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凯瑟琳斯

✍ dations ◷ 2025-10-20 03:55:44 #圣凯瑟琳斯
圣凯瑟琳斯(英语、法语:St. Catharines),当地华人旧译升卡顿,是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东南部尼亚加拉区的一座城市,隔安大略湖与同省省会及最大城市多伦多相望,往东距尼亚加拉河(即美加边境)19公里。城市面积96平方公里,为安大略省面积第六大的城市。由于城市遍布公园,所以得到“花园城市”(The Garden City)的官方昵称。圣凯瑟琳斯地处大多伦多地区及美加边境要道,并坐落威兰运河的北端,制造业发达,工业为其最重要的经济,因此城市官方格言为“工业与自由”(Industry and Liberality)。据2011年加拿大人口普查所示,圣凯瑟琳斯市内有131,400名居民,是尼亚加拉区的最大城市。圣凯瑟琳斯的都会区则覆盖尼亚加拉区大部分地域,2011年人口为392,184人。美国独立战争后,大批效忠英王的十三州殖民迁居至上加拿大,而圣凯瑟琳斯一带肥沃的农地令其成为移民的主要落脚点之一。此处亦有一条溪涧,因离尼亚加拉河以西约12英里而称为十二英里溪(Twelve Mile Creek),而在此处形成的聚落亦顺带称为十二镇(The Twelve),并因溪流所在吸引商人在此设立锯木厂和磨坊。此外,一个名为施普曼(Paul Shipman)的居民在镇内开设一间酒吧和驿站,该带亦开始称为施普曼角落(Shipman's Corners)。1812年战争期间尼亚加拉河沿河聚落饱受蹂躏,但施普曼角落因相对远离美国边境而幸存,而战后大批沿河居民迁往施普曼角落重建,亦带旺该处的工业活动。到了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该处开始称为圣凯瑟琳斯:名称来源无从稽考,但有指是以当地商人罗伯特·汉密尔顿(Robert Hamilton)的妻子凯瑟琳为名。美国方面于19世纪初叶开始建造伊利运河,让水路交通来往伊利湖和大西洋。为了抗衡伊利运河项目,尼亚加拉地区商人威廉·汉密尔顿·梅里特(William Hamilton Merritt)着手研究兴建运河贯穿尼亚加拉半岛的可行性;项目可同时可惠及梅里特在十二英里溪沿岸开设的磨坊。梅里特得出项目可行的结论后便成立威兰运河公司,并于1824年11月24日动工兴建第一代威兰运河,于1829年11月29日落成,并于1833年改建。随着运河开通,圣凯瑟琳斯成为尼亚加拉地区的工业中心,并于1845年建制为镇,于1854年扩大管辖范围,再于1862年成为林肯县的县治。到了19世纪中期,大批美国黑奴透过地下铁路逃至英属北美,当中部分人在圣凯瑟琳斯落户。地下铁路其中一名主要成员哈莉特·塔布曼更曾于1850年代以圣凯瑟琳斯作其营运基地。随着第三代威兰运河于1871年动工,圣凯瑟琳斯人口节节上升,镇界亦再度对外扩展。圣凯瑟琳斯并于1876年正式更改建制为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圣凯瑟琳斯对外延伸的情况更见显著,1950年代期间曾五度扩展市界,而梅里顿镇(Merritton)、达尔豪西港村(Port Dalhousie)和格兰瑟姆乡(Grantham)则于1961年并入圣凯瑟琳斯。另一方面,安省政府于1970年将圣凯瑟琳斯所在的林肯县与隔邻的威兰县合并成尼亚加拉区,同时将十二英里溪西岸的一部分娄斯乡(Louth Township)并入圣凯瑟琳斯。威兰运河是市内最显著的交通设施。该运河全长43.4千米(27.0英里),向南通往伊利湖,北端则在圣凯瑟琳斯汇入安大略湖,沿线八个船闸中有四个坐落圣凯瑟琳斯市界以内。圣凯瑟琳斯市内有两条达致高速公路资格的省级公路,分别为伊利沙伯皇后道(QEW)和安大略406号省道。QEW呈东西走向贯穿圣凯瑟琳斯,并在该市东界经花园城市高架桥通往滨湖尼亚加拉镇,为来往多伦多、汉密尔顿、伊利堡和美国布法罗之间的要道。406号省道则于圣凯瑟琳斯西部的娄斯乡从QEW分支,向南通往威兰市。圣凯瑟琳斯市内的公共交通服务由市营的圣凯瑟琳斯交通局营运。由维亚铁路和美铁联营,连接多伦多和纽约市的枫叶号列车在圣凯瑟琳斯火车站停靠。GO运输公司现时则营运通勤巴士服务连接圣凯瑟琳斯、伯灵顿和尼亚加拉瀑布城,并于夏季营运连接多伦多、圣凯瑟琳斯和尼亚加拉瀑布城的铁路服务。最接近圣凯瑟琳斯的机场是位于滨湖尼亚加拉镇的圣凯瑟琳斯/尼亚加拉区域机场(St. Catharines/Niagara District Airport;IATA代码:YXU;ICAO代码:CYSN)。这是一座小型机场,没有定期航班,主要供包机使用。根据2011年人口统计,圣凯瑟琳斯共有131,400名居民。相比2006年,人口增长了0.4%,远低于安大略5.7%的人口增长率。根据2006年人口统计,圣凯瑟琳斯90%的人口为白人,非裔加拿大人占2%,原住民占1.6%, 混血人种占1.5%,南亚人占1.3%,华人占1.1%。大约21%的人口在加拿大以外出生。如南安大略其他地区般,圣凯瑟琳斯属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柯本气候分类法Dfb),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然而,圣凯瑟琳斯坐落尼亚加拉悬崖底部,加上伊利湖和安大略湖的缓和效应影响,为圣凯瑟琳斯带来微气候现象,亦令该处成为安省的主要水果和葡萄酒生产地之一。市内的冬季经常出现没有结霜的日子,但在风向配合下大湖效应可为该市带来可观的降雪量,而湖滨地区在春季下午亦颇为清凉。7月平均最高气温为27 °C(81 °F),间中出现雷暴,但在大湖缓和效应下雷暴次数较南安省的西部地区为低。

