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拉丁文译本

✍ dations ◷ 2025-10-08 18:57:13 #通俗拉丁文译本
《圣经武加大译本》(拉丁语:Biblia Vulgata),又译《拉丁通俗译本》,是一个5世纪的《圣经》拉丁文译本,由哲罗姆自希伯来文(旧约)和希腊文(新约)进行翻译。8世纪以后,该译本得到普遍承认。1546年,特伦托大公会议将该译本批准为权威译本。现代天主教主要的圣经版本,都源自于这个拉丁文版本。遵照教宗达马苏斯一世的敕令,哲罗姆等人于383年开始对当时现存的新约拉丁文本进行修订,于390年开始参考希腊文七十士译本对旧约希伯来文本的翻译。 这个译本所采用的是不同于西塞罗式雄辩、优雅的古典风格的世俗拉丁文,“武加大”原意即为“通俗的”。对旧约诗篇,哲罗姆提供了一个修订版本以及一个原文翻译版本。405年,哲罗姆完成了正典及次经中多比传、犹滴传(原文为亚兰文)的翻译工作。次经其余部分则采自希腊文七十士译本。此译本共含正典73卷(旧约46卷,新约27卷)、次经3卷。旧约中除诗篇均为从希伯来文重新翻译而成。新约中四福音书经历了细致的修订。8世纪的Codex Amiatinus是现存最早的完整手稿。中世纪的许多手稿由于辗转抄写有着大量出入。许多中世纪圣经学者亦试图通过版本比较恢复该译本的原来面目。随着古腾堡印刷术的发明,抄写不一致的情况得以避免。1455年古腾堡马扎然版武加大译本首次印刷。1516年,伊拉斯谟出版了经与希腊文和希伯来文原文考订后的新版本。1528年,罗伯特·司提反出版了第一个研究版本。1547年,Henten研究版本出版。宗教改革后,为了对抗基督教新教的影响,1546年特伦特宗教会议将武加大译本定为圣经权威版本,该会议并委托教宗制定一部标准文本。在教宗西斯都五世的资助下,第一个标准文本(基于罗伯特·司提反的研究版本)得以付梓。不幸的是,该版本留有不少印刷错误。续任教宗克莱芒八世下令更正这些错误并进一步参考Henten本进行修订,是为克莱芒八世武加大译本,简称克莱芒武加大译本。直到1979年新武加大译本问世前,克莱芒1592年版一直是罗马天主教会的标准圣经版本。1965年第二次梵蒂冈会议期间,教宗保禄六世委托对克莱芒本从现代语言学角度再行修订,该项工作于1979年完成,即新武加大译本。该本为当前罗马天主教会的标准版本。此外,德国圣经协会(德语:Deutsche Bibelgesellschaft)亦试图恢复哲罗姆武加大译本,并提供了Biblia Sacra Vulgata本(ISBN 3-438-05303-9),该本通常被称为斯图加特武加大译本,该本与克莱芒本较为接近,但熟悉后者的读者可能对它仍不很习惯,此外,它独特的断句、拼写也可能造成阅读困难。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哲罗姆这部代表了罗马文化最后辉煌的巨作对欧洲的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诸多其它早期译本,如英语威克利夫译本即据此而来。以后的各改革教译本虽力图避免罗马天主教的影响,但亦留有该译本的烙印。直至教宗庇护十二世的 Divino Afflante Spiritu 敕令发布,武加大译本曾是许多其它译本的原文。英语詹姆士王译本虽然用其为参考,主要还是从圣经原文(希腊文,希伯来文,和亚兰文)翻译而成。许多英语单词即直接借用拉丁文,如creatio(创世记1:1,希伯来书9:11)、salvatio (以赛亚书37:32,以弗所书2:5)、justificatio(罗马书4:25,希伯来书9:1)、testamentum(马太福音26:28)、sanctificatio(彼得前书1:2,哥林多前书1:30)、regeneratio(马太福音19:28)等。

相关

  • 钠离子通道钠离子通道是由膜主体蛋白(英语:integral membrane protein)形成的离子通道,可以让钠离子Na+通过细胞膜。钠离子通道可以依启动的方式加以分类,一种是依电压变化而启动的(电压门控
  • 脑内出血颅内出血(ICH)是头部颅骨内出血。这种情况可能导致血液或血块压迫到脑神经造成脑神经坏死。颅内出血包含:脑室内出血(英语:intraventricular bleed)和脑实质性出血(英语:intraparenc
  • 病原微生物病原体(希腊语:πάθος pathos “痛苦”、“热情” 与 -γενής -genēs “生产者”),在生物学中,从最古老和最广泛的意义上说,就是任何可以产生疾病的事物。病原体也可以称
  • 螨虫见内文蠕形螨属(学名:Demodex),又称毛囊螨或毛囊虫,亦即俗称的“螨虫”的一部分,是小型寄生螨类的一个属。 常寄生于哺乳动物的毛囊内。目前已知蠕形螨有约65个种,140多个亚种;它们
  • 核燃料循环核燃料循环(英语:Nuclear fuel cycle),也被称为核燃料链,指的是核燃料经过在使用过程中所经过的一系列不同的阶段。它主要包括前端步骤,其中有制造核燃料的过程、使用期间的各个
  • 皮埃尔·阿伯拉尔彼得·阿伯拉尔,又译阿伯拉、亚伯拉德(法语:Pierre Abélard,1079年-1142年4月21日),法国著名神学家和经院哲学家,一般认为他开创概念论之先河。阿伯拉生于法国布列塔尼半岛南特以东
  • 后期中世纪后期 (Late Middle Ages),或称中世纪晚期、中世纪末期、中古后期、中古晚期、中古末期,是历史学者用来描述14世纪至15世纪(约1300年-1499年)欧洲历史的术语。中世纪晚期位
  • 人类解剖学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人体解剖学(英语:anthropotomy或human a
  • 扩散磁振造影扩散核磁造影,全名水分子扩散核磁造影,是一种更进步的核磁共振技术。1980年代中期扩散核磁造影的理论已被提出,1986年 Le Bihan 提出扩散磁振造影临床应用的潜在可能性。1990年
  • 保健科学医疗卫生科学(又称:医疗科学、健康科学、保健科学)与应用科学息息相关,旨在运用理工及技术之知识,解决与生物健康有关的问题。除了传统的医学外,此类学科还包括护理、公共卫生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