“弗朗切斯科·费鲁乔”号于1930年4月1日被拆解。[17]

相关

  • 软甲亚纲软甲纲(学名:Malacostraca)是节肢动物门甲壳亚门中的一个纲,是这个亚门中物种数量最多的纲。这个纲中包括人们很熟悉的动物如十足目(如螃蟹、龙虾、虾等)、虾蛄、磷虾等。它还包括
  • 教宗克莱孟七世教宗克莱孟七世(拉丁语:Clemens PP. VII;1478年5月26日-1534年9月25日)原名儒略·德·美第奇(Giulio de' Medici),1523年11月19日当选罗马主教(教宗),同年11月26日即位至1534年9月25日
  • 霍华·霍克斯霍华德·温彻斯特·霍克斯(Howard Winchester Hawks,1896年5月30日-1977年12月26日)是一位美国电影导演与制作人,被广泛的认为是美国电影史上影响最大的导演之一。霍华德·霍克斯
  • 高梦旦高梦旦(1870年-1936年),名凤谦,字梦旦,以字行,福建长乐龙门乡人(今航城街道龙门村)。商务印书馆元老。少时他不追求仕途,好经世致用之学。1901年,他任浙江大学堂总教习。1902年,他率留学
  • 王炜 (正德进士)王炜(?-?),字克新,顺天府固安县(今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正德十六年(1521年)辛巳科第二甲第四十七名进士。授南京工部主事,改礼部主事,升员外郎、郎中、山东副使,补河南
  • 吴麒绅吴麒绅(), 台南将军人, 从小随叔公学习白鹤拳术, 对武术非常热衷, 常与人切磋学习, 当兵回来, 民国六十年左右, 开始跟王嘉祥学习杨式太极广平架, 在机缘下, 王嘉祥拜杜毓泽为
  • 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应用统计、管理科学科技工作者组成的群众性学术团体,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社会团体,1979年8月成立。
  • 樱桃无须魮 (Deraniyagala, 1929) (Deraniyagala, 1929)樱桃无须魮(学名:),又名樱桃灯、赭红色魮,是一种常见的观赏鱼。原生于斯里兰卡的凯拉尼河(en:Kelani River)和尼瓦拉河(Nilwala river)
  • 斯巴鲁Bighorn斯巴鲁Bighorn(日语:スバル・ビッグホーン)乃是日本斯巴鲁重工业于1988年至1993年间贩售的越野车、中型运动型多用途车,其原型为五十铃汽车出品的五十铃Trooper(日语:いすゞ・ビッグホーン)(日规名称五十铃Bighorn)。由于斯巴鲁重工业和五十铃汽车之间签署了OEM代工协议,故换上斯巴鲁的厂徽铭牌。详细的机械构造规格,请参阅五十铃Trooper(日语:いすゞ・ビッグホーン)之条目。1980年代末期到1990年代初期之间,斯巴鲁重工业曾和五十铃汽车有过短暂的合作关系,前者以第三代Leone五
  • 施姬 (陈宣帝)施氏(551年—609年),南北朝南陈末年人,南朝陈宣帝陈顼的妃子。施氏是京兆郡长安县人,父亲施绩,为始兴王陈叔陵左常侍。为陈顼先后生有两男一女:临贺王陈叔敖、沅陵王陈叔兴、宁远公主(隋文帝的宠妃宣华夫人)。陈顼死后,随大儿子生活,拜为临贺太妃。陈亡,随陈国皇族一起入隋。隋炀帝时(大业五年八月十一日),在长安颁政里去世,年5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