相关

  • 安乐死安乐死(英语:Euthanasia,源自于希腊语:εὐθανασία,“好的死亡”;εὖ为“好的”,θάνατος为“死亡”,此名称与实际作法不断地受到争议)是一种给予患有不治之症的人以无
  • 科学建模科学建模是一种借由已被广泛接受的科学以帮助我们了解、定义、量化、视觉化与仿真的科学活动。依据不同需求,在真实世界中萃取相关要素以建立适合的科学模型,像是借由概念模型
  • 五苓散五苓散,一方出自《伤寒论》,是祛湿剂中利水渗湿的方剂。有利水渗湿、温阳化气、外散表邪的功效。可用来主治:伤寒太阳蓄水证以及水湿内停之水肿。见有症状:小便不利,头痛微热,烦
  • 细胞表面细胞表面受体(cell surface receptor),是一类位于细胞表面(英语:cell surface)的受体。细胞表面受体可以接收来自细胞外的信号,即与可以配对的配体结合,引发细胞内部的反应,最后产生
  • 国土佣仆德意志雇佣步兵(德文单数形:Landsknecht;复数形:Landsknechte)是十五世纪晚期到十六世纪欧洲(尤其是德国)的长枪佣兵与步兵支柱。在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素有万用佣兵之称。德文由Lan
  • 自由党自由党(英语:Libertarian Party),有时译作自由意志党,是一个在1971年成立的美国政党。目前是美国第三大政党,也是美国发展速度最快的政党,拥有超过二十万名注册选民,以及超过六百名
  • 无腔动物门无腔动物亚门(学名:Acoelomorpha)是异无腔动物门下的一个亚门。它们拥有浮浪幼虫样动物的特征,以往被认为是属于后口动物,但有学者将它们成立为一个独立于后口动物的门。经过miRN
  • Archaeplastida原始色素体生物(Archaeplastida)即泛植物,是真核生物的主要群体。包括红藻、绿藻、陆生植物(有胚植物狭义植物)及少量合称为灰胞藻的生物。除了狭义植物以外,这个组的其他生物只具
  • 海峡群岛海峡群岛(法语:Îles de la Manche,英语:Channel Islands),又称盎格鲁-诺曼底群岛(法语:Îles Anglo-Normandes),是位于英吉利海峡中的群岛,群岛距离法国北部诺曼底只有大约10海里。整个
  • 布莱士·帕斯卡布莱兹‧帕斯卡(Blaise Pascal,1623年6月19日-1662年8月19日),法国神学家、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音乐家、教育家、气象学家。帕斯卡早期进行自然和应用科学的研究,